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保险营销心理学论文
展业营销是当前保险公司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保险营销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保险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一:浅析保险网络营销心理
摘 要:网络营销因其所具有的优势正在成为保险企业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它将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观念、生活和工作。同时面对网络营销这种特殊的营销模式,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并直接影响网络营销的效果和发展。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影响网络营销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网络营销;动机;影响因素;劣势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79-02
保险网络营销是保险企业的一种新型产品营销方式,是指保险企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在线完成产品宣传、投保、理赔等全过程保险服务的销售行为。
网络营销因其所具有的优势正在成为保险企业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它将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观念、生活和工作。同时面对网络营销这种特殊的营销模式,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并直接影响网络营销的效果和发展。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影响网络营销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消费者的需要与购买动机
1.1 网络消费者的需要
网络中的消费者,除了希望获得购买保险产品所产生的基本需求外,还基于以下一些新的需求:
(1)兴趣的满足。
人们选择上网,很大一部原因是兴趣使然,这种兴趣的产生,主要源于探索新鲜事务的内在驱动力。网络包含了各种知识和信息,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沿着网络提供的线索不断深入查询,并且当人们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会产生-种满足感。这种源于探索与成功的兴趣会使消费者不由自主的选择网络这一媒体。
(2)聚集的需要。
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在人们的潜在意识里,都有着一种参与集体活动的需求。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很难找出共同的闲暇时间来进行集体活动,网络的出现则为人们设计了一个虚拟的社会,虽然在网上人们不能谋面,但网络毕竟为人们的虚拟聚集提供了可能,目前广受欢迎的实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就因给孤独的网民交友聊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广受欢迎。
(3)交流的需要。
人们在聚集之后的主要目的就是交流,他们会提供自己的各种思想与见解,同时也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网民的这种交流需要.即可能是不涉及任何经济利益的纯粹心理、思想的交流,也可能是希望通过沟通,获得某些经济利益,如商家或企业与消费者交流,达成一笔交易,满足某些利益需求。
1.2 保险网络消费的动机
(1)内在需要。
对于风险规避和获取安全保障的需求是投保者的最原始动机,自然也是消费者选择网上投保的最原始动机,当人们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时,就会想通过购买的保险的方式来转移和防范风险、补偿损失,另有一些投保人也会将保险当做一种重要储蓄和投资途径,但无论是那种消费者都会源于安全保障、储蓄、投资这些最基本的需要而选择购买保险。
(2)外在诱因。
消费者选择网上购买保险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动机:
一是情感动机,对于网上消费来说,网上购买保险比去代理人处投保或直接去保险公司投保更新鲜,更具有满意度。
二是理智动机,选择网上购买保险的人群,大多数是年轻人,并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具有一般消费者更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能在众多的保险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是用户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获取企业和产品信息,极大的扩大了选择范围。同时,由于面对的是电脑屏幕,而没有代理人喋喋不休的宣传,使消费者能够在一种更轻松、更理性的心态下做出购买决策,这正好迎合了理性消费者的“货比三家”的谨慎购买心理。
三是偏好动机,一些消费者对于某些网站,图表广告、产品等具有特殊的偏好,因此成为某些企业网站包括某些保险企业在内的网页的忠实浏览者。
2 保险网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主动消费。
保险知识在公众中的不断普及,保险市场中产品的日益丰富与多样化,使得消费者的投保主动性越来强。保险产品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对于某些消费者也属较大额支出,因此消费者在决定投保之前,通常会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搜集各家保险企业及产品信息。这些分析也许不够充分和准确,但却可以使消费者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满足感,减少风险感,增强对于企业的产品的信心,消费者这种不断增强的主动性源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和人们追求安全的天生欲望。
(2)投保方便性。
一部分消费者由于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很少有充分的剩余时间,为追求投保的时间成本,尽可能减少人力和费用的支出,同时也可以不受企业营业时间的限制,不受保险代理人的展业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消费者只要坐在家中,就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完成投保。
(3)尝新的心理需求。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网上购物与网上冲浪、聊天、欣赏在线音乐一样,都是一种未曾体验过的新奇感受,因此,那些具有求新心理特征的消费者,为满足尝新的心理需求而选择网上投保。
3 网上购买保险的心理过程
(1)需求的诱发。
与传统投保方式相同,网上购买保险过程的起点也是需求的诱发,出于安全保障、储蓄、投资等需要。但在网络投保中,消费者同时受到来自于视觉和听觉的刺激,网络的特性使文字表述、图片数据显示、声音等更具有感染力,这些将会成为诱发消费者购买的直接动因。
(2)信息的搜集。
网络信息搜集的快捷与全面,是消费者选择网上投保的主要原因之一。较之传统模式,网上消费者不仅选择范围更广泛,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动性。消费者可以广泛浏览各保险公司的网站和代理人的网页,充分了解各家企业的情况和产品的信息。
(3)比较选择。
传统消费投保模式下,投保人可以通过对保险公司或代理人的询问来比较评判产品的孰优孰劣,但在网络投保中,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比较只能依赖于保险相关企业的描述,这种描述又多限于文字和图片方面。这种局限性使得保险企业通过网络销售的产品种类较少,保险企业提供的户品或服务描述,若不能通俗易懂并吸引人,可能很难赢得顾客,但若这种描述过分夸张至带有虚假的成分,待日后客户发现后则可能永久地失去顾客,因而判断这种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留给消费者的一道难题。
(4)购买决策。
网上投保人的购买决策更具有理性,感性因素较少。因其在网上寻找商品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比较每个保险产品的费率、保障范围、保险责任, 之后再作出购买决定,并且网络投保受其他消费者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消费者作出理智的决策。
(5)投保后评价。
网络空间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广度更是无法衡量,消费者投保后好的体验若在网上反映,将使保险企业的形象得以很好的树立,但若消费者购后产生不满意感,他也很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将这种不满意大范围的传播,这在广大网民心中会产生不良影响,打消很多其他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 保险网络营销的心理劣势
作为新兴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就其本身特点和发展状况而言,它仍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不足:
(1)增加了购买成本。
所有保险相关企业在网上均表现为网址和虚拟环境,使消费者增加了鉴别、选择企业或产品的难度和时间等成本,保险产品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很多消费者还是很难只通过相关企业的网上宣传来了解并掌握全面详实的保险产品信息。
(2)对消费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
基本素质是指消费者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保险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应该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杜绝违反合同的故意行为,如欺骗、隐瞒、疏忽大意等,如果投保人没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则极易发生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可以说网上投保是对人们基本素质的一种挑战。
(3)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
网上购物只能替代部分人际互动关系,不可能满足消费者在这方面的个人社交动机。虚拟购买空间也无法使消费者因购物而受到注意和尊重,消费者无法以购物过程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成就或支付能力。
(4)现阶段网上投保支付安全性、保密性没有保障。
对于网上保险能否保证保户个人的信息的隐私性以及支付的安全性等都格外重要,在线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等商业秘密,人身隐私和支付账户密码等信息,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而现有的技术还不能完满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另外,电子商务较常规交易手段的手续要复杂一些。
(5)消费者对于网上保险认知滞后。
消费者认识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还有一个过程。认知的滞后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重大障碍。消费心理学中的“惠顾效应”显示,人们重复选择自已熟悉的行为和场景,从而形成习惯.而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获得良好的反馈,则能使自已更多地重复这样的行为活动,但由于网络营销形成不久,购物者普遍缺乏足够的网上购物经验,同时,也缺少对这种购物行为的交付方式安全性的知识,或不了解这种商业支持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投入与维护等)等问题,所以,个人的网上购物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
综上所述,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角度分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对崭新的网络营销方式及其引起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改变,保险企业必须认识和适应这种变化,并且通过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主动地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购买行为,才能在未来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许雄奇.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探析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
[2]伍丽君.网上消费行为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1,(12).
[3]栗芳.保险营销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江生忠.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有关保险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二:浅论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营销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将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有机结合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消费者心理,促进产品的销售。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学在产品调研、包装、宣传规划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说明只有将市场营销与心理学有机结合,才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及时高效的解决客户的异议,最终促成产品的销售。
关键词:心理学 市场营销 沟通 应用
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以及个体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主体是人,而市场营销活动也需要通过对人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完成。由于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主体大致是相同的,因此两者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市场营销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学的应用与贯穿。
一、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分析
马斯洛(Maslow)认为,人的需求引导了人的行为,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处在不同需求层次的消费者对商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任何企业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消费者需求心理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续和发展。这可以应用于市场营销的客户分析调研。
大部分客户在购买商品时都会最先满足最迫切的需求,优先选择最急切需要的商品,然后再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例如在缺少食物时优先选择补充用来满足生理需求的食物;出于安全的需要人们在租房或买房时会选择治安条件较好的地段。将市场营销与心理学结合,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和考虑客户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动态。
二、心理学在商品包装、宣传规划中的应用
在商品的设计环节,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双因子归因理论”,在商品的宣传规划环节,与社会知觉以及社会认知等心理学知识相结合,在宣传阶段让消费者对商品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极大地提高商品的销售量。另外,一些“明星”企业的宣传形成了品牌效应,让很多消费者愿意购买他们的产品,因为消费者觉得这种企业生产的商品更加有保障。
三、商品销售中的心理学
这个环节是市场营销的实际环节,在销售产品时,把握住消费者心理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销售效果。
应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利于销售人员与顾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把握顾客的态度,然后采取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使顾客的态度往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沟通就是信息的传与受的过程,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准确了解顾客的需求。沟通是以认知为前提的,通过与顾客的相互认知,克服或消除有信息不对称或者其他原因而引起的不利的认知偏差,最终得到有利的认知结果,让顾客更加容易接受并且购买产品。认知偏差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1.首因效应。即生活中的第一印象,它对认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的对象不仅是人,也可以使物或者企业等等。如果一位顾客对销售人员有着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他从该销售人员处购买商品的几率将大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时候顾客会选择他们想购买的商品种类中第一眼看中的商品。这也就能理解各大超市为什么将物品分离存放,并且将其中最好最贵的商品放在最能引起顾客注意的地方了。
2.近因效应。即生活中的最近印象,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当某人或某种事物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第一种信息,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第一印象;但是,如果某人或某种事物的两种信息是非连续的被人感知,这时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近因效应了。因此,熟人的推荐通常要比陌生销售人员的推荐效果更好。而且,不定期的拜访比定期的售后回访更加有利于产生近因效应,从而增加商品的销售业绩。
此外,“明星”企业的品牌效应,也使得顾客也更加倾向于购买他们的商品。因为他们会认为购买并使用这种企业生产的商品能够得到保障。还可以在某个有选择的时段,对商品进行持续的宣传曝光,产生曝光效应,让人们增加对其的了解,加大人们购买这些商品的可能。
3.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以貌取人,循环证实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品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晕轮效应的一个拓展。
利用该效应,可以通过与顾客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了解顾客的需求,尽量避免及消除顾客对于商品在认知上的不利偏差。并且建立对该商品的有利认知,使顾客接受并购买商品,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这也是目前销售人员常用的推销方法。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作用下产生的,而购买动机又产生于某种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生理方面的需要,又包括心理方面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需要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人们在生理的、安全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的需求,自我实现、自我表现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就日益重要。
目前,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变化,人们不仅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更加重视商品所带来的心理享受与精神满足。如今的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更加重视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些特征说明人们的购买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购买热点发生了转移。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产生的好奇心理、求新心理、求名心理、求美心理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市场营销中,应用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商品的竞争力,扩大商品的销售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也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加符合顾客心理的商品,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人将顾客心理形象地喻为暗箱,只有通过顾客外在的表象洞察顾客内心的想法,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应用于商品市场营销之中,才能取得在市场上的主动地位,真正做到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这是现代营销者应有的经营哲学与经营理念。因而,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有效应用,是企业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谋求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David G.Myers:《社会心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刘晖,市场营销观点看产品策略与公众消费心理[J] -企业活力,2005(7).
[3]戴华,浅析营销心理学在营销中的运用[J] -科教导刊,2009(21).
有关保险营销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金融营销心理学论文
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大学心理学论文范文
4.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
5.中学生心理发展主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