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
我们知道,山脉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板块碰撞挤压运动,那么由板块碰撞挤压运动而形成的山脉有哪些呢?小编在此整理了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阿尔卑斯山脉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涌现出来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约在中生代将近结束的7000万年前开始的。在中生代期间(2.5亿~6640万年前),河水将被侵蚀的物质冲刷并沉积在被称为特提斯海的广阔洋底,并在这里缓慢变成由石灰岩、黏土、页岩和沙岩组成的水平岩层。
在第三纪中期(约4,400万年前),非洲构造板块向北移动,与欧亚构造板块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层岩石被挤压向结晶体的基岩及其周围而形成褶皱,这些深层岩石随同基岩升高至接近今日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这些构造运动持续到900万年前才停止。在整个第四纪期间,侵蚀的力量啃咬着这庞大的新近形成褶皱而被推挤上来的山脉,形成了今日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的大概轮廓。
在第四纪期间,地形进一步被阿尔卑斯冰川作用和被填满山谷并溢向平原而不断伸展的冰舌塑造成形。如同圆形露天剧场似的凹地,宛如薄刀刨削过的刃岭,诸如马特洪峰(Matterhorn)、大格洛克纳山(Grossglockner)之类的巍峨山峰,皆从山顶上耸起形成;山谷被扩阔并加深成为一般的U字形,大瀑布从高出主谷底部数百尺的一些悬谷喷泻而出;修长而深不可测的湖泊给许多坚冰刨削后的山谷注满了水;融化的冰川沉积了大量的沙砾。当冰离开山谷时,无论是对横向山谷或Z字形山谷都是重新向下切削。迄今所有的河谷皆已被侵蚀成海拔大为低于周围的高山。在白朗峰附近的阿尔沃河(Arve River)的河谷中,地形凹凸的差异达3,993公尺(13,100尺)以上。
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脉经历了长达1亿年的形成过程,演绎了一部壮观剧烈的地貌变迁史。起初,它是一片巨大的地槽地区,直到白垩纪初期还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浅海,在这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后来,这个地区开始不断地上升,最终由海洋变成了陆地。为了生存,各种生物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有的活了下来,有的却从这个星球永远消失了。紧接着这个地区发生了排山倒海一般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岩浆被压抑了几亿年,此刻突然冲出地面,照亮了这片沉寂了几亿年的土地,许多动物吓得到处逃窜。地壳随之发生了强烈的褶曲与压缩,山脉隆起,形成巨大的花岗岩山系。怒火平息后,群山又遭到冰川的侵蚀,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地貌。经历了这场漫长的造山运动后,落基山终于巨人般屹立在辽阔的北美大地上。
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安第斯山系是基于早期地质活动的新生代(最后的6640万年)期间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
地质上属年轻的褶皱山系,形成于白垩纪末至第三纪阿尔卑斯运动,历经多次褶皱、抬升以及断裂、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地壳活动仍在继续,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其中阿空加瓜山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62米。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为世界最高火山,海拔6893米,南美洲多火山,它们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这里共有40多座活火山。
组成今日科迪勒拉的岩石年龄古老,开始是亚马逊坚稳地块(或巴西地盾)受侵蚀的沉积物约于4.5亿至2.5亿年前淤积在坚稳地块的西侧。这些淤积物的重力使地壳下陷,产生的压力和热量又使淤积物成为更耐久的岩石。因此,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分别变成石英岩、页岩和大理石。约2.5亿年前,组成地球大陆块的地壳板块结合成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后来盘古大陆及其南部贡德瓦纳古陆(Gondwanaland)发生分裂,板块向外分散,南美洲大陆板块与纳斯卡(Nazca)大洋板块互相碰撞(或会合),产生造山运动,因而形成安地斯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