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经历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我却认为,失败是一种解脱和潇洒,也是一种“得”。人生中,有成功有失败,成功是鲜花,失败同样也精彩。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失败后成功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失败后成功的故事篇1:
从小,她身体协调性就差,学走路、跑步都比同龄孩子晚,上下楼梯到了6岁才能独立完成。上小学后,每次上体育课,她总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迟缓笨拙,同学们取笑她为“史上最笨的企鹅”。
幸好她智商不低,19岁,便以优异成绩被原东德莱比锡大学物理系录取,毕业后又加盟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成为该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
科研工作枯燥单调,为活跃气氛,科学院常组织各种文娱竞赛活动。她参加工作未满一个月,就被告知院里将组织一场“体力大比拼”,年轻人必须参赛。行动迟缓的她没人愿挑选,被迫与工程师克尔曼结为一组。
克尔曼年近60,身体单薄。她知道自己这组必败无疑。
那天,她按时来到赛场。主持人大声宣读规则:一男一女两选手一组,合力搬抬一块重200公斤的巨石,不得借助任何工具,抬起后离地持续10秒钟者即胜。几组选手摩拳擦掌,她却怎么也找不着克尔曼,颓丧地想,这老头准与自己一样,知道必败无疑,干脆想放弃吧。
比赛开始。一对年轻男女首先走近巨石,各蹲守一侧,抓住石头底座,同时大喝一声,用尽全力往上抬……可惜女选手那端的石头一动未动。两人又尝试了三次,依旧没成功,只能遗憾地退出了场。
她一边跟着人群喝彩,一边寻找克尔曼,心想这老头真够磨蹭的,早来比试早退场算了。
又一对身材健硕的男女走近巨石,一左一右摆开架势……石头斜倾着离开地面,可女选手到底力不从心,没坚持3秒便尖叫着松开了手。
这时,克尔曼才优哉游哉地走来。她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前,喊他赶快投入比赛。克尔曼摇头说:“我还不懂比赛规则,先看看别人怎么比。”说完便钻进旁观的人群,跟着大家大呼乱叫,全然看不出一会儿还要比赛。
又有两组选手败下阵,她再也等不下去,“快上场吧,反正迟早都是输。”克尔曼似乎这才记起自己有比赛,连连称好,却在邻近赛场入口处又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得去趟厕所。”说完便转身跑开,气得她在原地直跺脚。
克尔曼这一走就是半小时,直到整场赛事只剩下3分钟才回来。他仓促地拉着她的手往巨石走,路上反复叮嘱她要镇静,然后绅士地帮她蹲立在石头一侧,自己沉着地走到另一侧。两人摆开架势,可毕竟力量不济,石头纹丝未动。
这时,比赛结束。她微笑着安慰克尔曼,“重在参与,尽力就好。”克尔曼却一脸自信地说:“我俩是冠军,合作愉快。”她以为听错了,愣愣地盯着克尔曼。克尔曼重重地点着头,“没有一组选手成功地搬动了石头,而我们是最后一组败下阵的,难道不是冠军吗?”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她将信将疑。直到主持人登台,宣布大赛冠军是克尔曼和她,她才欣喜若狂。
克尔曼得意地说,“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去做有把握成功的事是一种胜利,那么有意拖延时间,把规则用到极致,让没能力做成的事延续到最后一刻才失败,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她恍然大悟:行动慢一点,在处理明知将失败的事时,竟会转化成优势,因为这样便可以让输来得晚一些。她把这份领悟牢记心中,从此将行动迟缓笨拙转变为办事沉稳从容,选择了从政道路,直至27年后当选为德国首位女总理。
她就是德国“铁娘子”安格拉·默克尔,于2009年连任德国总理。如今,面对欧洲经济危机,默克尔依旧步履从容缓慢,还反复坦言自己非女强人,所以需要更多时间去思考,一次次选择了比其他国家慢半拍再决策,却屡屡率领德国力挽狂澜。
失败后成功的故事篇2:
落寞地躺在病床上,她久久地盯着天花板出神。她在想,此刻,如果能靠在家里那张温暖的床上,哪怕只吃上一碗母亲亲手做的荷包蛋,也必将是人生中一件最幸福的事!可眼下,如此简单的愿望却变得遥不可及——
她姓陈,是个俏丽的南方女孩,认识她的人都亲切地管她叫小陈。大学毕业后,她孤身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闯荡的日子里,她自始至终牢记着父母的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也正是在朋友的引荐下,她进了京城的一家大媒体,做些大牌记者、编辑们不愿做的辅助性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总是放低自己,并倾注热情,最大限度地通过网络、采访、晤面等种种渠道拓展人际关系,甚至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她都愿真诚结交。几年下来,她拥有了2000多个朋友,遍及100多家网络、近千家平面媒体和十多家电视台;在企业界,常保持联系的大小老板也有几百人。
昨天,小陈隐隐感到肺部有些不适,便在博客和qq上留了言,对那些约好要做交流的朋友表示歉意,说明天准备去医院检查身体。诊断结果一出来,医生建议她先住院观察几天。一个外地女孩子,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心里难免会涌满酸楚的滋味。
“吱扭”一声,房间的门被推开了。一束鲜花出现在小陈的视线里。病房里住着三个病友,是谁这么有福气?小陈正羡慕地想着,手持鲜花的陌生女孩开口了:“请问陈姐住这儿吗?”
找我的?小陈心头一颤,忙坐起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朋友们都管她叫陈姐,不是因为她年龄有多大,而是因为她所在的单位名号实在太响。更让她没想到的是,紧接着又有几个人走进来,要么怀捧鲜花,要么手拎营养品……听着暖暖的问候,看着一张张笑脸,一时间,小陈的眼睛湿润了。
不过是一场小病,可短短几天,手机几乎被打爆,含满牵挂的短信不停地跳出来,博客上的留言更是爆满。病好后不久,小陈过生日,一下子又来了几百号朋友!有的熟悉,经常见面;有的陌生,只是在网络上交流过几次……
经历了这两件事后,小陈陷入了深思。都说“20岁靠体力拼出路,30岁靠脑力找出路,40岁以后靠人脉引出路”,既然现在我已积累了如此丰富的人脉关系,为什么不打破常规,提早利用并开发它?打定主意,小陈先私下和几位关系不错的朋友透露了要自主创业的想法。不料,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朋友们的鼎力支持,有的出谋划策,有的搜集信息,有的还真诚表示愿提供无偿的帮助……
时机成熟,小陈决然地走出了在别人看来近乎神圣的国家级报刊大楼,踏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办公地点是朋友帮忙租的,办公设施是大伙攒的,硬件沙龙、小熊在线、第三媒体、西域it网等几十家网络传媒的朋友以最低的价格,甚至是免费为她打出广告……在新老朋友们的热忱相助下,北京天下财富文化传播机构横空出世,从此,小陈在异地他乡的大都市,开始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创业传奇。
丰富的人脉资源,成为推动文化传播事业发展壮大的一股强势之风。接下来,小陈仍旧保持着谦恭的处世态度,四处联系业务。sony公司内部早有她结识的朋友,正是朋友之谊加上她的亲和力,使她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明显处于上风。首轮谈判,双方就达成合作意向,顺利接手了sony品牌的策划与推广业务。首战告捷,小陈信心倍增。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她又与金龙鱼、吉利、南方高科、中兴天创、华旗资讯等大企业签订了合作计划,事业越来越红火……
依托人脉关系,小陈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从“外来妹”向老板的角色转换。不容置疑,当事业、人脉资源与“天下财富”一旦完美地结合,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朋友越来越多,财富越积越多。面对这一切,小陈自豪地说:“是人脉关系推动着我去书写崭新的人生。”
小陈成功了。她的成功很容易让人想起三国时期的一方霸主刘备。那是个政局混乱的时代,注定谁有实力谁将坐稳一方江山。尽管刘备文不及孔明,武不如关张,可他懂得聚合人脉资源,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潜能!
是的,不管是生活还是创业,永远都别忘了这个浅显的道理:“一个朋友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不过,前提是,要看清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真正的朋友!
失败后成功的故事篇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犹太人被希特勒的纳粹集中营囚禁起来,然后被杀害。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约1/3的犹太人被杀害。
但是,哈佛大学研究犹太人发展史的专家发现,在这场大屠杀中,有一个奇异的犹太人群体得以幸存。研究者们把这些幸存者与战前就移居美国的犹太人相比较,发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而那些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几乎无一幸免。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被纳粹视为将来肯定无所作为的普通人,日后的成就却比生活在美国的那些没有经历人生磨难的犹太人大得多,收入也比他们高得多。在以色列,这些从纳粹集中营回来的人,很快成为国家复兴的中坚力量以及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这些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犹太人,经历磨难后为什么有了爆发的力量?他们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后来,研究者们发现,这些人在纳粹集中营的时候,并不像那些精英们那样一成不变,摆出与纳粹势不两立的架势。他们的头脑十分灵活,能够针对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都坚守着这样的人生理念:只要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便无须羞耻。为了活下来,他们选择了隐忍,并在改变中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把这个例子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条传递给学生,希望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时,不要学习纳粹集中营里那些故步自封的犹太人,而要学习这些幸存者。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明明已经接收到了新信息,却对既定计划不思改变,拉不下脸来承认错误,更不肯重新考虑修正原来的策略或方法,致使错误程度不断加深,以致造成更大的失败。
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知道,最好的计划往往是在信息并不齐全的状态下制定的,任何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谓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失败后成功的故事的相关搜索内容:
1.名人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2.失败后成功的例子
3.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
4.成功的挫折并不是失败的励志故事
5.失败与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