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输送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认清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融入地方经济,找到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为地方经济发展分忧,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地方企业和政府的支持。融入地方经济,服务本地企业,为本地企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行之有效的途径。
1 校企合作中的人力资源因素
高职院校,都希望与企业加强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别于过去学校单方面主动,现阶段学校在与企业交流合作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得益于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用工量随之增加,加之人口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用工缺口。正是因为人力资源紧张,一方面逼迫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催化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贴合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毕业生,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这与其自身较为准确的办学定位有直接关系。在高职院校中,各种各样的冠名班,足以证明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青睐。我校所在的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仍然存在差距,毕业学生更多去了外地就业,曾经出现过13个冠名定向班中,有11个是外地企业。毕业生不在本地就业,影响了地方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地方政府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如果能够从解决本地企业所急需的人才短缺问题入手,为企业输送量身打造的适用型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其它方面,相信会迎刃而解。
2 校企合作吸引毕业生就业的探索实践
为了得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招聘人员往往都是通过供需见面会等专场招聘的方式,与毕业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为了得到需要的人才,企业非常希望走进校园,甚至愿意为学生提供企业奖助学金,以预订毕业生。进校园招聘的企业多,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的机会就多。本地企业由于自身的综合实力、地域、宣传等因素影响,得不到毕业生认可。企业和学校可通过紧密合作,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吸引毕业生本地就业的目的。
2.1 设立订单班
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借助企业资源,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订单班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生产流程相融合,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相关操作技能证的办理,保证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胜任。企业与学校之间设立订单班,有助于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有了订单企业的烙印。校企双方对订单班共同管理和培养,通识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根据未来岗位需要进行设置,企业负责实践课程教学,顶岗实习安排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现在所学与毕业后所做的无缝衔接。成功的订单班,可以实现生、企、校三赢。武钢集团下辖的一家企业,2013年与我院进行校企合作,设立机电安装工程专业的订单班,从招生环节开始即明确此订单班,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学校负责通识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一年的顶岗实习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内容,围绕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证的要求进行,这是由于订单企业,大力推行“操维合一”的管理模式,要求一线技术人员必须“一专多能”,由此要求上岗人员拥有多个相关技能操作证。顶岗实习结束,获得相关的技能操作证,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即可正式进入相关岗位。由于订单班及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机电安装工程是我校开办才两年的新专业,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设立此订单班之后,当年招生规模比前一年增加一倍。成熟的企业订单班,学生对企业的认同较高,也增加了订单班学生工作之后的企业忠诚度。
2.2 开展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近几年在高职院校正蓬勃发展,有别于订单班,联合办学可以让企业在办学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培养收益,学生毕业之后,可部分在联合培养企业工作,也可进入相应的专业对口单位。比如,某校开设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与一家规模较大的数控机床生产、销售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在机床生产、装配和售后服务中,得到企业的技能培养,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性能、故障诊断、维修、维护有了全面掌握,学习到各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由于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技能功底,到毕业时基本上被本地相关企业预订,只要学生愿意,无需外出就业。
2.3 加强专业建设
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加大对制造、物流、建筑、汽车类本地支柱产业相关专业的投入力度和招生规模,最大限度地为本地企业培养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和专业建设积极争取本地企业的支持,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本地合作企业参观见习、顶岗实习,安排专业课老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2.4 做好就业指导
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通过就业指导课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合作企业,邀请本地合作企业参与学校就业指导课的讲授,由企业资深员工为学生现身说法,讲授企业文化和职场规则,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企业生产流程,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将就业指导课安排到生产一线。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择业的自主性。原来我院的就业指导课都安排校内老师,效果不太好,通过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师、工作经验丰富的本地企业就业的校友回校参与就业指导课的建设和讲授,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就业选择。
2.5 做好招聘宣传
校企双方要共同做好招聘宣传。对尚未走向社会的在校学生来说,招聘现场宣讲往往可以决定他们的选择。本地一些企业,不太重视招聘宣讲,招聘宣讲中,住往只提供一个招聘简章,企业自身的优势没有展现给招聘对象。本地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对比东南沿海地区,并非没有优势,只是没有把自身的优势进行重点宣传,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节奏快,有些企业基层员工流动非常频繁;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学生进公司之后,从事的大多不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性岗位,而且经常会有长时间加班,休息时间少,尽管工资较高,但是付出过大,不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作机会虽然多,但生活成本过高。内地企业有自己的优势,工作稳定,从事的基本上都是技术性岗位,较低的生活成本,易于立足。
2.6 组织好招聘会
在校园招聘季节,充分利用学院网络就业平台,宣传本地企业,方便学生选择,提前邀请本地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鼓励学生干部等能力突出学生进本地企业,形成榜样效应。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回校领取毕业证期间,正是离职高峰期,重新择业的关键时期,此时,邀请本地合作企业组团在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学生经过顶岗实习的历练,对企业生产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会更加理性地选择工作单位,此时再次进行就业选择,会进行深入的分析考虑。
3 结语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职责所在,为地方经济服务,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是高职院校的期望。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完全可以架起校企之间人才输送的桥梁,达到学生就业、企业用人、学校就业率三满意的良好局面。表1为与本地企业紧密合作以吸引毕业生本地就业之后,我系学生近六年留本地工作人数的变化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留本地工作的毕业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