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相关话题
二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设计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1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说教材
本课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二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目标: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爱,在本组教材里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字里行间,流进我们的心里。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难点是引领孩子抓住描写蔷薇花的两个句子以及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来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爱,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关爱弱小”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美德。
四、说教学方法
1、对于本课的生字教学部分,我只以检查学生预习为主,学习了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及组成的新词。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对于解决本课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注意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五、说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中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大树、小草;老虎、小兔的图片,启发激趣。
2、小组讨论 :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 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为什么?(学生自由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时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在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说出反义词强大——弱小,揭示课题,并进一步拓展,让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认为哪些人是强大的,哪些人是弱小的,他们自己愿意做怎样的人,为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二、 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看课件,听课文朗读,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生汇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齐读。
2)、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然后通过自读,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 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我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对比着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四、“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一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这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学习课文有什么感想,并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让学生幼小心灵里“我不是最弱小的” 和“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和物” 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2
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记叙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真正含义。
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课文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学案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生的事物,从学案的设计到课堂的实际运用,都有种盲人探路的感觉,只能是跟着自己浮浅的感觉走。课堂教学中操作不得力的地方,肯请在坐的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3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因为有了爱,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温暖和美丽。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说教材
1、《我不是最弱小的》是鲁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用爱心穿起来的课文,爱在本组课文里就像一股股清泉,流淌在字里行间,也流淌进在我们的心里。
文章记叙了五岁男孩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哥哥托利亚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尽管文章讲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做人道理:大人保护小孩,强者保护弱者,关爱可以传递,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流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内容,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最重要的是结合对二年级儿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课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3、说教学重点:
读好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4、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较一年级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在阅读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阅读能力也在提高,他们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二年级的学生更擅长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不是件难事。由于生活阅历所限,他们对完成第2、3个目标略微有一点难度,但我想只要教师能够合理、正确地引导,即施以科学有效的教法,让每个学生达到这两个目标并不难。
接着我说说我的教法——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本文的特点,遵循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规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创设情境法:从“聊天”说起,引出课题,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变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2、以读促讲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感悟,从而,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3、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方法,启发学生的智慧,陶冶其情操,在启发中感受不同的句式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4、图文结合法。结合课文看一遍插图,胜过老师一百遍的说教,但老师画龙点睛的启发和提示却是必不可少的。
5、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借助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雨前蔷薇花的美丽和雨中花儿的娇嫩脆弱,从而理解萨沙保护弱小的的行为是可贵的,并真正获得思想启迪。
说明:教具的使用。我结合课文内容,自己制作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里面有幻灯片、音乐、视频等,这些教具仅仅是我教学的辅助工具,但不会成为我教学的依赖。我制作课件有个原则:那就是宁少勿滥、宁精勿繁。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采取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年级的学生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动笔,乐于思考。
3、自主、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因此,我采取设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弱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质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自觉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向同桌请教。
识字认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方法,但互助合作的方法更不能忽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物?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课文的标题告诉我们萨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课文,寻找问题答案,不仅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能理清课文脉络。】
(三)、品词析句,体会思想
1、出示课件,显示大森林中野蔷薇美丽的画面,同时,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讲故事的语气,描述第一段文字,读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播放大雨倾盆时蔷薇花在风雨中摇摆的画面,让学生说感想。
3、在文中找出写野蔷薇的句子并画一画、读一读。
【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词句内容的深切感悟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既切实有效,又情趣生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谈谈体会。
5、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朗读句子,与边读边想象两个不同的画面。(指名读,比赛读)
6、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微的旁边,你想说点做点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萨沙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吧!找出有关语句。
7、出示句子: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此时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萨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的动人情景。再读句子,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谈谈体会。
8、想象被萨沙保护过的蔷薇花怎么样了?它们在风中摇晃着小脑袋,仿佛在说些什么?萨沙看着这一切,会怎么想?
过渡:一个孩子,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他哪来的雨衣呢?
【课堂上学生找出了描写野蔷薇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通过各种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着,与作者与文本展开对话,让大家体会到雨前野蔷薇的美丽,雨中花儿的娇弱,通过比较自然勾起了学生的恻隐之心,使阅读教学走进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四)、抓重点句,深悟情思。
1、在文中找出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画出来读读。
萨沙的话:
△“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指导学生读出萨沙质问妈妈时的“不解”。
△ “这就是说我是最小的了?”
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指导学生理解萨沙听到到妈妈回答后的“领悟”后,体会萨沙的自豪、自强与自信。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妈妈的前两句话,小组讨论: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妈妈的话:
△ “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朗读中体验到妈妈对萨沙的影响是多么深刻,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出示第三句话:
△ 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指导学生读出妈妈对儿子的称赞和鼓励。
1、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
2、萨沙不愿做一个弱小者,并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是弱小的”,你们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已经是7、8岁的孩子了,你们愿意做一个弱小者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经历或自己知道的有关事例。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通过反复阅读,通过精细讨论,体悟出萨沙三次说话的不同心境。从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学生理解了妈妈的话后,教师问:大家发现了没有,在雨衣的传递过程中有两个人的话课文里没写,那就是:爸爸和托利亚。请大家猜想:虽然没写到爸爸的动作和语言,但此情此景爸爸会说什么、做什么。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对托利亚说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的品质。
在滂沱大雨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妈妈把雨衣哥哥,哥哥把雨衣给了弟弟萨沙,萨沙又把雨衣盖在了娇嫩的野蔷薇上,他们一家保护弱小的品质真令人感动,更值得赞赏的是萨沙小小年龄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你想对萨沙说什么?对他们一家人说什么?先说说,再用笔写下来。
小练笔交流。
总结: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同学们像文中的萨沙一样,自觉保护弱小者,那时,我们不仅给予他人快乐和幸福,还可以使自己更加懂得爱的真谛,我们的世界也将因为关爱而更加美好!让我们带着自信、坚强,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引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融审美教育与语言文字的感知于理解之中,在学生心理上形成熏陶性,浸染性。学完课文后,让学生通过说感受,写体会等形式,使写成为读的延续和发展,让感悟升华,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一方面使情感目标落实到位,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六、写字指导
本课有12个字要写,其中“托、铃、弱、末、芬、掀、芳、娇”八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需要老师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区分“未”字,采取多种形式的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的方式。
掀、托、摸:都是提手旁,左窄右宽,可三字一下学完。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写字要求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正确。
所以,对写字教学,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规范、干净、大方,一旦在初学时写错了,就很难改正了。
六、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