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论文

2016-11-10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深刻地分析和破解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为我们未来直到2020年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全文如下: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它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推进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历史经验,指导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向人们昭示了一项伟大事业的前进进程,给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指引人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人们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指导,是中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和经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 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科学体系,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持基本理论,又要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行动的指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一些改变,使其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败的特殊困难的事业,它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而开拓、创新和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和不断推进是历史的必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理解了社会主义的内涵,并且开辟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纵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漫长而又复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经验和启示,今后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自身的提高,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增强国家综合势实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最初就是为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而三次主要飞跃都是围绕这个主旨进行的。毛泽东在革命过程中宣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毛泽东思想,继而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邓小平理论也是基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开辟了具有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国内外的特殊形势加深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又一与时俱进的发展。无论马克思主义怎样被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旨是不会改变的。

〈二〉在发展和改革的同时,坚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综观历史,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立志与改变旧中国的状况,但都以失败告终,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的正确决定,不管是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时,还是在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都应当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

〈三〉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都是建立在立足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现状而进行的,不管是在建国前,建国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今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立足实际的前提下得到的,也由此告诫人们一定要记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进行发展和改革。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它要求在被应用的同时,不断推进和发展,科学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着眼于现实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基于科学运用其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发展和创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产物。

〈五〉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具代表意义的三大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主要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但其基点是为人民服务,为保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点和出发点。所以,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为人民及其利益服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坚持的取得社会发展和改造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构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发展生产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更是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于首位。

〈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对思想路线认识过程。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抛弃了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的原则,使得党内发生了严重的思想倾向错误,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二代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更正党内思想错误问题,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事求是思想的重现,是科学总结经验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指导实现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是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一大强国,它不断推进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也将继续促进中国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今后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正确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将之发展和完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