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讲话心得,红军长征80周年心得,红军长征
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不知道大家听完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家写的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讲话心得吧!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讲话心得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肝胆豪情,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
历史就是以沉重的脚步向前迈进。历史的时针是艰难与曲折、崎岖与坎坷的“合金”,拨动沉重的历史时针无疑是一曲壮美的歌,是一支摄魂的曲。毛泽东就是那拨动历史时针的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擎起的熊熊革命火炬,一直在华夏儿女的心头燃烧着……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砭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长征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我军将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这壮烈的历史画面成为激励人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军民鱼水情史。在长征出发时,苏区人民为红军几乎捐献了一切。红军扩兵招兵,苏区青年踊跃报名,母亲送儿参军;红军筹粮饷,苏区妇女把耳环、手饰捐上;红军架浮桥,苏区百姓捐完了木头捐门板。长征途中,红军严格遵守革命纪律,不动百姓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红军的模范行为,赢得了百姓的深深敬爱,也成为今天中国军人学习的一面镜子。
红军长征80周年心得篇2:长征,永恒的话题
“长征”——一个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名词。那么,何为长征?长征又有什么意义呢?相信能答上来的同学就少了吧!今天,我听老师讲了长征的故事,又回家上网查了有关长征的资料,使我了解了什么是长征,中国红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红军——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一个能克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在看资料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为何落泪,为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落泪。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
长征胜利了,是由千千万万个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是由千千万万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堆积而成的胜利。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最后英勇牺牲了;雪山上,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沼泽地里,一个士兵为了救陷在沼泽里的战士,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在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我才知道我们生命的宝贵。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新中国!
或许有人会说,在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纪念长征已经失去了意义。错,这是大大的错!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八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因为,等待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很长。红军长征精神永存!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讲话心得篇3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大会的讲话,认真观看红军长征纪录片,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在当前,学习长征精神,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习。
一是学习长征精神,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红军长征包括三个方面的严酷斗争。它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扼,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那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广大红军将士靠什么来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辛、挺住磨难?首要的一条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党能够领导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是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辛、挺住磨难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因而也可以说是整个长征精神的精神之源。
二是学习长征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党的坚信,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的精神,是红军将士作为革命军人的基本素质。可仅有这种精神,并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在错误路线指导下,红军将士不知道其错误,也能发挥这种精神,并能谱写出天惊地撼的英雄史诗,如湘江之战,但结局异常惨烈。只有在正确的路线和战略战术指导下,这种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红军长征能够会师陕北,找到开辟新局面的落脚点,要归功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实际核心领导地位,从而长征才有了一套正确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使红军最终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变被动为主动,指战员们的战斗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仗打得虎虎有生气,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三是学习长征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能够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紧密团结、互助友爱。因而它具有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长征是四路红军先后走的。这几支红军怎样互相接应、配合、支援,在整个长征途中的始发阶段和最后会师阶段表现得非常突出。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从广大指战员来看,在长征途中,特别是在遇到艰难险阻,在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比如过雪山草地的过程中,这种团结互助、为了援救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品德,表现得十分突出。我访问过的老红军说:在困难面前,在生死面前,我们想到的先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种同志情、阶级爱,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雪山草地,我们就是发扬团结友爱的革命精神走过来的。
四是学习长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路线。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且来自人民。红军脱离了人民就无法生存。红军进行长征也是如此,没有兵员,没有粮食,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任何精神力量都难以发挥。红军在离开中央苏区踏上漫漫的长征旅途时,苏区人民给予红军以巨大支援,作出了巨大牺牲。长征后期,在川西北荒无人烟地区,红军的物资极端缺乏,特别是粮食奇缺。为保证几万人过雪山草地,阿坝地区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共为红军筹集粮食两三千万斤,大小牲畜20万头,土盐5000余斤,还有大量干牛肉、猪膘、食油和蔬菜等。当时军民同吃草根、树皮,共同度过艰难岁月。阿坝各族人民为红军提供的巨量粮食和食用物资,是保证红军征服雪山草地的基本物质基础。
红军长征已成历史,但红军长征精神是永存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惊世骇俗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也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它都不会过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正在进行的新长征。尽管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不过是新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因此,仍需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使新的万里长征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红军长征80周年心得篇4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八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时期,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八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