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什么意思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那么,积极财政政策的意思是什么呢?小编为您分享。
积极财政政策的意思
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减税降费积极财政政策再加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支出方面,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坚守“节用裕民”。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政协委员表示,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和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愈加凸显。今年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主要体现在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和继续扩大支出规模两个方面。《经济参考报》记者还获悉,减税降费的具体政策将在两会后发布。
积极 赤字率保持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和去年相比,3%的赤字率保持不变,赤字规模则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相应增加。2016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年初预算安排全国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5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也明显增加。2016年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全国财政赤字规模分别为1.2万亿元、1.35万亿元、1.62万亿元、2.18万亿元,赤字率也从2.1%逐步提高到约3%。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稳定运行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今年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主要体现在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和继续扩大支出规模这两个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中国与全球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除了稳增长调结构层面的考虑,赤字率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风险防范、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升地方债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3%的赤字安排,既能保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目标,又可以在合理区间内防控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风向标。今年货币政策更强调稳健中性,因此财政政策一定要为全局服务,以财政的加杠杆服务全局的去杠杆,以及用于供给侧改革、优化结构全局的需要。
加码 减税降费再扩5500亿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多措并举降成本”作出多项具体部署。减税方面的举措包括: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
在降费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各地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四是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减税降费”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最热的关键词之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言人傅莹表示,减轻企业负担涉及振兴经济,这也是改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人大正在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也着眼于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另外,今年人大常委会将围绕规范非税收入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企业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获悉,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将在两会后发布具体政策,包括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研究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新的减税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等。
普华永道中国研发优惠服务主管合伙人邸占广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体现了中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对科研创新的大力支持,也符合国际主要创新驱动国家研发激励政策普遍对中小企业加大激励力度的趋势。预计随着后续相关具体政策出台,我国政府研发激励体系政策层次将得到加强,针对性更突出,将对‘万众创新’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精准 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
预算报告中对民生相关支出做出了更为细致的安排:教育支出方面,从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医疗卫生方面,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均提高3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
财政收入方面,今年要继续减税降费,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扩大支出规模,在收与支的矛盾之间,专家指出,除了赤字安排之外,还需要向存量要空间,向改革要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张连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需要有温度能感知的财税改革,今年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减少5500亿税费,减税降费有一定的规模和落实的力度,企业和社会才会感知到温暖,才能避免“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同时,为了助力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支出需要保证规模不减,那么就需要盘活存量资金,合理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压缩一般性的、绩效不高的支出,同时保障民生、保障重点项目、扶持困难地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尽管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但中央和地方财政将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
预算报告指出,突出保障重点,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新增财力以及调整存量腾出的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加大对基本民生保障和扶贫、农业、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使财力进一步向困难地区和基层倾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