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

2017-06-0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在贫困生群体中,因经济困难而出现的思想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篇一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浅析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并从多个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和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积极的建议,为构建和谐校园出谋划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产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58-0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在贫困生群体中,因经济困难而出现的思想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高度重视贫困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勇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课题,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从整体上讲,贫困生具有一些优于其他学生的品质,表现为节制、认真、细心、尽职尽责、审慎等。但从个体上讲,贫困生的心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31%,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年人水平,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承受着经济、生活、就业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1.严重的自卑心。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许多贫困生受此心理影响,在学习生活中极度不自信,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与人交往、参加活动时,都表现的极为不自信,不愿意抛头露面,甚至躲躲藏藏。

2.自尊心强烈。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贫困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敏感多疑,他们在不自信的同时又迫切希望能受同学的尊重,享受同等待遇。这使他们尤其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视为轻蔑和挑衅行为,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创伤的同时也加剧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3.心理压力大。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贫困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考虑到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问题,他们会在学习之余通过做兼职或勤工俭学赚取一部分生活费。这就使得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比其他同学大很多,并使他们时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下,有的贫困生甚至出现心理抑郁,抑或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走上极端,这种极端心理通常会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现状极端的不满和消极抱怨,甚至自我沉沦。

4.缺乏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贫困生缺乏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他们缺乏战胜生活困难的勇气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部分贫困生思想不求上进,学习生活过于依赖外界帮助,消极倦怠,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荒废了学业。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贫困生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贫困生个人的因素在其中,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环境因素。首先,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生活条件的对比愈加明显。同时“金钱至上”、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盛行,给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受不同学习阶段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定义。中学阶段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学习成绩,许多贫困生便因学习成绩优异而受到重视。但进入大学,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令其失去了唯一的“优势”,巨大的心理落差使许多贫困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并萌生自卑心理,这些都给贫困生的心理带来了沉重负担。

2.学校环境因素。许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自主的学习生活模式、多元化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贫富差距在校园中的反映都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许多贫困生无法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和心理落差,变得消极自卑,而消极自卑更制约了他们在学校的全面发展。如此反复,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贫困生心理上的创伤加大。另外,贫困生承担着比其他同学更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受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许多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弱。很多贫困生在课余时间寻求兼职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与其他同学相比,许多贫困生在学业上压力大,生活的疲惫感强。在生活中,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距的不断加大,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都让贫困生感觉到有一种落后和寒酸,继而产生一种不如别人的心理,带来较强的自卑感。

3.家庭环境因素。一方面,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在承担学习压力之外,还要分担家庭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的生活俭朴,并通过兼职和勤工助学赚取生活费。勤工助学的代价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常处于勤工助学与学习所引发的种种矛盾中,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人格的变化。另一方面,许多贫困生来自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亲子之间沟通不畅,甚至极少交流。这样的家庭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子女进行心理疏通和引导,无法解决子女的心理问题,满足子女心理上的需求。高校贫困生作为家庭甚至家族的骄傲,通常会肩负着极大的期望,这样的期望通常会变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4.个人内在因素。受成长环境的负面影响,许多贫困生各种价值观发生偏转,产生消极的处世态度。如待人待物极其冷淡;把别人的帮助等看成是对自己的怜悯与同情;或将点滴小事无限放大等。这些消极的处世态度最终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冷漠孤僻,让贫困生对未来失去信心,陷入迷惘的精神世界中。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随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政府和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

1.政府和学校应积极探索奖学助学新模式。目前我国政府和各高校在资助高校贫困生方面,已经建成了以“奖、贷、勤、补、减”等多项措施在内的完善的助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目前的奖助体系和模式在引导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发扬自强精神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不利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政府和高校应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奖学助学新模式,如可采取将助学与义工服务相结合的助学模式,以学校相关单位、学生组织和社会志愿组织为载体,为获得资助的贫困生提供义工服务岗位,规定必须完成的志愿服务项目或时限,实现由“给予式”助学模式到“开发式”助学模式的转变,让受到资助的贫困生在获得经济帮助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历练和情感上的升华。

2.学校应积极推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贫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使贫困生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健康的人格特质,增强防范心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面向贫困生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陶冶贫困生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活动和交流中学会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开阔视野、结交朋友,消除与同学的隔阂,将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充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从而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消除由经济困难带来的消极影响。

3.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很容易了解那些心理有问题的贫困生,也能得到学生内心的接受,这些都为辅导员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学校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员和培训,让辅导员队伍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辅导员个人也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中注重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与引导,处理问题时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在工作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国家助学体系,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4.建立学生互助帮扶机制,重视学生在贫困生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贫困生虽是特殊群体,但也生活在特定的班集体中,和班集体的其他成员有着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也最容易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因此,发挥这些所谓其他成员,尤其是优秀成员在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推行学生互助帮扶机制,建立学生互助帮扶小组,让表现优异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对一”或“多对一”地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帮扶,通过开展学习交流、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积极有益的活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渐进式地打开贫困生内心的门窗,增强贫困生与他人交流的勇气和信心,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贫困生最终会敞开他们的心扉,走出心理阴影。

我们欣喜地看到,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来自政府、社会和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各方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随着党和政府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贫困大学生也一定能从困境中重生,成为国之栋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秀慧.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8):16.

[2]雷雪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87-89.

[3]李伟兰.大专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8):124-126.

[4]欧丽娅.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09,(9):1864-1866.

[5]王翠菊.浅谈辅导员工作中的“四心”[J].学习月刊,2010,(1):35.

[6]文玉花.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67-6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