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散文三篇

2016-12-18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下面是有春节散文,欢迎参阅。

春节散文: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散文:难忘的春节

在我的印象中春节就是吃吃喝喝,走走亲戚,串串门,嘻嘻哈哈就过去了,今年的春节却是令我难忘,因为这个春节是和哥哥一起看烟花,一起研究烟花、发现烟花,一起分享着快乐。

记得除夕那天晚上,大人们都在手忙脚乱地准备着晚饭。我和哥哥就一起在阳台看着别人放烟花,讨论着哪一家的最漂亮,在远处烟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竞相绽放,时不时把天空照亮,这时,哥哥就给我解释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就是它才有了烟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绚烂的烟花中,一餐丰盛的年夜饭就煮好了。全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过年夜饭,就走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春晚节目十分精彩,哥哥给我解释那些节目的亮点时,不时地让我捧腹大笑。在笑声中时间过得飞快,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倒计数结束后,新的一年——蛇年来到了,这时外面的鞭炮声已震耳欲聋,我和哥哥就争先恐后地跑下楼去,我们就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烟花冲向天空尽情开放,看那一串串红彤彤的鞭炮像一条长长的火蛇,迸发出一道道金光,鞭炮声一声高过一声,烟花一个比一个漂亮。在这花炮的海洋里,想着这些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看着这热闹的景象,我和哥哥享受着这欢乐的气氛。然后,我和哥哥一起许下新年的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万事如意。

这就是春节,一个永远充满欢乐和激情的日子,也是许下愿望,播种美好明天的种子。

春节散文:话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过春节,俗称“过年”。

小时候,记忆中的“过年”没什么大事儿,却“年”味十足,十分喜庆。小时候的年啊,不像现在,酒店商店都弄的花里胡哨的,那时候,人们全在家里过年。一大家子就在一个并不太宽敞的屋子里,围着一张圆桌子,女眷们都在厨房里倒腾,做年夜饭,男人们就在饭桌上聊天,唠家常,边抽烟喝酒,边谈天说地。我们几个小孩子啊,就在院子里放鞭炮。哥哥特别调皮,我呢,那时候又特别胆小,所以,哥哥每次都会买那种一扔到地上就爆炸的小鞭炮,然后跑来吓我,院子里一直回荡着我的似哭似笑,哥哥的“咯咯”笑声和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

女人们端着一道道大菜从厨房出来时,年夜饭就开始了,大人们边吃边聊天,我和哥哥向来对他们的聊天内容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从来都只是年夜饭中的美味佳肴。也不知是怎么的,我和哥哥总是喜欢抢着吃。就比如那道椒盐土豆,平时吃着也没什么味道,但当它端上年夜饭的饭桌时,它的味道瞬间就升华了,我和哥哥就这样抢来抢去,一个又一个地抢到碗里,咽到肚里,是那样快乐,就算被哥哥抢走了,也不难过。每一道菜,哪怕是我不喜欢吃的,都有我们兄妹俩“战争”过的痕迹,吃饱了,吃撑了,也毫不放松,继续吃,生怕对方抢走了好吃的似的。

吃饱喝足,夜幕已经降临。大人们都来到院子里,放鞭炮,放烟花。爸爸把那鞭炮的引火线一点燃,就赶紧躲到一边,一家人都捂住耳朵,我们的目光随着上升的烟花而上升,烟花在深蓝的天空中盛开,我们的笑容伴着阵阵巨大的声响也随之绽放。

现在,过年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放烟花再也找不到那种快乐,我和哥哥也不会再做“抢着吃”这种幸福的傻事了,就连拿压岁钱也开始不好意思。我多想重新回到小时候,回到那时候“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