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介营销管理论文

2017-03-01

传播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媒介市场化竞争态势,使媒体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媒介营销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媒介营销管理论文范文一:浅谈商业微电影的品牌营销策略

【摘 要】2010年,吴彦祖出演的90秒凯迪拉克广告《一触即发》标志着中国微电影的诞生,也意味着品牌整合营销进入了新领域。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品牌营销更偏重于软性的、灵活的、易接受的方式。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国家政策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微电影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来探讨微电影的品牌营销策略,为微电影进入营销新阵地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电影 品牌营销 《把乐带回家》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各类品牌的营销手段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在其基础上增加多平台、多媒体的宣传方式。其中,微电影是时下较为新颖的品牌营销方式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电影广播电视的媒体宣传,是以网络媒介和摄像技术发展为依托,通过一个个浓缩的电影故事将人们的感性诉求表达出来。大多数微电影以企业宣传、品牌推广为主,在其中穿插故事内容,以精彩的画面和语言在短时间内打动受众、达到营销目的。同时,微电影也因为其传播模式的多线性和交互性特征,成为了新媒体品牌营销的一枝新秀。

一、微电影及其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的具有完整情节的超短放映时间、短周期制作的视频短片。内容包括时尚前卫、幽默搞笑、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微电影分成商业和非商业两种类型。非商业微电影大多数是个人自制的微型故事片,没有广告的投入产出。而商业微电影则一般都有企业品牌和制作团队,而且资金预算充足,有部分明星出演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企业也开始将商业目光投向微电影这一市场。互联网和高科技发展为企业品牌营销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条件。而媒介形式的变化又影响着企业品牌营销的方向,企业的营销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进一步创新,传统的硬性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灵活的软性植入方式必然是未来企业广告发展趋势。“微电影”式的营销形式已逐渐被认同。

二、“限广令”背景下微电影营销或可走出瓶颈期

自微电影《一触即发》(凯迪拉克公司出品)获得巨大的广告效益后,其成功的品牌营销手段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加入。但因为制作质量参差不齐、投资少规模小、无稳定的受众群,并且门槛低导致这个圈子的鱼目混珠,制约了微电影营销的发展。面对这些,微电影品牌营销该如何突破和发展,决定了微电影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方向。

广电总局在2011年11月28日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①,新政策明确规定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很多广告商转而选择新媒体。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明称,“限娱令”“限广令”促使微电影借助视频网站的平台成为了品牌内容的最佳接盘者②。商业微电影内容简单易懂,其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微电影适宜投放不同类型的媒介,通过互联网进行双向甚至裂变性传播。微电影营销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体信息源壁垒被打破,使得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相互转载、互通的行为频繁,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无缝对接。把线上和线下的活动配合起来能形成互动营销,在碎片化信息传播中凸显整合的力量。

三、商业微电影成功案例——《把乐带回家》

商业微电影的运作模式在打开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网络测评机构预测,与广告相融合的微电影,到2014年将可能达到10倍的增长空间③。百事公司率先采用较为新颖的微电影营销手段,配合空中、网络、地面的整合推广,销量不断攀升。现对百事微电影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简析。

1、温情动人,以“乐”造势

2012年春节前夕,百事公司推出了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系列微电影《把乐带回家》(已经连续播出三年)。首先,在微电影的播出时间上,选择放在过年前,意在借过年之势以情动人,定为贺岁档,时机把握准确。其次,三部微电影都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有着清晰的品牌理念,从头至尾贯穿“乐”字,这个“乐”字有两层含义:一是百事公司 “乐”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快乐,另一个是通过影片传达与亲人团聚带来的快乐。其广告通过情感诉求的方式将产品的信息和品牌的内涵融合到剧情当中,有效地影响观众的情绪,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百事公司是从情感层面去打动受众,从而达到情感营销的目的。

2、方式新颖,平台多样

在传播方式上,与其他品牌的硬性广告不同,它是通过几十分钟的微电影,鼓励社会的每个人积极传递温暖和关爱。这一点而言,其主题符合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观以及社会正能量。百事公司不仅在单一的媒介投放广告,而是在电视台、地铁媒体上以及互联网、社交网络和视频平台将微电影转载,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传播。并加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进行病毒式传播,使其传播迅速,受众广泛,这样不仅深化了其品牌的传播,帮助确立其品牌地位,更利于建立公司品牌文化。

3、瞄准年轻人引起共鸣

微电影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互联网大部分受众是年轻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百事抓住了年轻人这一群体心理,将其品牌主张与年轻人的想法和需求相连接,并兼顾到老少,将受众面扩大,提高了营销效果。

百事公司的三大“乐”产品都属于休闲食品类,包括薯片、饮料等。都是年轻人最常接触的休闲食品,在消费群定位上,偏向于学生和上班人群。将产品和基于新媒体产生的微电影相结合,最能吸引频繁使用互联网、喜欢在线收看视频、关注当下时尚资讯和动态的年轻消费者。对于喜欢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互动的年轻人来说,视觉的冲击、情感的诉求、明星的煽动都能产生共鸣,百事在春运期间以制作微电影广告的方式引起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回家的渴望。针对年轻人展开的感性诉求,号召年轻人常回家看看,并邀请明星加入,增加了可观性和趣味性。

4、公益行动,融入品牌

百事系列微电影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天猫商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公益活动。帮助回家困难的人与家人团聚过年,与单纯的投放广告相比,这种温情路线更容易打动人心,不仅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还潜移默化地把它的品牌理念传递了出去。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百事2012《把快乐带回家》微电影在上线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取得了1500万的点击率。

四、微电影品牌营销策略

透过百事公司的《把乐带回家》这一成功案例,我们看到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品牌营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把握机遇开发潜力,对微电影营销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笔者试从微电影内容、传播方式、受众定位等方面提出一些策略。

1、将创意融入内容,用内容打造品牌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现代社会已成为了信息爆炸社会,在鱼目混珠的广告大潮中如何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是微电影营销的重要一环。要让受众有看下去的兴趣,要求微电影必须能够抓住眼球,引人入胜。不仅要有受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在内容和语言上要活泼生动,诙谐有趣,在表现形式上也要“接地气”。对于产品而言,效果最好的是人际传播,大家都觉得好的产品才能迅速打开市场,微电影的营销也是如此。这就要求企业把产品理念和品牌融入微电影中,让受众自然的去接受广告,避免像硬性广告那样生硬。

2、确定受众定位、满足不同需求

要想通过微电影达到品牌营销的目的,就需要准确的定位受众,把握各类受众心理,以期满足不同的需求。微电影是大众化消费产品,我们必须树立受众意识。首先,了解各层面受众的年龄、喜好、知识水平等。其次,基于新媒体产生的微电影在目标定位上,应以“80、90后”的年轻人为主。在故事情节、情感诉求等方面要配合目标群体的性格特征,打造特色化营销。在主攻年轻受众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中年人这一潜在受众。他们大多数工作稳定,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上网看新闻、看视频,在传播渠道上可以有意识的扩大到各类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让潜在的客户群能够接触到微电影,并对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营销目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细化受众类型并了解各类受众需求,是帮助企业更好的打造品牌,实现微电影营销的重要环节。

3、重视媒介整合,力求传播范围最大化

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前期投入少,拍摄时长短,它所重视的是点击率和转载量。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受众接触媒体的行为更加随性和零散,若能将各类媒介有效的整合,对微电影营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13年9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移动互联网用户达8.28亿。截至2013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达到4.64亿。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如此一来,新媒体传播平台对传统媒体产生强大的冲击,并分流部分广告客户。但是微电影营销并不能忽略传统媒体,相反,应该利用这一趋势,结合两者的优势,进行交叉的、互动的、全面的立体式传播,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与电视电影等相关产业有效地整合和互动,达到传播范围的最大化。

结语

微电影凭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优势,逐渐将自身的优势展现出来。它已不再是以前那种单一的广告形式,而是融入产品理念和品牌功能的有内容、有情节、有卖点的广告故事短片。其营销方式与传统广告营销也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依赖于电视媒体,而且还借助庞大的网络和其他多媒体综合平台。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微电影广告有其存在的时代意义和必要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电影品牌营销将成为未来广告营销的新趋势。

媒介营销管理论文范文二:电视广告的目标营销

[内容提要]继报纸、杂志、广播相继细分化之后,在新技术和诸多社会因素的刺激下,电视成为又一个走向细分的媒介,频道专业化浪潮方兴未艾。新型的传播模式对于传统的电视广告营销模式提出了挑战,广告营销理念和操作方式需要改变。目标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在新媒介世界里受到了青睐。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专业化频道中目标营销操作要略。

[关键词]频道专业化;目标营销;广告

电视传播:从“大众”向“分众”

100多年前,当被问及对于花费大量金钱在报纸广告上感受如何时,费城商人沃纳梅克这样回答道:“我知道我的一半广告费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部分是。”①10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见解仍然在广告行业广为流传,成为激励广告人追求更为完美的广告效果的一种重要动因。

沃纳梅克的话语背景是19世纪后半期,这个时期,电力、内燃机、蒸汽动力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集中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并导致了生产的产品大大多于能够消费的产品,这种情形创造了一种需要,即大规模宣传和推销商品的需要。便士报适应了这样一种需要,它以内容的“平民性”、“贴近性”、“趣味性”和售价的低廉性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然后,再把这种“受众注意力”出售给希望为产品赢得广大声誉和市场的广告客户。这奠定了传媒经济学上的“二次销售”理论:即出售报纸给受众,然后再把受众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发行量”、“收听收视率”成为广告投放的标尺,一些相应的发行量审计所、收视率调查公司相继出现。

综观媒介发展史,大众媒体对不加甄别的庞大受众进行信息说服的模式在大部分时间里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由于技术的促进,也有一些旧有媒体面对传播效果更强大、更富有吸引力的新媒体,开始立足于自身优势,实行“差异化”经营战略:报纸开辟“深度报道”,杂志和广播则走向“分众化”经营:即不求“大而全”,而求“小而精”,或围绕目标群体或围绕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从而赢得特定的受众和广告商,媒体“分众化”雏形初现。

如果说杂志、广播的“分众”更多地是出于规避和电视的“正面竞争”,电视的“分众化”的背景要更为复杂一些。这其中包含了技术革新、受众多元化以及广告竞争的促动。一般认为,电视“分众”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两大频道的开播。一个便是美国家庭票房公司(HBO);另一个则是特纳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超级电视台”。这两大频道通过卫星和地面有线系统传输,传输给带有“高收入阶层的性质”(特纳语)的有线电视观众。在我国,电视分众首先是以一系列经济频道的开播为发轫的。现在,伴随着卫星、光纤电缆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可传输的电视频道数量爆炸性增长,电视竞争从“栏目竞争”进入到“频道竞争”时代,作为一种展现个性、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频道细分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

电视细分趋势下的专业频道的收入构成呈多元化趋势,主要有广告收入、广告和收视费相结合、额外收费(即受众点播付费)三种模式。在西方,收费频道已经比较普遍,在我国,虽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所发展,但是由于消费群体的有限性,低收入阶层在我国占有很大比例,付费频道并没有发展开来,影响还很局限。当前,我国专业频道主要的收入还是以广告为主。

很显然,不同于“四面出击”力图将受众“一网打尽”的综合频道,专业频道内容已经趋向于“窄化”,收视对象的定位也更为明确化,频道开始以“风格”和“个性”来取胜,而不是人云亦云似的“跟风”。新型频道的特点以及新的运营策略对于参与其中的广告商提出了挑战,这是一个全新的游戏,综合频道时代“狂轰乱炸”、“集体扫射”的广告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新型的电视世界,广告商必须调整策略,才能在新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

电视广告:从大众营销到目标营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三大电视网曾在黄金时间创造了90%的家庭收视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家独大”的风光也曾造就“万人空巷”的收视神话。电视的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曾经一度使其占据了社会注意力的核心位置。电视所具有的聚拢最大数量的受众的神奇能力使得广告商“趋之若鹜”,不惜“一掷千金”以求得同观众数量相匹配的商品影响。这个时期,广告经营形式比较单一,并且主要还停留在一种“粗放式”经营阶段:主要依赖于电视热门节目的集中投放,广告的艺术性、人文内涵都比较欠缺。但由于频道节目的垄断性,这个时期的广告还是有较理想的效果,一度脍炙人口的“爱多VCD”、“孔府家酒”、“西铁城”手表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电视广告营销所营造出来的奇迹。

综合频道为主的电视时代,同节目形态相适应,广告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大众营销”策略,即以一种基于家庭使用的媒介或者户外活动来针对大众,它并不顾及受众不同的背景或者活动类型(其生活形态),广告形式基本还是“扫射”式的,主要追求的还是一种大众市场的“总吨位”。频道专业化、系列化之后,伴随着节目的编排策略从不加甄别的“大众”向特定群体的转向,受众加速分流,开始在频道的海洋里各取所需。这就对先前同综合频道相对应、以“大众营销”为主要模式的广告营销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很显然,大众营销已经不适应于当前的电视现状。在新型的传播方式的刺激下,目标营销作为一个更为有效的策略开始引起广告客户的注意。

同大众市场营销不同,目标营销立足于市场细分基础上的目标群体,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营销方式目标更为明确,传播效果相比较而言也更为理想。在新型的电视世界里,可以说频道专业化和目标营销是互为因果的,如果结合点把握好,两者可以创造一个双赢的理想状态。但是,或许仍然痴迷于传统的“大众市场”声势浩大的假象,或许对目标营销的诸多要点掌握不佳,电视广告的目标营销仍然举步维艰,不仅在广告界存在着较大的认可难度,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较大的错位和盲目性,这就进一步影响了广告效果的发挥空间。

具体来说,频道专业化时代的目标营销策略应该主要立足于以下三点来进行具体操作:

第一,广告产品定位到目标媒介选择。这个阶段要“知己知彼”。美国文化学者甘斯(Gans,1974)认为,现代社会以不同种类的亚群体或“趣味公众”为特征,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文化偏好或者“趣味文化”……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受教育程度在一系列可能之间进行选择。趣味公众之间的主要差异是社会阶级,因为每一项文化内容都具有内在的教育要求,教育预示了文化偏好。②甘斯指出了教育程度和阶级对于文化偏好的影响,但实际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的偏好不仅要受文化、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同样还有性别、生活方式等等的影响。而这些大都可以成为被测量和预测的根据,即成为频道划分和栏目创办的依据。众多的“实证式”的媒介研究成果也表明,相对于低收入阶层对于电视剧、娱乐、市井新闻等电视节目的偏好,高收入、高学历的阶层更偏好于知识类深度资讯、经济栏目以及映射其生活方式的电视频道和节目:比如时尚频道、高尔夫球频道等等。这些比较稳定的“趣味偏好”为广告的针对性投放提供了便利。

这个阶段,广告主可以有三个步聚:首先,“自我定位”,所谓“知己”。广告产品根据其标准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消费品与非消费品、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等,相应的目标消费群可以有一般消费者和特殊消费者。其次,“知彼”,进行媒介调研。对众多媒体有一个大体的浏览,分析各个频道的风格个性和目标受众。最后,根据对媒体的调研,选择与自己目标消费群体契合程度高的目标频道。对于广告商来说,这个阶段要切忌“人云亦云”,对于呼声较高的频道和节目进行盲目跟风。尤其是一些主要以特殊群体为销售对象的广告商,对于频道、栏目的选择标准要从以往绝对收视率(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占受众总人数的比例)向相对收视率(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占目标受众的比例)转化。比如汽车、手提电脑等一些奢侈、高档商品就可以避开一些电视剧、娱乐游戏等大众化频道,而选择在一些文化、经济以及汽车等频道播放。著名的媒体人杨澜在清华阳光论坛中曾经生动地以“看了《还珠格格》的观众有多少会买汽车,看对话节目的观众多少会买棒棒糖”③来探求广告营销的准确定位问题。无疑,“知己知彼”的准确定位在很多时候可以让广告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使得在频道细分所构建的新媒介世界里,广告之前对于媒体以及受众充分的调研成为广告成功的充分条件。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广告商仍然钟情于一些综合频道,但现实是,伴随着信息泛滥、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收视已经不同于以往,大多数时间他们都能直奔主题,选择新闻、电影、电视剧、综艺、体育频道等专业栏目。相对来说,虽然目前我国频道的分类还不尽如人意,但最起码给人提供了随时随地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的很大可能性。据尼尔森调查统计,在美国,主题鲜明的有线电视网兴起之后,三大电视网黄金时段的观众从1979年的90%下降到1999年的50%以下。这不能不说明专业化频道的巨大潜力。专业化频道的日渐崛起对于广告商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第二,进行目标媒体组合:从集中投放到组合投放。一般来说,由于频道的极大丰富,一种产品往往可以有多个目标媒体。但很多时候,广告商做广告却往往集中于单个时段。尤其是在比较热门的栏目前后,电视的广告播放可以一口气达到十几条到几十条。但是,广告的集中投放的结果又如何呢?种种对电视受众的实证调查证明了这类广告的播放效果很多时候与其播放初衷“背道而驰”;完整节目被频繁打断的恼怒,往往会促使受众几乎是一种“报复性”地调台。据统计,目前一个城市40多个频道使观众调台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了3—7秒。如果说频道专业化之前的千篇一律的综合频道模式往往使得受众最终“无功而返”,往往一圈转下来,返回到原先的节目中去,还可能正好凑上看最后一条广告(这也导致第一条广告和最后一条广告价格往往飞涨)。而现在,专业化频道之后,观众往往会很容易地找到另一类替代节目来度过原先节目间隙的广告时间,毕竟,受众的爱好是多元的,竞争的激烈性又使得很多频道的内容愈来愈“引人入胜”,“见异思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受众的“通病”。由此看来,与其与众商家共挤一座独木桥,最终还有可能落得个“人财两空”,不如另辟蹊径,适当分流,进行目标媒介组合,创造多个同受众碰面的机会。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观众的电视收视主要还是以资讯、娱乐为主,这就决定了新闻、影视剧、体育频道仍然占据了巨大的受众份额。所以,一些大众性的消费用品可以考虑适当分流,比如可以选择在大众化的专业频道如新闻、影视频道分时分段播出。而另一些高端产品,应该针对目标客户的收视特征,比如一些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等由于时间的有限性,收看电视大多目标很明确,多偏向于一些深度资讯以及人文意蕴浓厚的文化经济类节目,考虑到这类针对性频道的有限性,可以将频道和栏目板块相结合进行广告投放,比如阳光卫视、央视《新闻调查》、《对话》、《经济半小时》等等,都是比较好的目标媒体。总之,组合播出做的是产品的一种“势场”,它可以大大提高目标受众接触广告的几率,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前些年中端产品“脑白金”在众多保健品当中的“异军突起”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其“密集型轰炸”广告策略。当然,考虑到成本和费用问题,这种营销方式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广告投放时,还需要量力而行,从长计议。

第三,硬性广告到软广告。频道专业化、系列化以后,极容易导致观众反感的、自卖自夸式的硬性广告“说服”模式越来越难以聚拢观众的注意。再加上随着专业化频道的逐渐成熟,付费收看将成主要趋势,在这点上,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由广告和收视费相结合的收入模式。在我国,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目前大多专业化频道主要还是靠广告收入来支撑,而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势必会影响频道的长足发展。所以,伴随着社会发展与世界媒介产业的接轨,频道专业化必须开拓多种收入渠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很显然,从“免费的午餐”到自费收看,受众的收视心态会不同于以往,观众的口味会更为挑剔,这就对一直行走于“剃刀边缘”的广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定的付费电视频道的用户,相对于非细分化的电视媒体观众来说,其文化水平、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等特征都比较明确并且有一定的聚合性和可预测性,相对地,这些人的大体轮廓是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有较多的金钱可供支配。传播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这类人在对信息的接收上更为理智,不容易被信息所左右。所以针对性的广告说服方式应有所调整,将广告尽量“软化”。软化可以从广告的形式入手:如努力将广告制作得更为精美、更富含人文意蕴;也可以赞助的形式,通过电视栏目的冠名权、有奖活动的主办单位资格、奖品提供商资格、电视购物等形式来进行;或者以公益广告形式出现等等。总之,专业化频道时代,广告的形式将更为隐蔽和巧妙,广告将更多地立足于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培养受众的一种认同感,而不仅仅只是产品的销售。

不足与前景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频道格局基本是一个综合频道外加多个专业频道的组合。各省市专业化频道设置大都大同小异,基本都是生活、影视、体育、教育等“大众化”专业频道。这其中,除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些频道尚称得上真正的“专业”外,一些省级卫视、城市电视台的专业化路子仍然走得很不彻底,很多都只是虚有“专业化频道”的牌子,缺乏独有的风格个性。这就进一步制约了广告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充斥于大多数频道的广告依然存在着不顾对象、乱投乱放、广告粗制滥造、广告方式过于单一的现象,广告经营仍然处在“粗放经营”的状态。

很显然,伴随着国家政策对于视听产业的进一步放开,先进技术的采用以及收费模式的成熟等利好因素,中国电视“专业频道不专”的现象有望得到根本改善。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有比较好的专业频道:例如央视“新闻频道”、“少儿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以及以“娱乐频道”定位的湖南卫视等等,都堪称专业化浪潮中的“佼佼者”。国外、国内的经验告诉我们,频道细分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即将到来的新媒介世界对于广告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00多年前沃纳梅克无奈于自己所浪费的一半广告费,100多年后的广告人在新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下,应该尽量将那一半浪费降低到最低。“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的自我定位是向最大多数的大众进行传播;现在我们拥有能力来集中进行浪费程度最小的传播,我们将使用新颖独特的方式与美国社会中较小的阶层进行沟通,每次一个。”④这无疑昭示了一个更为美好的广告新世界。

注释:

①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著,熊澄宇译:《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337页。

②[美]戴安娜·克兰著,赵国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第36页。

媒介营销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议媒体的整体营销策略论文

2.市场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3.浅谈媒体营销相关论文

4.“湖南卫视”市场营销策略浅析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