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的创业史
随着孩子的出生,家里多了一个人,增加了快乐,但是也无形给父母增加了工作压力,部分人选择了创业来创造财富,给孩子更好地成长条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妈妈的创业史相关文章。
爸爸的创业史中有很多挣扎
在乡村,事件是记忆的标签,时间反而会被淡忘。哪一年初中毕业、哪一年去工厂做工、哪一年厂倒闭下岗、哪一年结婚……说到具体发生的时间,方爸爸都要愣怔半晌,他唯一记得最牢的年份是家里盖房子,在1997年,因为那一年香港回归,举国大庆。
“老爸,和我说说我家当年的创业史吧?”
爸爸乐不可支,笑了,是因为长这么大,我还没有和老爸老妈讨论过这么正式的问题吧。
“我们这哪叫创业呀,就是一小本生意,现在也不能算成功呐,有什么好说的。”我家在桐乡崇福镇,当地以皮草著称,几乎家家都有小作坊,从我有记忆起,就知道父亲和亲戚在一起做皮草生意。
“你和老妈靠着这个生意,把我和弟弟抚养大,这期间一定有故事吧,你就努力回忆一下呗。”
父亲拗不过我,生平第一次讲他自己的故事。
“我学历不高,只有初中毕业。”
自1978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数以亿计的农民从耕田中解放出来,剩余劳力的出路就是进厂做工。大约在1980年,爸爸初中毕业,在乡里当会计的爷爷帮着介绍到当地电缆厂。
那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全国安置了数千万劳动力。桐乡电缆厂是其中之一,那时还叫社队企业。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企业形态,在乡镇企业做工没有国有企业那样的铁饭碗,所以10年后破产倒闭,爸爸下岗,没有得到任何补助与补偿。
这10年,他还曾到杭州电缆厂做工,就在环城北路艮山门一带,依然没有谋到编制,算临时工。小周在杭州读大学,每次经过艮山门,并不知道父亲当年在这里留下过痕迹。
199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降到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爸爸所在的厂,也是其中倒闭的一家。
工厂倒闭下岗回家时,爸爸妈妈刚结婚1年。崇福的皮草生意还没有今天这样的红火,爸爸开始做各种杂活,比如从乔司烟草市场批发香烟到桐乡转卖,到皮毛厂打零工,和朋友做木头生意,外地买原始木料,在家加工、刨光,再卖给别人盖房子、做家具……
家里的皮草生意,是在我出生后开始的。
“怎么之前的木头生意不做啦?”
“当时周边兴起做皮草生意了,大家都在做,家里又有点积蓄,承担得起,你也出生了,家里负担加重,就做吧。那个木头生意,虽然可以挣到点钱,但没有皮草赚钱。”1993年,爸爸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再借了钱,凑了10多万,跟着亲戚到北方收皮草。也是在那一年,全国经济全面复苏,1993年底,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地下钱庄格外活跃,民间资金拆借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并不困难。
当年的金融政策,也带动了崇福的皮草外贸生意。1994年汇率改革,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的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中国经济走上了外贸拉动型的道路。
爸爸那时没有联想到汇率与自家生意的关系。他只知道,从北方收回皮草,加工后再卖到海宁的销路好了。
“第一次我跟亲戚去收的,什么都不懂,就跟着他走,他说这皮好,我就收了,扛起来。几家的东西捆在一起,回到桐乡再分。”这样来回一两次后,爸爸开始独立收皮草,也有走眼的时候,质量收得差海宁这边销路不好,就亏;运气好,收到特别好的,就多赚点。
“那段时间一定有艰难的时候吧?”
“我们一开始只做毛领子(现在做兔毛衣服),虽然只是一个领子,工序也繁琐。首先,要去河北收原材料,然后染成客户想要的颜色,再靠火车运输到我们家,经过缝纫、熨烫、整理……再交给客户,基本冬天生意好。老爸我在零下15度,骑个摩托车,挨家挨户收,每天要晚上11、12点才回旅馆睡觉,累呀。”
意外当然也发生过,冬天路上结冰,从摩托车上摔下来;路上遇到小偷,丢了收皮草的钱;遇到当地的小混混,硬抢走几千块钱……收皮毛都在冬天,南方人很难适应北方户外的寒冷,爸爸骑着摩托车走村窜巷时,有时会有错觉,空气冷硬得仿佛不会流动,重重地无形地压在摩托车后座上,那里捆着他收来的皮毛。
“记得有段时间,因为电力紧张,有时候白天断电,但是客户又紧急要货,我和你姑姑晚上加夜班,有时候加到后半夜,趴在桌上就睡着了。”妈妈在一旁补充。
1996年,爸爸32岁,攒下创业得来的第一桶金,“记得当时回家就和你老妈一起庆祝,给家人好好吃了一顿。”当时吃了什么,爸爸忘记了,但依然记得回味那天大吃了一顿的快意,仿佛还香味弥漫,美得无以言说。
家里第一桶金盖了房子,爸爸到现在还有点小庆幸小得意,幸亏房子盖得早,挨到现在,哪里还申请得到地基。
盖了新房子,家里也装上了电话。妈妈说,“你还记得不,那时候你爸爸去外面出差,每天都会给家里打电话,这边销路怎么样,那边收得怎么样,也算报个平安呐。之前家里没电话,都到小卖部接的。”
虽然是第一次听到家庭甘苦,但父亲的勤劳和忍耐,母亲的节俭和终日不停歇的忙碌,一直是我眼中美好的存在。
我不是富二代,更加不是官二代,但我感谢老爸老妈让我来到这个世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接下来即将大四,我会好好找工作,一定会带上老爸老妈的拼劲,然后有一定基础了也去创个业,到时候再向老爸讨教噢。
90后富二代回忆父母艰辛创业史
郑威奇,1992年出生,象山人,刚读大一。这句话,来自他的长篇博文《回忆,我们仨》。
这两天,这篇博文被网友“浙江象山”转载到新浪微博上,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人转发,29条评论。很多网友说,自己看得掉了眼泪。
有的说,挺佩服其中的奋斗精神,真男人就得像文中那样,不是对现实怨天尤人,而是勇于创业。
有的说,看完后对浙商的认识更深了,民营企业家真不容易。
还有的说,被其中一家三口互相关爱的精神感动了,要好好珍惜身边人。
感动他们的,到底是什么?
做生意亏本,一家人喝了两年酱油汤
郑威奇的长微博说不上文采,只是信笔把自己回忆中的一些东西写出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父母的创业史。
郑威奇的父亲从小就是苦大的,有5个兄弟。他14岁辍学上山打柴,17岁学着养螃蟹,19岁开始学木工。
成婚后,5兄弟分家,他和妻子只分到了两只碗和两双筷子,差不多就是净身出户。
因为贫穷,两口子没少遭罪。
1992年,郑威奇出生了。他母亲当时是剖腹产,为了凑医药费,把亲戚朋友来看望时送的荔枝等水果都拿到集市卖了。
郑威奇两岁时,家里做鲶鱼生意亏本,还背上了债。此后,一家三口为了还债,拼命攒钱,连菜都不舍得买,整整喝了两年酱油汤。
2001年前后,父亲摔伤脚踝,需要动手术打钢筋帮助接骨。为省点钱,他没用麻醉,硬是咬着毛巾让4根钢筋穿过骨肉。
“没办法超越别人,就超越自己”
2002年,老郑两口子在象山定塘买了一块地,办了一家小厂。
小厂慢慢做大,去年的产值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郑家的生活也开始好转了。
不过,郑家还是一样的简朴低调。
昨天,记者赶到象山县定塘镇探访发现,不管是厂房还是住宅,四面都是白墙,没有任何装修,地上铺着地板纸,还破了好几个洞,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床头的橱柜都是20年前的款式。
老郑正在电脑前忙碌,穿着一件普通的灰色T恤,脚上一双普通的黄皮鞋,还脏了好几处,没有丝毫老板的派头。
接待我们的是郑威奇的妈妈。
我们把郑威奇的文章拿给她看。她的情绪激动起来,紧紧盯着文章,眼神都有些恍惚,好一会儿才说:“平时我们就是(这么)给他讲的,没想到他记这么牢!”
她说,家里至今保留着分家时的一只瓷碗,还准备把它一代代传下去,就是为了记住那些日子。
“现实是残酷的,我就想,如果你没办法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没办法超越别人,就超越自己。”郑妈妈说,这10多年来,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没有虚度过半天。
爸爸妈妈的创业史
王洪日、曹海志两个大三的年轻人,就是他们让长春市洪日鑫兴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名字诞生了,他们是公司的创始人。就是这两个平凡的人,追随着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的发明也许并不伟大,但更贴切生活;他们的创造也许并不华丽,但更受人关注;他们的梦想也许并不宏伟,但在今天实现了。
一次巧合,让他们对伞这个事物,有了新的灵感。他们看到即使在冬天也有很多人在打伞,但是却察觉到,这把伞不属于冬天,有很多的缺点。比如:手的保暖、雪对伞的顶部形成的压力和重力、美观和与气候、风向、阳光等原理。决心,制造出一把属于冬季的伞。经过几十次的拆解、拼装。终于形成了这把伞的雏形,也就是第一批在市面上销售的第一代雪伞。
当第一次的成功为他们带来了喜悦,他们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种想法----开公司。对,就是这个想法,他们当时一想到,就很开心,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是随即他们又失望了,开公司不是小事。毕竟他们还是学生,有很多的障碍无法突破,例如:资金,技术,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以及对社会的了解不深等一切问题。但是,他们不甘心做打工者,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态度非常坚决。果然,问题接踵而来,学校的态度是完成学业;而家庭却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双方家长一直认为不同意;技术:主要设计上;但是最大的阻力还是资金,两个学生会有什么钱。但是两人坚信,只要有梦想,一切都不是问题。
他们很努力,他们认为技术是主要的,他们认真的学习设计软件;学校也非常的赞同大学生自主创业;他们费劲千辛万苦说服了家长,并且出资赞助。就这样,仅凭着一个梦想,他们申请了专利,投资了30万,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公司创办了,他们也认识了社会。进原材料时被骗过,谈客户时被骗过。社会对于他们太陌生了,各界带来的阻力非常大,仅凭两个人,无论是身体、精力还是资金、社会都使两个人身心具备。他们想过放弃,但是还是两个人的父母的一句话:“你们不是有梦想么,受了点挫折就轻易放弃,你们身上的责任感还有么,你们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那群消费者负责任了么。
对身后的大学生做了一个好的榜样么。儿子,放心,只要你的梦想的方向是对的,爸永远支持你”简单的一句话,他们放弃了之前错误的想法。难,最难的时候,两个人吃了两个月方便面;最难的时候,两个人兜里只有2元5;最难的时候,两个人从铁北走到人民广场。这些阻碍他们都克服了,才走到今天,也许只有这样的公司根基才会越牢固。经过不断的研发,发现两人毫无销售经验,对渠道,市场很难做到充分的领悟。一次朋友聚会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赵鑫彤,他拥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同样对公司的产品很有信心。果然不久后接来了第一笔订单,向南方市场销售了4500件产品,效果非常受欢迎。
随即,海外市场看中了公司的这款专利,起初是要高价购买专利权,经过公司的商榷,最终以欧美市场开拓方的方式进行合作。
爸爸妈妈的创业史相关文章:
1.80后妈妈的创业故事3篇
2.传奇人物王健林的创业史
3.京东刘强东的创业史
4.索尼公司的创业史
5.lol创业故事
6.8090创业故事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