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1500字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1500字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摘要:心理健康与否是现代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作为现代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必定会受到众多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学专家的重视。但是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怎么乐观,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外部的客观环境,本论文旨在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对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72-02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自身的关注点也发生了转变,心理健康与否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何谓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心理健康定义是:心理状态稳定和完善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主要从一个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两个指标来考察判断其心理是否健康,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发展的心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有理想、有动力。
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重要群体,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即身体发展的成熟期、实践活动发展的形成期和精神活动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形成期,精神活动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形成期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心理健康。社会的变革,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等等,给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的影响,经济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等,致使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再如从前。有研究表明,3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在退学和休学的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是他们退学和休学的主要原因。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骇人听闻的刘海洋给大熊猫泼硫酸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无不反映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据多份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已成为心理疾患发病的高危人群。从对北京市海淀区的16所高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精神疾患而休学者占休学总数的37.9%,退学占64.4%,由此我们得知精神疾患已成为大学生休学和退学的首位原因。刚入学的大学生,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近30.7%的人的心理呈现不稳定状态,大部分人有不良的情绪反应。有调查显示:86.4%的大学生需要0.5年的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9.5%的大学生需要在1年内完成,4.1%的大学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调整自己。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现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迫使众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在此,我们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外部的客观环境,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阐述。
(一)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
第一,外部世界的开放性与内心世界的不成熟性并存。大学是一个大舞台,相对于中学校园来说,大学校园具有更大的社会性,所接触到的世界更加广阔,但是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滞留在高中时代,还很不成熟,因此这种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矛盾性,必定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大学生们体现出诸如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等心理问题。由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克服内心世界的不成熟性,不断地完善自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
第二,鲜明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模糊不定的政治倾向之间的反差。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教育,于我们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三,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很强,在高中阶段是老师、家长、亲友、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感受不到高中阶段的优越感而失落与沮丧。
第四,自我意识和价值体系都处于成熟阶段。成熟就意味着统合协调,但是大学生在统和协调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必定会产生矛盾和不平衡的心理。致使大学生出现诸如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不能客观的看待和分析问题,心理矛盾多等问题。
第五,部分大学生属于敏感群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从外部的客观环境来看
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过于保护,使许多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所适从,也没有建立独立的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而且在应试教育下,学校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很少关心。
第二,现今社会处在转型时期,旧的价值观念已经瓦解,新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大学生一方面受到市场经济要求的影响,一方面又要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学生在这种多元价值观念和复杂的情景中,很难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作出合理的行为选择,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出现心理问题。
第三,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大。激烈的竞争和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易让他们缺乏自信和产生焦虑感。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竞争的加剧,众多应届毕业生由于就业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的迷茫使他们因焦虑和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当代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并不鲜见。
第四,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协调困难。大学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受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出现同学间关系不和谐,而这样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又使自己产生强烈的压抑感。
第五,家庭状况因素。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在过分舒适、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常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往往会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病因。家庭经济优越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都有着明显的心理反应,而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养成不合群的性格和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
三、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为起点,建构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成因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是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至今仍然缺乏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模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就会引起心理变态,基本需要获得满足,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使人健康[2]。那么大学生的基本需要是什么呢?从社会地位、年龄和环境来看,是成长的需要。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解释,我们只要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要,就会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本问题,但是成长需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高级的需要,带有很大的主动性,主要是靠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去满足。在现代大学生中有部分人,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很好地平衡成长中的各种矛盾,但是有些学生却不能。
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自我调节的特点,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系。以促进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为主,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为辅。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我们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形式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团体辅导,辅以个别访谈和重点访谈。心理健康教育课既要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又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从内容上讲,主要应该是介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意识特点,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个别访谈和重点访谈的定位应该在初级目标上,但也应该逐步过渡到高级目标上。
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包括目标、原则、途径、对象、模式、保障等子系统,各子系统的互动及协作配合[3]。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是多样化的,并且应是一个整合的模式系统。根据结合对象的需求和社会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整合模式,如“学生—家庭—学校—社区”的整合,“生理—心理—个体经验”的整合,“专题训练—学科渗透—咨询辅导”的整合等。
(二)不断充实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满足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各种需要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要。比如参加体育运动,它可以给人带来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开朗乐观的性格,培养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在国外,太极拳、慢跑等运动项目已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的有效手段,体育运动已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开始流行起来。同样心理学家对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该实验是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收益于健身活动的程度也越大。体育锻炼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4]。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氛围
第一,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根据不同状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个体辅导。第二,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与此适宜的教学内容,增加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学时数,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的方法,心理疾病的分类和预防、性知识及性道德教育、挫折教育的意义和人生观教育等。第三,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活动,让大学生充分地了解大学四年的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氛围,使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自觉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5]。
我们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现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多种多样,众多心理学工作者正在探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对策。不同学校、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特异性,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目标在于整合各类资源、规范各种形式、明确途径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正确处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林洲,唐爱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浙江科技学报,2004,(9):217-218.
[2]齐平,项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及其实践[J].医学教育,2004,(6):17-18.
[3]刘素卿,赵彩平.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报,2004,(9):27-29.
[4]王劲嶙,路润凯.高校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62-65.
[5]陈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9):76-78.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Jerry・M・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杨凯培(1992-),甘肃张掖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10级,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