陈式太极拳24式的健身养生作用

2017-02-13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24式的健身养生作用。欢迎阅读!

简述陈式太极拳24式的健身养生作用

陈式太极拳24式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陈式太极拳24式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

因此,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可以平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

实践证明,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 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那么,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要重视动作技术的规范性

可以说,陈式太极拳24式的防治疾病、健身的功效直接来自于陈式太极拳24式的动作本身。()****()所以,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首先要做到动作正确,只有动作符合技术要求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

大家知道,陈式太极拳24式的动作要领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以腰为轴、肢体沿弧线运动;劲力要求是:缠丝劲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

那么这些要领和要求对防病、健身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不妨作以下分析: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那么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就会相对拉长、舒展。

而我们的中枢神经就是贯穿于我们的脊椎中间从大脑连接于我们的肢体各部的,因为颈椎、腰椎、尾椎相对拉长、舒展,神经传导就会更加通畅、大脑和肢体的神经反射速度就会加快。

颈椎和腰椎疾病大多是由于相邻的椎间盘长时间处于受力不匀的情况造成的,如果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而变得舒展。

那么颈椎、腰椎的间盘之间就会趋于平行,相互受力也会趋于均衡,再加上“以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会改善它们之间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关节疾病的功效。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的同时,我们的胸、腹腔也就会相对扩大,那么胸腹腔内的心、肝、肺、脾、肠、胃、肾等内脏器官就会恢复到相对原始的状态。

再加上“从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会对这些脏器起到有效的按摩作用,从而使呼吸系统、微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因此也就达到了防病、治病的健身效果。

其次,演练陈式太极拳24式的劲力方法要正确。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体现陈式太极拳24式的拳种特点,也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

陈式太极拳24式以“缠丝劲”为主要表现特征,并要求劲力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可以说,“缠丝劲”也是使陈式太极拳24式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缠丝劲”是一种螺旋式的劲力方法,这种劲力方法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例如:我们用手握住一根塑料水管一端,里面充满水,然后抢摇水管,让它成螺旋式运动。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水管里的水会加大对水管壁内侧的压强,并加快向远端流动。其实我们在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的时候,“缠丝劲”所产生的效果和上述例子是一样的,只是速度不会那么快,效果不会那么直观而已。

在陈式太极拳24式中,弧线的肢体运动和螺旋式的“缠丝劲”相结合,使劲力节节贯穿于周身各部,不仅可以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而且可以加大对血管内壁的压强,从而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供养以及加快微循环代谢,所以练习“缠丝劲”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

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的人大多数会遇到这种情况,练拳会出汗,甚至会大汗淋漓,但不会气喘嘘嘘。

这就是血液循环供养加快、微循环代谢加快并通过汗液把代谢物排除体外的结果,这也是陈式太极拳24式防病、治病、健身的一个具体体现。

“以腰为轴的肢体沿弧线运动”和“节节贯穿的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24式防病、治病、健身的基础内因,因此每一个陈式太极拳24式爱好者都应该特别注重这两方面的修炼。

第二,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要注意因人而异

过去有人认为: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不适合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就其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来讲,陈式太极拳24式适合于各个年龄段和各种体质的人来练习,而且效果显著,只是要注意因人而异而已。

首先,要注意因势因时因地而异

练习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情况来决定动作架势的高低和动作幅度的大小;年龄适当和体质较好的人可以尽可能把动作做得能高即高、能低即低,动作幅度也要符合常规要求。

例如,在做“雀地龙”的时候,腿要仆地;在做“金鸡独立”的时候,手要伸展充分、膝要提至足够高度;在做“转身摆莲”的时候,腿的外摆幅度要到位等等。年龄较大和体质较弱的人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但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在做“雀地龙”的时候,腿可以不仆地,但不要低头撅臀;在做“金鸡独立”的时候,手要尽可能伸展、膝可以提得不那么高,但不要弓腰弯背;在做“转身摆莲”的时候,腿的外摆幅度可以适当减小,但不要千腰够脚等等。

其次,为了防病、治病、健身、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单独的动作架势来练习。例如,老年人为了提高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可以选“前蹚拗步”和“倒拳肱”等动作来做单独的或连续性练习。

为了防治颈、腰椎疾病的人可以在原地或配合步法连续做“云手”动作,并且可以适当加大“云手”和转身的动作幅度。

这样不仅可以防治身体各部位的关节疾病,还可以通过身体的协调转动,对内脏产生按摩作用,从而改善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另外,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人有比较固定的锻炼时间,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工作等原因并没有相对固定的锻炼身体的时间。

那么,对于那些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的人来说,如果可以在公园、广场按照参加晨练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来安排自己的练习内容或动作架势。

例如:在办公室,就不可能随意练习,但是可以根据当时的地点情况,把单个的动作作为练习内容。

在工作间隙,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站起来做一做“金鸡独立”来锻炼一下自身的腿部力量和控制平衡的能力;也可以练习一下“双手缠丝”或“云手”,这样既可以消除疲劳,又可以防治颈椎和腰椎疾病。

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可以探讨一些太极拳理论也可以练习一下推手,这样既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又可以提高拳术技艺,可谓是一举两得。

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就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因目的因能力而异

也就是说练习者还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自身的能力等因素来决定练习中的个人标准。有的人是为了比赛,有的人是为了健身;有的人拳龄时间长,有的人拳龄时间短;有的人身体素质好,有的人体质差;有的人身体健壮,有的人身体有病。

这样,各人在练习能力方面就存在个性的差异。我们知道: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松活弹抖、蹿蹦跳跃是陈式太极拳24式的一些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比赛、技击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健身来讲,适当地淡化一些这方面的要素也是可以的。

有的人只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拳术套路,有的人兼习器械,也有的人偏爱于推手。在练习过程中,有的人发劲干脆、蹿蹦跳跃、节奏明显;有的人不发劲、不做跳跃动作,动作柔和、缓慢缠绕。

有的人整套练习,有的人只是选一些动作反复演练。在拳术功力和目的等诸多方面各人之间彼此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内容选择、难易程度和动作规格、动作量多少等方面,大家不要有强求统一的想法,只要力所能及、符合本派技术要求就可以了。

只要演练的拳架动作正确,缠丝劲力顺畅、能够符合阵式太极拳拳理、拳法的基本要求,那么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要注意量的适度和量的积累

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运动量一定要适度,既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陈式太极拳24式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运动量过大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即使是为了比赛,运动量也不应该过度超量。除了整体运动量不要过度以外,还应该注意身体局部运动量的适度,特别要注意下肢受力不宜过度,以免膝关节形成运动性损伤。

健身者更应该注意运动量要适度,一般情况下,练习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练习后以感觉不累为原则。

另外,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还要注意量的积累,在注意每一次运动量适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量的长期积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长期坚持。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太极拳健身也是一样,只有长期的运动量积累才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第四,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要注重养生

养生是指全面提升生命的存在质量,它不仅包含防病、治病、健身的内容,还包括修身养性的深层涵义。

学练陈式太极拳24式,不仅要注重防病、治病、健身,还应该注重个人的修为。在陈式太极拳24式的传统理论中,包涵了许多优良哲学思想。

其中,一些哲学思想不仅对提高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超出指导技术的范畴,延伸到个体指导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现实生活当中。

例如:“立身中正”、“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等这些都是陈式太极拳24式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如果把它们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联系起来,也会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身中正”可以指导人们为人要坚守一些原则,不能偏离为人宗旨;“内外兼修”则可提示人们德才兼备,既要注意内在知识的积累,又要加强外在能力的提高;“刚柔相济”可以告诉人们处事既不可过刚,也不可过柔,“刚柔相济”方能大成;“动静结合”可以劝诫人们不要以一时之得而喜,更不要以一事之失而忧,应该以动静、发展的辩证思想来看待世事,

第五,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要注重理论学习

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不仅要注重动作技术,还应该重视对陈式太极拳24式的传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太极拳理论,才能用它来指导技术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陈式太极拳24式的技术水平。

反过来,通过动作的练习来体会和感悟太极拳理论,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理解陈式太极拳24式的理论和加强陈式太极拳24式的动作演练是全面提高陈式太极拳24式技术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太极养生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它有着独到的锻炼方法,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 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练气

祖国医学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的运行主要靠气地推动,气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称为“气为血帅”;同时气又能控制血运行于经脉之中,故又称“气能摄血”;气可以促进血的新陈代谢,称为“气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导致气血两虚,称为“气随血脱”。

太极拳的气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肺吸入的空气,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及“先天之元气”。这与道家修炼之气是相通的。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 心脑血管的病症。

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裆(指轻轻的收缩肛门肌肉,就像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阴部随着呼吸张弛起伏。这是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治痔瘘病,脱肛,子宫脱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

练身

1、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4、关节和韧带

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太极拳能健身治病时确信无疑的,但有一个条件,即必须坚持下去,要把练太极拳当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体健壮的锻炼目的。

陈式太极拳24式的健身养生作用相关文章:

1.陈式太极拳24式的技术特点

2.打太极拳健身的好处有哪些

3.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4.练太极拳24式能增加肺活量

5.太极拳的产生

6.杨露禅太极拳的主要流派

7.太极拳呼吸方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