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3篇

2017-03-20

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 石鸟

壳破了,小鸡孵出来了。 就是这个世界,小鸡溜出了母鸡的腹下,缓缓地睁开眼睛。 进入小鸡眼睛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 小鸡迫不及待的踱出鸡窝,仅因为,新奇世界的吸引。 小鸡在主人的屋旁悠然的踱步,像是高傲的小公主。

这会儿,小鸡的前面走过来一只鸭。 在小鸡的眼里,鸭是友善的大叔,小鸡并不惧怕。 鸭从小鸡的身旁走过,鸭的影子覆盖了整只小鸡。 大约一点五秒钟,鸭影子过后。 嘭!声音很细微。 原来是小鸡生出了一只小鸡蛋。 小小的宝贝儿呀!看着自己生出来的蛋,小鸡十分高兴,围转着小小的宝贝儿呵爱的端瞧。心里那个滋的乐呀,无以言表。 许久、许久,小鸡依然不能自己。滋的,乐呀!

就在这个时候,前面走来了一只老鼠。 瞧那家伙莽撞的样子,一看就不是善茬,还是规避一下好。小鸡规避了老鼠。 莽撞的家伙,一脚正好踩在小小宝贝儿身上,嘣的一声,鸡黄溅了一地。

老鼠过后,小鸡返回生蛋处,却见不到小小的宝贝儿。小鸡找了好一会儿,却再也找不到小小的宝贝儿了。 小小的宝贝儿呢?在哪里呢? 小鸡紧戚双眉,满脸的惆怅、失落,伤心地又在主人的屋子旁来回转走。 小小的宝贝儿呢? 小小的宝贝儿呢? 小鸡依然愁眉苦脸,茫然而且失落。 哇!小小的宝贝儿! 小鸡看到前面一块宛若自己小小的宝贝儿的卵石,不禁大喜望外。小鸡飞奔而上,来到卵石旁,好一会儿端详。 果真是自己的小小宝贝儿咿!小鸡心里说。小鸡端详了一会儿,一种来自于心灵的感召。小鸡呵护着卵石,孵了下去。

一天…… 二天…… 七天之后,小鸡感到了腹下有一种蜷动,不禁缩头一看,果真是小小的宝贝儿破壳而出。 原来,卵石被小鸡孵出了一只小鸟。 小鸟是地球上新诞生的生物,名叫石鸟。破壳而出后,石鸟以每秒一亿公里的速度飞向了宇宙的深处。

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 眼前有盏灯

小时候很喜欢跟大人们出门,却常常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那地方有多远,走着走着就迷茫了,失去了好奇心、耐心和信心,甚至迷失了自己,懊悔不迭。往往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有次,我又蹦蹦跳跳地跟着一群大人出了门。阳光很知趣,晒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但不知走了多久,我开始感到无聊和烦躁,就问身边的一个大人还有多远。

快了。那人随口回答。

又走了一阵,我捉摸着已经走了“快了”远的路程,可大人们的脚步依旧没有放慢、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就又问另一个大人还有多远。

快了。他也这样回答。

这样三番五次,我就迷糊了,这“快了”到底是多远?是几里路?我们这是要到哪儿去?我不知道。我只是盲目地跟着大人们,像只跟屁虫,稀里糊涂地朝前拼命地赶路,走过了一村又一寨。但我始终不知道这村这寨距离目的地到底有多远,走过每一村每一寨缩短了多少路程,甚至,回首来路,我也不知道走了多远。

我怀疑自己的去向,眼前很混沌,也很迷惘。

我疲乏极了,急得直掉泪。我真的不知道前面的路到底还有多远。我的小脾气上来了,索性一屁股坐在路边不走了。这时,一个大人哈哈大笑,笑得抚摸着肚皮说,都到家门口了,你还以为远在天边呢!傻瓜!晕晕乎乎的小家伙!

我一抬头,见走在前头的人果然歇下了脚。

我一下子弹跳起来,抹着泪责怪他,说怎么不早告诉我!

那人摇摇头,说怎么告诉你才算讲得清楚?哎——打个比方说吧,走路就要像眼前有盏灯在照引着……

这走路跟灯有什么关系?我还是不懂,急忙问。

大人们笑笑说,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再慢慢去领悟。

后来长大了,走过许许多多的路,我才慢慢地悟到了这个道理。

有一回,我要赶到一个山头看日出。黑灯瞎火的,天也很昏暗,天上好像只有一线弯弯的月亮在云雾中出没,路很遥远,很遥远。但我清楚这“遥远”的含义,清楚那山头在哪里,距离出发地有多远,需要花费我生命中多少时光。每走过一个村庄,甚至每走过一程,我都能准确地计测地出我走了多远,走了多久,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还要走多久,眼前需要翻过几座山,需要淌过几条河。我的心一直很亮堂,仿佛我的眼前真的始终有盏灯在照着,在导引着。

我如期赶到了那个山头,看到了人生中最美丽的日出。

我忽然明白了小时候那些大人们讲的话,走路就要像眼前有盏灯在照引着。我想,走路如此,那么,做其它事情呢?

那么,人生路呢?

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 即将消失的方言

当现在我们的一代代人,均以普通话语言的形式进行交流,这看起来是好事,不存在语言障碍或者听不懂。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因为我们国家地方的方言,正在逐渐流失和被淘汰。

那天去菜市场买菜,马路上走来了一老一少。爷爷七十多岁,孙子也就七八岁光景。

听完这段对白,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难受,也很无奈。要是真正的陕西人,以后都不会讲陕西话了,这是不是一种可悲。

很多城市都只剩下那些中年人,在孤独地讲着自己地方的方言。而小学生们,甚至于一些的年轻人,都觉得方言可有可无。现在中国各地,都普及普通话。甚至有人还会觉得,方言只有那些低俗的人,没有文化的人才说的,说说方言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他们的这些天真的想法,真的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心酸。

记得听人讲过,南宁电视台曾有一个节目,说主持人上街采访。他问当地的居民:“你们有人知道自己的母语是什么吗?”围观的很多小学生,甚至于年轻人都回答说:“普通话。”当主持人采访到一个中年妇女时,中年妇女回答的是:“是地方话。”主持人很是敬佩这个中年妇女,起码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母语是什么。

我的家乡在陕西杨凌。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我们在学校也讲普通话,但回家,遇见老乡,一定是讲陕西话。进入工作单位后,因单位里东北人居多,普通话就成了单位小区的大众语言。

和朋友说了一路的话,几乎都是用普通话交流的。回来的路上,碰见了附近村里的熟人,我立马改成了方言与她交流。过后朋友问我:“你刚才说的可是陕西话?”我说:“是啊。”朋友说:“其实陕西话也蛮好听的。”我说:“真的吗?”他告诉我:“真的是。可我不明白的是,我的同事也有一个是陕西人。我曾问过那个同事,你们的陕西话是怎么说的。那个同事告诉我,陕西话就是普通话,他自己从小就是讲普通话长大的。”所以这个年轻的朋友就一直认为,陕西的方言就是普通话。听到这里,我很为我们陕西人悲哀,你连陕西话都不会讲,算哪门子陕西人。

说到这地方方言,她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完全自我形成的一种文化底蕴。就拿广东方言,上海,北京方言,外地人无法理解,他们也不理解外地人。但这是一种独有的语言,当外地人走进广东,走进陕西,上海,北京,他们便会认为自己走进了一个奇特的地方,对这种地方方言真是感觉到新鲜,奇妙。

所以任何地方,都得有一种地方发展的语言。象毛主席说的湖南话,周总理说的淮安话,都很好听啊。而在很多年前,许多地方,就以这种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势存在。方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意识,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各个地方的精神,这是一种独有的文化精神,是地方文化的根源。现在出国留学,是一些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而全世界的语言,又把英语作为了主流。

现在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很多地方的方言已经渐渐被遗忘,被取代。还有那些逐年消失的古村落,旧遗址,渐渐被城市的高楼大厦慢慢掩盖,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文化流失现象。

提到我们陕西方言,延续至今,它都一直都存在。方言作为我们的一种启蒙语言,里面包含着一种难解的情缘。它是一个地方最原始的文化,也是家乡的一种烙印。像我写的妈唔,那句温暖的称呼,还是大唐天子李世民最先喊出来的。

记得当年在镇上小巷居住的时候,街头巷尾总能听到许多种语言。山西的,河南的,江苏的,东北的等等。河南人的“谁?我!抓?尿!”曾逗得人捧腹大笑。还有北京的小妞,东北的脑袋,陕西的啥和夺朗,山西的女女,后生,收收,嗒嗒。就怕以后这种七彩的语言,只有在电台、戏剧里才能听到,现实版是很难再见听见的。

我们也期望,我们的地方方言,能够像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得到完整的保留和发扬。也听有人倡导,幼儿园应该开一门方言课,让孩子从小接受方言的教育,以防方言的流失,但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下面我借鉴了几个,各地方言的童谣《小老鼠》版本,大家看看有没有意思。

小老鼠,上灯台。

叫小妮(er),逮猫来。

2、(山东新泰方言版)

偷油吃,下不来。

3.(山西运城方言版)

吃灯油,下不来,

4.(江西樟树方言版)

偷油恰(qia),下(ha)不来,

5.(山东济宁方言版)

偷油吃,下不来。

6湖北宜昌方言版)

偷油吃(qi),下(ha)不来。

7.(江西赣州方言版)

上灯台(tuai),

哈嗯来(luai),

8.(陕西咸阳方言版)

上灯台(tai),

哈不来,

妈不在

真的,写了这么些内容,就是期望我们大家,不仅能够说好,学好普通话。也能够不要忘记,我们的家乡方言。重视和牢记我们的家乡方言,千万不要让她流失和消失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