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试卷

2017-02-16

关于初三化学的期末试卷同学们要选取哪些试卷来练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CO2 B.O2 C.N2 D.H2

【考点】氧气的用途.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份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氢气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有铁.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元素 B.铁原子 C.铁单质 D.铁离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人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回答,在人体内除氧、氮、氢、碳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解答】解:在人体内除氧、氮、氢、碳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所以人体内的锌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血红蛋白所必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元素.

故选A.

【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化学与生活知识也是中考考查不变的热点之一.

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

故选B.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矿石粉碎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矿石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5.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可回收物 D.有害垃圾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解:易拉罐和废弃的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垃圾质的分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6.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牛奶 C.咖啡 D.豆浆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咖啡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干冰 C.硬水 D.食醋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干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C、硬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食醋中含有水、醋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8.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玻璃 B.合成橡胶 C.生铁 D.陶瓷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常见的合金有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以及钛合金等.

【解答】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C、生铁是铁的合金;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这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

故选B.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10.你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固体药品 C.

倾倒液体药品 D.

加热液体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判断.

B、根据粉末状固体的取用要求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解: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一支酒精灯去引燃另一支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纸条或药匙把药品送入试管内,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拿下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图中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面成约45度角,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火焰加热,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部分的考查内容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基本操作更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

12.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D.铁粉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生铁、钢的性能回答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

铁生锈的原理,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双吸剂”就是吸收氧气和水

【解答】解:A、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故选项错误;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选项正确;

C、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故选项正确;

D、铁生锈的原理,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双吸剂”就是吸收氧气和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铁,并且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14.在餐厅,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是隔绝了空气,从而达到了灭火的目的.

A、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B、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C、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不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D、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不是利用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 C.H2O D.2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B 鉴别H2 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NaCl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

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分析;

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会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锌比铜强,银的表面无现象,说明银比铜弱,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无现象,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检验,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1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压轴实验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根据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而确定甲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降温或升温后是否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A、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乙的溶解度为40g,故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甲能全部溶解,乙不能全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C、20℃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乙的溶解度为40g,故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它是一种透明的良好导体和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B.硬度较大

C.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为白色固体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石墨烯的元素组成考虑;

B、根据它是一种透明的良好导体和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考虑;

C、根据它是一种透明的良好导体和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考虑;

D、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不是白色考虑.

【解答】解:A、石墨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完全燃烧时,碳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

B、它是一种透明的良好导体和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所以硬度较大;故B正确;

C、它是一种透明的良好导体和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质,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C正确;

D、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不是白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结合.

19.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i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B.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C.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一定条件

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 TiO2+H2O

【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A、TiO2属于金属氧化物.

B、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

C、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TiO2属于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

B、纳米 TiO2 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普通的TiO2则没有,故B错误;

C、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故C正确;

D、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化学方程式为:H4TiO4 TiO2+2H2O,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以及制取方法.

20.已知:2KClO3 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有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象.

答案:A.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二、【生活现象解释】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19分)

2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

(1)铝制品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的成分是 氧化铝 .

(2)铁锅用后及时洗净擦干可以防锈,原理是 减少和水的接触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通常情况下,冷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解答】解:(1)铝制品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的成分是氧化铝.

故填:氧化铝.

(2)铁锅用后及时洗净擦干可以防锈,原理是减少和水的接触,从而减缓铁锅的锈蚀速率.

故填:减少和水的接触.

【点评】铁锅用后及时洗净擦干可以减少和水的接触,但是不能隔绝水,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要注意理解.

22.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

(1)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H2O2=2H2O+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免洗抑菌洗手液能快速杀灭99.99%的细菌,其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化学式是C8H9ClO),该物质中含有 4 种元素,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9:16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等4种元素,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9):16=9:16.

故填:2H2O2=2H2O+O2↑;4;9:16.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3.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很重要.

(1)长期堆放的干草易引起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干草”是 可燃物 .

(2)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材架空,目的是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1)长期堆放的干草是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2)将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燃烧与促进燃烧的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具体情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4.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1)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常用于自来水厂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2)用肥皂清洗衣物时,若水中只产生少许泡沫并出现浮渣,则可判断所用的水是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采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ACD .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考点】硬水与软水;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空气与水.

【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节约用水.

【解答】解:(1)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x+(﹣2)×2=0,x=+4,

故填:+4.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硬水;加热煮沸.

(3)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可以节约用水;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是一种浪费水的表现;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故选:AC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

(2)如图是一种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 能的装置,其优点是 无污染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能源具有来源广、放热多、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的优点.该循环体系中水通过光分解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又生成水同时转化成电能.现在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

【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其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故填:CH4+2O2 CO2+2H2O;

(2)在此循环中,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由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可知,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具有来源广、放热多、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的优点.

故答案为:2H2+O2 2H2O;电;无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能源具有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的优点与目前氢能源还不能大量使用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溶液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医用碘酒,常用于杀菌消毒,其中的溶剂是 酒精 .

(2)医疗上常用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生理盐水,一袋100mL(密度约为1g/mL)的生理盐水,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0.9g .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首先利用溶液的密度,计算100mL的生理盐水的质量;然后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生理盐水中溶质NaCl的质量.

【解答】解:(1)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100mL的生理盐水的质量=100mL×1g/mL=100g

100mL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100g×0.9%=0.9g

故答案为:(1)酒精(2)0.9g.

【点评】本题为应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基本计算,解决时注意溶液体积与质量的转换.

27.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如图所示物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的冶炼;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铁用作铁锅,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故选:A.

(2)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故填:Fe2O3+3CO 2Fe+3CO2.

【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注意掌握.

三、【科普阅读理解】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

2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肼(N2H4)又称联氨,有类似于氨的刺鼻气味,贮存时用氮气保护并密封,用途广泛.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高压锅炉水处理时用于脱除氧气以防止锅炉的腐蚀,也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用于烟草、土豆、玉米的贮藏,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熔点1.4℃,沸点113.5℃;有强烈的吸水性,形成水合肼(N2H4•H2O),可以用固体烧碱进行脱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液氧接触能自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延迟性发炎,对皮肤和粘膜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BD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与氧化铁作用 B.易溶于水 C.易分解 D.有刺鼻的气味

(2)肼在常温下为 液态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3)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H4+N2O4 3N2↑+4H2O .

(4)水合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0

(4)使用水合肼时应注意以下 ABD 防护措施.

A.戴橡胶手套 B.皮肤接触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

C.戴防毒面具 D.工作后沐浴更衣.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包括色态味、密度、熔沸点等性质;

(2)肼在常温下为液态;

(3)根据肼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与氧化铁作用、易分解都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都属于化学性质;易溶于水、有刺鼻的气味都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2)肼在常温下为液态;

(3)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 3N2↑+4H2O;

(4)水合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2+1×4+1×2+16=50.

(5)A.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应戴橡胶手套,故说法正确;

B.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故说法正确;

C.无毒,无需戴防毒面具,故说法错误;

D.易溶于水,工作后应沐浴更衣,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BD;(2)液态;(3)2N2H4+N2O4 3N2↑+4H2O;(4)50;(5)AB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肼的性质及应用,难度不大,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知识的记忆.

四、【生产实际分析】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29.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炭黑及金属铜和锌.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从管道烟泥中回收金属铜的实验方案,其过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I名称是 过滤 .

②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 .

(1)操作I名称是 ﹣﹣ .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①根据操作Ⅰ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②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①操作Ⅰ是用来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②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置换反应有锌和稀硫酸反应,锌和硫酸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故填: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0.以黄铁矿(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FeS2+11O2 2Fe2O3+ 8SO2 .

(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 2SO3 .

(3)依据工艺流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

a.粉碎黄铁矿石的目的是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2,+4,+6

c.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3的产率(单位时间的产出量)

d.硫酸工业尾气处理不当会造成酸雨发生.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接触室内的反应是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进行分析;

(3)根据接触室内的反应是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Fe原子有4个,S原子有8个,O原子有22个,反应后Fe原子有4个,O原子有6个,所以空格部分为8SO2;

(2)沸腾炉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在接触室内发生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三氧化硫;2SO2+O2 2SO3;

(3)a、粉碎矿石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b、FeS2名称为二硫化亚铁中铁元素是+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0,x=﹣1,硫元素为﹣1价,二氧化硫中,硫显示+4价,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显示+6价,故错误;

c、催化剂改变速率,提高SO3 的产率,故正确;

d、二氧化硫和水会生成亚硫酸,三氧化硫和水会生成硫酸,可能会引发酸雨,故正确;

故为:acd.

故答案为:(1)8SO2;

(2)2SO2+O2 2SO3;

(3)ac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化学变化中的元素质量守恒特点,知道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五、【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

31.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CaCO3 .

(2)乙是一种氧化物,通常为气态,有剧毒,乙的名称是 一氧化碳 .

(3)丙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如图2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待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丁的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上面容器内(K1与K2之间)的甲固体完全消失,打开K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充分反应.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Ca(OH)2+CO2═CaCO3↓+H2O .

②则反应后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HCl、CaCl2,或CaCl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一氧化碳的毒性;酸的化学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根据微观粒子示意图和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故填:CaCO3.

(2)一氧化碳是一种氧化物,通常为气态,有剧毒.

故填:一氧化碳.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因此方框中应该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为 .

故填: .

(4)①烧杯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②反应后,如果稀盐酸恰好和碳酸钙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钙,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故填:HCl、CaCl2,或CaCl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判断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判断.

六、【基本实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0分)

3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或E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E.

故答案为:(1)酒精灯;(2)2KMnO4 K2MnO4+MnO2+O2↑;C或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水在实验室中有不同用途.

(1)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反应方程式是 2H2O 2H2↑+O2↑ ;试管①中收集的气体是 氢气或H2 .

(2)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 对白磷和红磷进行加热及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

【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水的作用;

【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负极生成氢气和正极生成氧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试管①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

(2)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1)2H2O 2H2↑+O2↑; 氢气或H2

(2)对白磷和红磷进行加热及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电解水的知识、燃烧的条件、溶液的稀释、常见的燃料及促进燃烧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4.同学们做了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A中一段时间后,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 .

(2)B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铁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管内其他小于外界 .

(3)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湿润的一半由紫色变为红色,另一半无明显变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H2O=H2CO3.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铁生锈的因素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氯气,故会观察到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故填: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

(2)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铁丝表面出现棕红色的物质,由于氧气被消耗,试管内的压强变小,故试管内的液面会上升,故填:铁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管内其他小于外界;

(3)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色,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填:湿润的一半由紫色变为红色,另一半无明显变化;CO2+H2O=H2CO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七、【实验原理分析】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

35.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无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2)图乙所示装置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广口瓶中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 ②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粉

B.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红磷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装置气密性良好是该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能溶于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1)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2)①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为4P+5O2 2P2O5

②A、由于硫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气体,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

B、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红磷;红磷的量足,能耗尽氧气,故正确.

C、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要等到降至室温时再打开,由于温度高气体压强增大,会结果有误差;错;

D、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无;(2)①4P+5O2 2P2O5; ②BD.

【点评】此题易错点在植物油的作用及上方空气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考查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科学探究】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36.汽油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和氢,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参与了一系列反应.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某汽车所排放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猜想】该气体可能含有H2O、 CO2 及少量的CO、NO和NO2等.

【查阅资料】①NO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②一氧化氮遇到氧气发生反应:2NO+O2=2NO2

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③CO和NO均可使新鲜血液变质而使颜色变暗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用球胆收集汽车排出气体

(2)用正确的方法闻该气体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该气体中 可能 (填“可能”或

“一定”)含有NO2

(3)将该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气体中 一定含有 CO2

(4)(用N2先排净系统中的空气)

C中新鲜血液颜色

变暗 综合(4)(5)该气体中,除了(3)所确定的成分外,有关其余成分的说法的有(不考虑水,至少写出4种)

含NO和NO2

含CO和NO2

含NO和NO2

含CO、NO和NO2

(5)若将(4)中a导管与b连接 D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6)若将(4)中 a口气体导入盛

有 灼热的氧化铜 (或氧化铁) 的装置中 观察到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或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分析解答;

(4)根据中新鲜血液颜色变暗;D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有CO或NO解答;

(6)根据CO具有还原性分析解答.

【解答】解:

【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含有CO2、水蒸气及少量的CO、NO和NO2等;

【实验探究】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闻该气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该气体中可能含有NO2;

(3)将该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4)C中新鲜血液颜色变暗;说明有CO或NO,D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有NO2,除了(3)所确定的二氧化碳成分外,有关其余成分的说法的有;(5)将(4)中C导出的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或氧化铁),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或红色固体变为黑色),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

故答案为;

【猜想】CO2;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用球胆收集汽车排出气体

(2)用正确的方法闻该气体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该气体中可能 (填“可能”或

“一定”)含有NO2

(3)将该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气体中 一定含有CO2

(4)(用N2先排净系统中的空气)

C中新鲜血液颜色

变暗 综合(4)(5)该气体中,除了(3)所确定的成分外,有关其余成分的说法的有(不考虑水,至少写出4种)含NO和NO2;含CO和NO2;含NO和NO2;含CO、NO和NO2

(5)若将(4)中a导管与b连接 D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6)若将(4)中 a口气体导入盛

有灼热的氧化铜 (或氧化铁)的装置中 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或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

【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探究某汽车所排放气体的成分,有利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九、【实际应用定量分析】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

37.向某铁粉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铜反应.请结合如图提供的数据计算.

(1)框图中的“固体6.8g”是 混合物 (“纯净物”或“混合物”)

(2)求a的数值.

(3)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00.8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固体6.8g包括样品中杂质和生成的铜的质量,属于混合物;

(2)根据硫酸铜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从而求出a的数值进行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解:(1)固体6.8g包括样品中杂质和生成的铜的质量,属于混合物;

故填:混合物;

(2)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铜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硫酸铜的质量=100g×16%=16g

Fe+CuSO4=FeSO4+Cu

56 160 152 64

x 16g z y

x=5.6g,y=6.4g,z=15.2g

a=5.6g+(6.8g﹣6.4g)=6g

(3)溶液的质量=5.6g+100g﹣6.4g+100.8g=2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7.6%

答:(2)a的数值为6.

(3)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40.8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6%.

【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本题的难点是(1)的计算,一定要考虑杂质的质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