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的结课论文

2017-06-07

当前国内的哲学研究领域有两大亮点特别引人关注,一是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科技哲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哲学的结课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技哲学的结课论文篇一

[摘 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作用的阐述,并在深入分析两者学科体系基础上,指出即使在涉及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哲学问题时,科技哲学也无法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技哲学 科学 技术 替代

作者简介:郝林军(1956-),男,吉林人,辽宁省丹东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主任、哲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前国内的哲学研究领域有两大亮点特别引人关注,一是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科技哲学。前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内再次掀起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后者则为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搭建起桥梁,使我们能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科学技术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在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价值。

然而,在对待两者的关系上,有一种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涉及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哲学问题时,科技哲学完全可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哲学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从对象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知识的总汇”,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代替具体科学去研究世界所有领域里的所有规律,它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二是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旧哲学由于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另外,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同时为一切阶级服务,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其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科技哲学是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统称,是从哲学角度对科学和技术进行整体考察和把握的学问。它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相连接的桥梁,主要是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相联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以便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从哲学和文化的层面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体系结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等。

在具体内容方面,科技哲学探讨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出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所涉及的各类文化问题;分析研究国外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诸流派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方面的各种观点。科技哲学是具有交叉性质的哲学学科,它探讨的问题与中外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有关联,也与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管理学、决策科学相交叉。

科技哲学理论可使人们在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深入研究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科技与人文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活动、审美观念、语言符号、宗教思想;科技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从而为我们正确制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密切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由此可见,两种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科技哲学无法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博大精深使科技哲学难以望其项背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吸收和总结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取得的诸多新成果,形成了内容丰富、理论深广、逻辑性强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无论它涉及的范围还是内涵都比科技哲学广泛而深刻。对此,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正确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且提供了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即使在现在的科技哲学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颇有建树。比如,《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代科技哲学产生之前的30多年内,恩格斯为了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运用唯物辩证法概括总结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概括总结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全面地、科学地论证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它科学地证明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因此,《自然辩证法》不仅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科技哲学的历史地位,而且对后来科技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科技哲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尽管科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也取得了一些非凡成就。尤其是对有关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的锲而不舍、细致分解、另辟蹊径的哲学思维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其流派纷呈,不同学派有着不尽相同的立场、观点、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比如,作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基础之一的逻辑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以物理学为科学知识的典范,以数理逻辑为分析科学知识的工具,深入地研究科学理论的结构(演绎系统)与功能(解释与预见)。逻辑经验主义的研究提出了现代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如科学知识的基础、科学理论的解释、科学假说的确认等。但在此基础上,现代科学哲学却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经过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把新的、更深入的问题,如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内史与科学外史、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科学进步的合理性、科学实在论等引入科学哲学研究。另一个方向是经过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等,向后现代科学哲学发展。再比如,当代科学哲学家在科学进步问题上就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模式逻辑经验主义的积累发展观、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试错法式的进步图式、库恩纯历史的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科学革命观、劳丹解决问题的历史标准、普特南等科学实在论者将客观真理与人的历史活动相结合的积累发展观、夏皮尔介于历史主义和实在论之间的科学进步模式等等。

科技哲学流派的繁多,一方面表明其研究的领域在逐步扩大,研究的层次在逐渐深入,研究的方向更加多元。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即使对同类问题看法和结论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现象出现。而有的学派在尽管在某些具体科技问题上的研究比较深入,可在哲学根本问题上却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如此等等。这不仅导致其研究方向、方法、结论的不确定性,使人无所适从,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哲学的方法论功能。

上述种种硬伤的存在,使科技哲学从总体上看,其学科体系距较为完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与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即使在论及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哲学问题时,现有的科技哲学也根本无法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也不可能发展到顶峰,尤其是对科技领域里一些重大而现实哲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更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从科技哲学的研究精华中吸取“营养”。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科技哲学的结课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