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范文一:隔代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变革,隔代教育存在的利弊,必将给学生的教育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和危害。作为教育孩子的学校,就一定要从培养国家建设的栋梁,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扬弃隔代教育的利弊;探究隔代教育的模式及家校教育的合力。苦练教育者的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紧紧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这个中心,以强烈的责任感,无限的爱心,高尚的师德,一流的师能,全力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关键词:隔代 教育 思路
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还有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中国社会形态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原始社会开始,上至皇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源远流长的沿续到今日。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举足轻重,而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品质。隔代教育的优劣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家庭规模持续缩小,“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显著增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广泛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并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审时夺势,准确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学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最佳配置;主动对接,不断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径;适应社会和家庭教育变化的现状;狠练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努力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路,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一、审时度势,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
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而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这样的隔代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老年人大多经受生活的磨炼,人生观稳定且鲜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较好的传承给孙辈,例如像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一些美德,能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形成儿童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二是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相关知识,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们能自然而然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从中获益。三是老人教育孩子的时间充裕,有足够的耐心。祖辈充分的怜爱、责任,在管教孩子时通常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够细致周到的照顾孩子,帮孩子答疑解惑,不太会对孩子发脾气。四是物质生活条件较好。老人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和积累,从物质条件来看,一般比较优越,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好处的,加之隔代的爱很浓,老人舍得为孩子成长投资,一般来说对孩子成长在物质方面是能满足的。五是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以及普遍存在的隔代疼的心理,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使得隔代育儿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加之多数老人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祖辈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是教育孩子的有利方面,然而,由祖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的老人特性不可逾越,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由于第三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老人们生怕孙辈出差错,生怕儿女责怪,于是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对孩子的错误也不能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让其满足。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二是保姆式呵护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责任感、自信心的形成。比如怕孩子被开水烫着,孩子喝水由爷爷倒。出门怕不安全,爷爷总是拉着孙子的手等等。三是祖辈在几十年生活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定势,其思维不能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及时更新观念,观念相对滞后。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影响了孩子们们探究事物的特点的创新行为的养成。四是隔代教育影响孙辈身体平衡发育。首先,在合理膳食、营养平衡方面,老人们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其次,老人们总是担心孩子着凉感冒,总是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也不爱开门窗通风,造成孩子们体质下降。再则,老人通常腿脚不灵便,怕孩子有个闪失,孩子参与符合孩子天性的活动机会偏少,所以,现在校园里有不少身体敏捷度不高,体质偏差的小胖墩。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的利弊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扬长避短,不断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
二、主动对接,探究组成隔代教育合力的路径
众所周知,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的责任,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裂变,不可逆转地产生隔代教育现象。作为学校,我们就是要从当前教育实际出发,探究家校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做法:一是把学生的爷爷、奶奶们请进来,办好隔代家长学校。我们利用双休日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开展六讲,即,请相关领导讲有关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请教育骨干讲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的目标;请教育专家讲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请优秀班主任讲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请优秀隔代家长讲隔代教育的好做法;请班主任教师们给隔代家长释疑解难。通过学习,隔代家长们学会了在和孙辈的生活中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首先我是老师,其次我才是爷爷。让孙辈们对隔代家长既有对老师的敬畏又有对爷爷的亲切感和安全感。二是走出去改进家访形式。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家访的“三改”,即,一改单访一个家庭,为依据生源分布,由校行政领导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错时、分批到村或居民小区集中座谈。这样既照顾到了隔代老人,又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此做法的优点是:同一村庄或居民小区的隔代家长由于人员熟悉,交流起来无拘无束,且有横向可比性。二改传统家访的通报式为探讨式。以往的家访往往是“告状式”或“通报式”,这种家访往往使学生很厌恶、家长很紧张,特别是隔代家长,往往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看作大事,常常小题大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身心焦虑,家长对孩子教育失去信心。为此,我们把家访改为“聊天式”、“商讨式”,家访过程中,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这种形式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三改家访只改就孩子讲孩子,为联系孩子讲教育方法,议学习技巧,谈提高素质的途径。提高了家访的效率。三是利用现代手段改善家校联系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除利用“家校联系单”、“书信联系”、“电话联系”等形式作为家校联系的方式外,还开通了手机短信校讯通,每天都有学校大事通报、家庭作业等信息。拓宽了家校的信息渠道。四是设立“家长开放日”。为了让一些隔代家长能及时与学校沟通,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设立“家长开放日”,分批次和隔代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促膝式的长谈。认真听取家长们反映的意见、建议和想法等。我们还根据课程安排,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让他们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家长与学校零距离接触,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子女,了解学校教育。以上做法,有效地拓宽了家校交流的渠道,加强了学校与隔代家长的联系,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狠练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则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引擎。在新形势下,要摒弃隔代教育方面的弊端,关键在学校,动力在教师。为此,要做到三抓:即,一抓教师的责任教育。大家知道,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承载着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教师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要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教师的责任教育是关键。要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就要围绕一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长远发展这个目标,加强对教师的责任观的培训,通过教育让教师确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和高效落实责任的执行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师责任意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加大了教师学习硬件的投入,如购买责任文化、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建立图书室、设立教师学习室、请特级教师来给老师们讲座等。其次是建立教师的学习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方法,以强烈的责任心积极地投身于隔代教育问题的探究。二抓师德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更是其内在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围绕“爱与责任”这个主题,抓住加强学习和整改提高这两个环节,着重解决好思想、工作作风、管理三个方面问题,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自觉性。三抓师能教育,推动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大家知道,高素质的教师,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又要有精湛的师能,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我们通过组织教师撰写教育后记、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论文等途径进行反思性研究;引导教师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多管齐下,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和发表论文、鼓励教师大胆冒尖、营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队伍,教师的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围绕中心,化解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不可忽视,解套隔代教育弊端的关键在学校,重点是老师和隔代家长,中心是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只要我们有的放矢的,采取积极的转化措施,扬隔代教育学生之长,补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之短,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就会健康成长。我们围绕爱、辅、帮、管、查五个字做文章:一是爱,即用爱凝聚学生的向心力,用爱赢得学生的信赖,用爱激发学生奋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既是教育界的共识,也是教育的途径。师爱不是解决温饱,而是塑造灵魂;师爱不是人之情感,而是民族的意志和时代的要求。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由于隔代教育的局限性,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转化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同学,用爱引导他们纠正自己的不足。我遇到过这么一件事:班上有两个同学开玩笑开过了火,互相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有一个同学还把爷爷叫来,在他爷爷庇护下,双方差点动起了手。隔代教育养成的唯我独尊的习惯暴露无遗,一时间我无力说服双方。事后我分别找他们谈心,我首先肯定他们对的、处理好的地方,象妈妈一样指出他们没有做好的原因。真诚的批评,爱心感化,使他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同学之间也握手言和。二是辅,即:强化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幼稚迈向成熟,从依赖趋向独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将进入青少年期,不但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期情绪的特征,且增加了强烈性和不协调性,再加上隔代教育弊端等因素的影响,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和矛盾。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给予他们疏导、帮助、启迪和鼓舞。如:我班王少君同学自尊心强,好表现自己,但因人际关系差,常常没有表演场所。于是,他对老师与同学产生不满,并滋长了报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经常无理取闹,惹事生非,甚至有时还暴跳如雷。经过分析,我们感到他的不良习惯是因为隔代教育养成的“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个性。为此,我专门为他制订了辅导计划。通过加强家校联系,逐步引导他有话好好说。通过及时的表扬鼓励,多给他参加集体竞赛活动等方法,他的心理问题逐步得到疏解,不良行为也逐渐减少。三是帮,即:结对互帮。结对互帮是加强隔代子女教育的有效方法。由于隔代子女教育存在诸多方面问题,他们需要取长补短结对互帮。为此,我们让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法制辅导员、少先队大队干部等与隔代教育子女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各种形式的帮教工作。采取化整为零,从面到点,分散教育,细化操作等方法,从正面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开展帮助和指导,通过结对帮助准确地把握其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实现超前引导,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管,即:实行细化管理。学校的管理关键在“细”字。我们首先是从狠抓学习、卫生、纪律等制度的细化管理入手,根据他们在学习、个性、品德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把大整体划分为若干小整体,开展小集体的管理活动。提高了管理和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其次是专项档案管理。班级建立隔代教育教育子女的专项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并做到定期查访,使学校动态的把握每位学生的情况。五是查,即:建立规范的督查体制。只有科学的检查制度,才能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解决隔代教育子女在学习、品德、个性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1、隔代教育问题将长期存在;2、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3、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具有反复性。因此,为保障教育的效果,就要积极开展监督和检查。我们在校内全面监督学生的行为规范;校外则根据地域的分布设立校外监督员,并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于建立了一个规范的监督检查机制,保障隔代教育的效果。
社会的变革,使得隔代教育的利弊客观存在。两代家长之间教育观念上形成的代沟,必将给学生的教育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和危害。学校作为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就一定要从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审时夺势,准确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学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模式;主动对接,不断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径;紧紧围绕社会和家庭教育变化的现状,狠练教育者的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以强烈的责任感,无限的爱心,高尚的师德,一流的师能,紧紧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这个中心,扬长避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路,全力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范文二:浅谈隔代教育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摘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天经历的每件事都是在接受人生的洗礼,这就是——教育,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要环节。而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尤其是祖辈,过分“溺爱”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情,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使孩子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失去了动手的机会,就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孩子今后能成才吗?能成人吗?
关键词:溺爱;理解;成长;了解教育
现在社会里的独生子女正在享受着空前的“尤待”: 从穿衣到吃饭、睡觉,祖辈代做一切,照顾的无微不至。作为孩子的父母,自然非常感谢我们的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在家里老人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加安心的工作。他们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又为我们的下一代付出了更多。但当我们面对子女教育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得承认,教育子女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更需要的是一种“理智的爱”。
一、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当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了解和熟悉这个他们尚且陌生的世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不断地促使他们去发现和触摸各类事物。而我们的孩子在每次有机会接触这些新事物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人在插手“帮忙”。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孩子刚学会走路的那天起:我们的孩子在初学走路时经常会摔倒,在每次摔倒时立即会有人将孩子扶起来,这就等于在告诉孩子,以后摔倒了肯定会有人帮你。但我们忘记了一件事情 ,孩子以后面对人生时只有他“一个人”。类似于这样的“帮助”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给孩子穿衣服、喂饭,孩子走累了就马上背着他们等等,这种“爱”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也强烈反对这种“不理智的爱”。成人的类似帮助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尝试的机会,剥夺了孩子成长中接触生活的机会。我们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除非这是一件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或者是当孩子的参谋,引导、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
二、当孩子犯错时
犯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尝试学习,这是现代教育中提倡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每次犯错,多数家长都会严厉的责骂,甚至体罚。如此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将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尊严,影响他们的一生。而当父母采取如此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时,祖辈总会伸出援救之手,保护孩子,其理由是:孩子还小,还不懂事,然后将孩子的父母批评一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固然不可取,而不适时的援助也并不可取。援助、保护孩子也要学会选择时机。因为孩子们一旦知道自己有保护伞,便会用眼泪和撒娇掩盖自己的过失。如此,孩子将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永远也不能改正自身的不足。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首先家庭中所有成人应该站在统一战线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有分歧私下解决;二是对孩子不要讲大道理,因为这些道理讲的再深刻他们也很难体会得到,最好与孩子一起寻找犯错的原因,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再让他们说出改正的办法;三是当孩子依然会犯错,甚至是同样的错误时,父母与祖辈要理智,做到理性教育,因为孩子不可能因一次的改正就变得特别好、特别听话。
三、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如今这一光荣使命大部分落在家里祖辈人身上。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孩子看似非常听老人的话,这原本是教育孩子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可惜的是我们家庭中的大部分老人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面对教育经常会完全按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爱”变成了“溺爱”。孩子毕竟还不成熟,特别在10岁之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加上爱的“纵容”,致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
四、书本知识与教育
教育中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绝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学习好书本知识就等同搞好教育了。这与教育中“以分数定终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很重要。如今社会上出现很多“只会做题不会做人的孩子”、“高分低能的孩子”,这不仅与我们单一的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关系,还与家庭教育有着更大的关系。例如:孩子的习惯问题、孩子的性格问题、孩子面临困境时的处理能力、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些都与书本知识关系不大,但这些可以决定人生。那么作为孩子的直接接触人家长(爷爷、奶奶),要开始真正学会重新认识教育,逐步提升对教育的理解。
在这个空前注重教育的年代里,我们很多家长的确非常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不管到任何地方,大家谈论的话题大部分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下课时学校门口、周末或寒暑假期间补习班和少年宫门口的这种壮观的场面另人感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我们更能理解。面对如此的强烈的期望,我们有没有家长想过这些家庭中的龙、凤们能不能承受?愿不愿意?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有过自杀的念头、有过从家里出逃的念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我们的孩子在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这些幼小的生命能够坚持多久?这就是当今社会给我们提出的一项重大的课题,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重新审视教育,重新认识教育与儿童的关系,重新面对教育。
五、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由于生活在隔代教育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因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本来就与儿童存在时代的隔阂,在认知方面多的只是一些封建的顽固思想。天天只知道叫儿童呆在家中看书写字,不允许儿童随意的外出、玩耍。这样,封闭了儿童的视野,禁锢了儿童的思维,使得本来应该天真活泼的儿童多了几分木讷。因此在学习上始终不及那些爱玩爱动的小朋友。又加之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六、身体发育存在问题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几个人。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有一半孩子的早餐不合格,吃零食或以零食为“主食”者,在新一代儿童中相当普遍。营养失衡者大有人在,校园里的小胖墩不少,上小店买零食的更是每个孩子课间必做的一件事。②” 在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很难给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时由于农忙或者是劳动后的疲劳,而不能及时给儿童准备每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许多孩子早上总是饥肠辘辘地去上学,或者只是包一个冰冷的馍馍在书包里,等到实在是饿得慌了,才掏出来嚼一口。试问,这样的照顾能让孩子的身体发育好吗?还有的农村孩子喜好下课后买零食充饥。其实这些零食很多是油炸膨化食品,根本不能够解决儿童在长身体时所需的营养。相反,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七、身边故事
央央也是在隔辈人照料下长大的孩子。一天,午餐时间到,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把课桌上的东西都收起来,准备吃饭。”同学们都收拾起来,唯独央央一动不动。老师把央央叫到身边,问她:“刚才老师说的话你听见了吗?” 央央回答:“听见了。”老师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按要求做呢?”“这不是对我说的。” 央央从心里拒绝听老师的话。
老师只好重新对她提出要求:“那现在老师要你和同学一样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好吗?”央央低下头,嘴里挤几个字:“不好,太麻烦了。”“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是规定,你知道吗?”“不知道。”
老师试图用事例说明“服从要求”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她把央央抱到怀里,耐心地说:“假如我们俩一起开汽车出去玩,走到十字路口,遇到了红灯该怎么办?”“停车呀。” “如果我们不想停车,就想把车开过去行吗?”央央眨了下眼睛,说:“那你就开过去吧!”看着小玉天真无邪的脸,老师哭笑不得。 警钟:隔辈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以孩子为中心,很多孩子因此养成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没有规则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简单思维模式。小玉的思维就是自我为中心的典例,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叫这样的孩子“纯天然”。然而,孩子过分自我为中心,同学也不欢迎这样的伙伴,会排斥他,时间长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
特别提醒: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努力减少老人带孩子的副作用,关键做好下面几点: ◎亲近孩子,多创造父母单独带孩子的环境,遇到过分保护孩子的老人,可以从两方面做工作——背着孩子提醒老人,请求老人配合;选老人不在的时候教育孩子,用算后账的形式教育孩子。
◎老年人运动不便,父母要多带孩子外出锻炼,防止孩子动作协调不足等问题。
◎孩子将来进入幼儿园、小学,思维要和其他孩子同步,因此要注意经常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减少孩子将来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2]王爱菊,徐文彬.学生家长: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5年07期
[3]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1.隔代教育的社区支持与路径研究论文
2.怎样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
3.隔代教育成功案例3个
4.关于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5.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6.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