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公司如何运作管理_投资公司怎样运作
投资公司是怎么做运作的?投资公司现在的运作管理怎么进行?小编为你带来了“投资公司如何运作管理”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看看投资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春节,在老家无锡,邂逅熟人顾先生,得知他去年从银行跳槽去了投资公司。因为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记者便与他有了下述坦率的对话:
“投资公司和小贷公司有什么区别?”
小贷公司的资质很难拿到,需要银监部门审批,分布上有严格的限制,同时对资金量的要求也很高。而投资公司只需在工商局注册,资金门槛也比较低。投资公司,顾名思义是进行项目、股权等投资的,也可以做融资业务。因近两年来资金紧张,资金利润率提高,一些搞实体经济有了积蓄的老板,发现做融资效益好,就办一家投资公司,也算多元化经营。投资公司和小贷公司都不能吸收存款,只能用公司的自有资金进行贷款,但投资公司用于融资的资金比例,不能超过自有资金的70%, 而小贷公司最多可达到150%,超过部分是从银行贷的款。
“现在投资公司的生意好做吗?”
今年是投资公司的牛市,要融资的企业排着队。往往一笔资金晚上才归还,第二天早上就出去了。我们是新公司,安全第一,操作上比较稳健,宁愿利率低一点,也要选择可靠的企业。公司去年2月份成立,两个月后,能够用于融资的5000万元资金就都放出去了,给了10来家企业。股东不增资,公司就无贷可放了。我们的贷款一般是3个月到半年的短期贷款,但实际上80%左右的资金长期就在这10多家企业中周转,只有大约20%会出来,给新的客户。所以几乎不用跑新业务,就是到贷款企业去转转,跟踪企业的经营状况。公司的效益当然也不错,老板预期年利润15%,年底轧账,实际超过17%。
“这么高的利率,企业能承受得了吗?”
要是企业经营全靠这种资金,肯定承受不了。但企业用的大部分是自有资金,贷的只是一小部分流动资金。另外,加工型的企业,资金一年不止周转一次,假如周转3次,分摊到每一次的成本就低多了。
一般来说,产品销售比较正常、管理到位的,一年资金应该能周转3到4次;产品销售不大正常、管理不到位的,一年资金只能周转两次甚至一次。资金一年能周转4次的大约占15-20%,周转3次和两次的大约各占30-40%,还有大约15-20%的只能周转一次。少周转一次,资金量就加大30-40%;能达到4次的,一般不要贷款,各家银行主要是抢它们的存款;3次周转的,少量“输血”就可以了,是各家银行放贷的主要争抢对象;周转两次的,银行一般就不敢做了。
那些确实优秀的中小企业,产品销路好、有发展前景、内部管理过硬,银行是肯做的。但大多数企业处于中间段,银行的积极性就不高。同时,企业也在选择融资渠道。我们80%的客户是我在银行时的老客户,他们跟过来,不是我个人有什么魅力,而是因为投资公司的机制活。虽然银行的名义利率要低得多,但往往会给企业很多附加条件,比如要买保险、基金,要多少比例用于存款,甚至回笼的货款也会被银行用于月底充存款,企业有用却动不了。综合考虑时间、机会等成本,有些即使能在银行贷到款的企业,也会转而选择我们。 “投资公司效率高,但风险是不是也大?”
与浙江的投资公司比,无锡的投资公司一是杠杆化程度低得多,二是投资项目多半是实业而不是投机炒作,这就大大降低了风险。另外,我们也很注重考察投资对象三方面的情况:一是员工五金(医保、社保、公积金等)的缴纳情况,能交就说明管理比较规范、运转比较正常;二是用电量;三是缴税情况。特别是后两条,很难掺水造假,上升就说明企业发展不错。
规模大一些的投资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也比较专业,相当一部分来自国有银行,包括退休、提前退休、辞职人员,所以,风控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国有银行是投资公司的“黄埔军校”。
“投资公司走俏,正常不正常?”
有正常的因素,专家一直呼吁发展民间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投资公司只要监管到位,操作规范,就是需要发展的民间金融。因为即使资金宽松一点,小企业还是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一般的规律是,要等到大企业被资金“淹”了,才能漫一点到小企业,而到那时,紧缩又要开始了。
但也有不正常的,比如现在的利率确实偏高了。资金价格的上涨反映出资金的紧缺状况:2009年是12%;去年4-6月,15%左右;10月就涨到18%;年底到了20%。这么高的利率,那些产品销售不大正常、管理不到位的企业会承受不了。我估计,它们最多还能支撑半年左右。半年后,或者暂时歇业,或者就倒闭了。
另外,如果搞实业的老板普遍对投资公司有兴趣,也潜伏着令人不安的因素,说明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在下降。 来源新华日报)
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所谓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性格、学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特性的总和。在现代企业里,管理人员不仅担负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负责或参与对各类非管理人员的选择、使用与培训工作。
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一定意义上,是否有卓越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管理人员集团,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
显然,才智平庸、软弱无能者是无法担当起有效管理企业的重任的。所以,现代企业管理职能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良好素质。换言之,良好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指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素养和能力,它是选拔管理人员担任相应职务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决定管理者工作效能的先决条件。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分析是公司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企业管理是组织、引导和影响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专业性工作,胜任这一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只有那些具有影响他人的强烈愿望,并能从管理工作中获得乐趣、真正得到满足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之,倘若没有从事管理工作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愿望,个人就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方法,亦缺乏做好管理工作的动力,不可能致力于提高他人的工作效率,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2)专业技术能力
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处理专门业务技术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业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够熟练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等。这是由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不论是综合性管理亦或职能管理,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
如计划管理要求掌握制定计划的基本方法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能够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善于运用有关计算工具和预测方法。要胜任计划管理工作,就必须具备上述专业能力。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是所从事管理工作的专家。
此外,就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而言,管理人员虽然不一定直接从事具体的技术操作,但必须精通有关业务技术特点,否则就无法对业务活动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也不可能从技术上给下级职工以正确指导,这会使管理人员的影响力和工作效能受到很大限制。
(3)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管理人员能否有效影响和激发他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决定于企业组织赋予管理者个人的职权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影响力。而构成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者的道德品质修养,包括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性格气质等方面。
管理者只有具备能对他人起到榜样、楷模作用的道德品质修养,才能赢得被管理者的尊敬和信赖,建立起威信和威望,使之自觉接受管理者的影响,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反之,管理人员如果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甚至低于一般规范,则非但无法正常行使职权,反而会抵消管理工作中其他推动力的作用,影响下级工作的积极性。
(4)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这是从事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企业组织中,管理人员通常担负着带领和推动某一部门、环节的若干个人或群体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职责,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合理分配人员,布置工作任务,调节工作进程,将计划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促进生产经营过程连续有序地稳定进行。
不仅如此,为了充分发挥协作劳动的集体力量,适应企业内外联系日益复杂的要求,管理人员应成为有效的协调者,善于协调工作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以及部门内各工作群体之间的关系,鼓励职工与群体发挥合作精神,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气氛;同时要善于处理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及个人的关系,妥善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和纠纷,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界公众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综合能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物质与人才转换的开放系统,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质,即需要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和调整。
与这一状况相适应,管理工作经常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管理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之所在,迅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和途径,善于讲求方式方法和处理技巧,使得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