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
散打是前期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健身活动,在社会各界都有散打学员。散打教学和训练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是影响武术散打教学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因素,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
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
在争取武术进奥运,中国武术世界化的进程中,本世纪初是武术散打发展的关键时期。担任培养训练武术散打人才的体育高校和培养使用尖子运动员的专业队,对武术散打运动发展起着“以人为本”的根本作用,而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学与训练。高伤害率、高淘汰率阻碍散手运动的发展。教学训练事故始终是院、队领导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由于担心出人身事故,教师不愿安排打实战,学生怕打实战,而不经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教学训练,就培养不出高素质散打专业大学生或尖子运动员,教学与训练就没有效果。武术散打教学训练安全问题是高校武术专业散打专项教学中的难点,这个必须解决的障碍明显地挡在教学与训练面前。 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散打教学训练中的实践,对散打教学训练中人身伤害事故原因、指导思想、安全第一原则、散打技术体系等研究,改进教学环节、训练方法,达到预防专项运动伤害事故,提高教学训练水平的目标。
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一、 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的界限与定位
1、武术散打是武术中徒手技击的训练方法和竞技方式,是拳术的体用实践,适用于各拳种流派的训练和竞赛,也可与世界各种技击项目遵照一定的规则登台竞技;双方遵照规则非程式化地散用踢、打、摔(拿)各类技法,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进行徒手竞技练习或竞赛,是双方智力、体力、技术、技巧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能够锻炼人的各种感知觉、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灵敏、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在拳术技法因对手变化而变化的随机运用结果中,比出双方技击综合水平。散打又称散手,古代称“手搏”、“弁”等,近代有“打手、散手”之称。由于徒手较技的运动形式在平台上进行,又称为打擂台。散打是拳术最高一级的运动形式,具有高度的攻防实战性和对抗性。现代武术散打竞赛的性质是体育性友谊竞赛,是不伤人而战胜对方技艺的展现,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较技对抗项目的比赛。
2、武术在原始产生中的直接目的是做为解除对手战斗力,伤残甚至杀死对手的搏击格斗手段。在战斗或其它形式的暴力冲突中,武术手段可以无限制运用。为了胜利不必遵循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属于非体育性技击的性质,生死格斗的规则只有一条,就是“没有规则”。武术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体育运动,体育性技击以互不伤害为前提。在今天的训练场、竞赛场上,如果让双方各自立下生死文书再行较量,性命相搏,就是愚蠢的杀人或自杀行为,既为人类文明与法律所不容,也为双方利益所不容,违背了习武的宗旨。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与竞赛实战的性质和意义,与生死格斗的性质根本不同。
3、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与竞赛要讲文明、讲武德,陶冶情操,健身自卫,交流切磋以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技术为目的,较技获胜追求的是技艺的展示,体育精神的弘扬。武术散打教学训练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只有不受伤才能保持训练,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训练不中断,学生或运动员才可以尽其所能提高技术水平。这是教学训练自然规律的界限,那种认为“散打必然出伤害事故”的看法是对武术散打教学训练定位认识不准所致,混淆了两类不同的性质。
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二、武术散打教学训练安全问题原因
1、武术散打教学训练运动损伤一般原因:从武术散打教学训练实践中可以归纳出,训练手段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缺乏基本功的训练;思想不重视;训练设施器材不符合训练要求,缺乏保护帮助;人体生理状态不佳;身体活动不充分等,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般原因。
2、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人身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武术散打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从外看表现为技术动作,也就是常说的招法;从内感觉,其核心是劲力。武术散打中人与人的较技可以看做是人体之间劲力的相互作用,运用劲力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劲力是造成交手效果的基本原因,人身事故突出表现在硬碰硬的打法方面。互以对手身体为攻击目标,是散打运动项目不同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损伤原因的特殊点、基本点。
3、在武术散打中劲力可以分为刚劲、柔劲以及二力的变化与结合;相应的交手技法分为“刚克”与“柔克”打法,提倡并追求“刚柔相济”的全面打法。
爆发力:是指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极短的时间、尽快的速度收缩而突然产生的力量。爆发力是力和速度的乘积,是快速高强度工作的能力。散打中运用爆发力快速撞击(冲击、打击)对方,也称“短劲”、“寸劲”、“刚劲”,与“发放”相对应亦称“暴打”,拳打、脚踢、膝顶、肘撞多用此力,可使人体产生形变遭受破坏,表现为:骨折、脏器破裂、脑震荡等内伤外损。武术技击技术就是利用力的这些效果来击打对手,甚而击伤、击昏,甚至打残、击毙敌人的。在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依据人身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把握劲法的“度”是一个关键。
持续力:也称“柔劲”、“长劲”、“推力”,是散打中由不接触状态到双方接触时,由于技法本身特点不产生撞击效应,受力方一般不产生形变,而获得加速度产生位移。在双方较技中一般表现为推动、发出、摔倒、拿住,其运用水平高者,在打、踢中也可以运用持续力,即见输赢而可以做到不伤人。这也是武术技击中“不顶不丢,引进落空,随曲就伸,顺化避害”保护自身安全的科学依据。
4、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得知,既要保证对手安全,又要达到致胜的目标,经过正确的训练,可以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可缓随”、刚柔收发自如,不仅可以战胜对方,还可以达到生擒活捉的效果。爆发力与持续力的变化与结合即是达此效果的阶梯之一。武术在发展中,已经具备不伤人而战胜对方的技术,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必须引导、提倡、发展不伤人而战胜对手的技术方向,严格禁止伤人战胜对手的结果。
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三、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安全指导思想及原则
1、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保证安全的思路应是:“遵循武术技击规律,运用循序渐进的科学教学训练方法,尽可能多的继承保留武术技击技术和吸收世界各民族可以为我所用的技术;尽可能少的限制技术手段的使用发挥;限制散打技击的伤人后果;尽可能高的提高技术质量来保证安全。”
2、“安全第一”原则的内容:武术散打相对于其它体育项目应属于高危险运动项目,“安全第一”原则居于“前提”地位,其内容包括:“我不伤害对方”而战胜对方,把握运用技术的“度”;“我不被对方伤害”而不输于对方,把握不顶、顺化避害的内涵;“我不伤害自己”,不因自身错误而自伤,为战胜对方奠定基础。
3、 武术散打技法是以人体自然功能和技击规律而产生和发展的。武术散打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技术整体,发挥了相生相克的作用。 武术散打中使用技法的后果有多种:如打(踢)法,可能是“打不着”或“打得着”,在“打得着”里可能是打倒、打伤、打死。在摔法里可能是摔不倒、摔倒、摔伤、摔死。在拿法里可能是拿不住、拿住、拿伤、拿死。在所表现出的后果里均有“度”的概念。“安全第一”原则即是限制伤人、死人的后果。即技法的使用均不要超过“伤人”的度,做到不伤害对方而战胜对手比起伤害对方而战胜对手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这正是武术散打运动的魅力所在;既是武术训练比赛同野蛮残杀的分水岭,也是武术训练与比赛中充分体现武德、合乎法律、保护人权、符合习武宗旨的关键,还是充分体现技术水平高低的地方。
散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四、武术散打教学训练安全措施建议
1、散打专业教材与规则存在问题是根本问题,修订规则与编写适用于体院散打专项理论与训练的教材是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预防人身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
2、 不科学的训练手段达不到预定训练目的,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可直接导致人身事故发生。在散打教学训练的第一阶段,采用以持续力用劲方式 、柔克打法的武术推手训练方法,有把握做到既学习训练踢、打、摔、拿进攻防守技术,而又无伤害。选用不伤人而战胜对手技术做训练手段,可以落实安全第一原则,提高成才率。
3、 教师认真备课:教师是教学训练的组织、技能传授、学生训练的指导者,处于教学活动中积极的、重要的主导地位。授课前教师应当全面系统的备课,在思想上提高其对预防人身事故的重视程度,加强责任心;技能方面做到技术全面,动作准确,熟练掌握不伤人而战胜对方的技法,熟知每一个散打技法的危险程度及保护方法,制订科学、系统、明确的训练计划,具备教学能力,胜任教学工作。
4、教师认真组织授课:授课是教学训练的主要环节,要对散打训练各种方法讲解详细、清楚、全面,避免学生因没有完全或错误领会动作要领而做出错误动作。有些错误动作违反人体生理功能,会立即致人体受伤。组织训练要严密,方法科学合理,避免急噪情绪,做到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先分解后连贯,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进行及时纠正。先要重点组织好防护技巧的练习,教师加强保护和帮助。
5、设施器材安全配套:训练场地的大小,器械安放和器材的保障,要符合散打训练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和一般性损伤的处理办法,逐步达到有医疗保障条件。
6、加强对学生的武德与安全教育:在精心传授学生散打技战术时,还要组织学习安全规定。学生要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按老师要求完成训练内容。训练课上精力集中,提高预防事故的安全意识。
7、充分做好教学训练课基本部分前的准备活动:学生是教学训练的主体,在散打大运动量训练前要认真完成准备活动,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克服肌肉的生理惰性,增强弹性;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我们在训练课的准备活动阶段,运用符合人体生理变化的“专项基本功武术操”,从头到脚,由表及里地充分活动开,收到较好效果,学生、队员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