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案例报告,关系徐晓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心理案例是彰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德育工作、教师从事案例研究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案例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篇1
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打100棍子;第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第四是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2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强迫何卫生把苍蝇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苍蝇往嘴里放,吞下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潘认为分量不足,又令何卫吃下吐出的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虽然只是个例,但事实上,教师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接近50%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37%的教师工作超过8小时;教师的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症,偏执倾向高于一般人群,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自我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由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然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一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比如,本案例中的潘老师的心理必然是有问题的,其体罚学生的行为,可以说是变态的,这样的黑暗场景,也必然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阴影,形成巨大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很多教师的心理健康多少出现了些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界必须重视起来,以防止其成为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制约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教师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以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学习,做到公平、尽心和尽力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提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加强落实。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应该关心与支持教师的工作,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体现人文关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用于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支出,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为了我们教师自身,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不再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可爱的下一代,影响人类的未来。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篇2
摘要:我们都知道厌学者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弃学出走和辍学。他们对学习缺乏或没有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被动、应付的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以外,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厌学支持信任信心计划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是由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委托的亲属监护,由于父母监护的缺失,造成了很多未成年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差、厌学的现象。近年来,媒体时有报道“留守儿童”问题,反映出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重大变化的时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同时又容易受到很多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一旦出现,就有两种发展结果,或者自然好转或者成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基础,慢慢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因此,尽管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问题都不严重,但是如果不能很快的解决,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了遵循保密原则,本文中涉及到的辅导对象的姓名均为化名。
一. 辅导对象
欧玉龙,男,11周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住偏远的农村,父母均为小学文化程度。
二、主要问题
上课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旷课、逃学。
三、背景分析
欧玉龙同学家住偏远的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均在慈溪打工,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家一次,住上十天左右就走了,他和妹妹由奶奶一人照看,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学生”。奶奶没有什么文化,年纪已高,身体状况不好,不具备监护人的条件。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作业不能按时完1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在学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橡皮或尺子,或者在座位上发呆。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到学校上课。教过他的几位教师,为他操碎了心,办法也是软硬兼施,可效果却不佳。
四、被辅导者自述
我学习成绩差,上课老师讲的我也听不懂,在教室也是干坐着,老师看我不顺眼,同学也不喜欢我,觉得在学校没意思,不如在外面玩开心。我没打算考大学,我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我的父母也没读什么书,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
五. 问题评估与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书籍,认真揣摩。我认为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小学生厌学的个案。
我们都知道厌学者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弃学出走和辍学。由最初的课堂学习的消极怠惰、课外作业的抄袭或不交,发展到逃避考试、旷课逃学,直到弃学在外,这是一条厌学者“发展”的基本轨迹。他们对学习缺乏或没有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被动、应付的学习。
产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一般处于6——12周岁的年龄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但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认为读书苦,不如打工挣钱,活的潇洒自在。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其联系较少,很难与子女交流,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这些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成长,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只要孩子不犯大错,他们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孩子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这对孩子的学习心态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在整个求学阶段都要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动力,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学习;而在一个风气不良的班级里,学生的精力就很难放在学习上,这样的班级很容易出现厌学的学生。另外,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对喜欢的教师,往往也喜欢其所教的课程,而对不喜欢的教师,对其所教课程也易缺乏学习兴趣。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他不喜欢的教师的批评或者不公平的待遇时,往往会用不学习这门课加以报复。
除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以外,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懂得读书的目的,看不到求学的出路,对升学产生困惑和迷惘;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在学校有朋友玩,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和友情的需要,而不是求知的地方。其次,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要求,而丧失了自信心。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劳动的过程,无疑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有些学生会因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教师的要求不当或是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最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也会使学生形成负面情绪和逆反心理,以赌气不学习来达到宣泄甚至报复的目的,导致厌学的情绪。
六. 制定目标
近期目标:上课能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逃学。
远期目标:正确的认识学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成绩,建立自信。
七. 辅导过程
1.争取家长的支持
首先,与欧玉龙的父母取得联系后,跟他们讲留守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讲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劝说,他的父母商量后,决定父亲继续留在慈溪打工,母亲回家照看孩子。其次,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多次进行沟通交流,指导他们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讨论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2.取得学生的信任
从第一次接触之后,我每周都会找他谈话两次,每次约半个小时,每次都和他拉家常,和他谈家里的情况,谈奶奶的身体,谈家里的牲畜,谈田地的收成,当然最后也谈到前途理想,也谈到了人生的意义。慢慢的有意无意的融化他内心的坚冰,消除他与老师间的隔阂。一个多月后,他的态度明显好转,愿意与老师交流,与老师之间建立了信任。我也从他的老师那里收到了反馈。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通过聊天,我知道欧玉龙非常喜欢打篮球,而且打的还不错,我就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并逐步把他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同时,我找来了他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与他们一起商量对他的补习
办法。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上课时多关注他,如果他思想开小差,就给予善意的提醒;别的同学做练习时,教师给他进行个别辅导;当他有了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慢慢的他的学习有了进步,他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有了兴趣和信心。
4.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一个月后,我感觉到了欧玉龙在学习上上进的欲望,以及愿意去学习的心态转变。这时,我帮助他进行了自我分析,总结出在学习上,他的理解力较好,但是比较粗心,记忆力一般,现在在班级中成绩比较靠后,但上升潜力和空间很大。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共同制定了学习目标: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都要认真预习;完成各科老师的家庭作业;每天认真复习一遍当天所学的内容;数学成绩在班里达到中上水平等。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又将一天中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上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完饭后到睡觉,并制定了计划,统筹安排具体的学习内容。为了使计划不落空,我们每周检查一次,并请他的妈妈进行监督。当然,计划中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玩的时间,不能总是学习。
八.辅导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辅导,欧玉龙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是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进,上课能认真听讲,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了,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其次,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六月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均考了七十多分,英语考了八十多分;而且,五年级下学期没逃过一次学。现在他已进入六年级学习,通过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沟通,我了解到他现在表现很不错,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很好。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篇3
摘要:本文从学困生的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学困生 转变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黄运超 性别:男 年龄:12 年级:六年级
二、问题概述和背景资料
1、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五个手指都又长又短。同样一个正常的班集体,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差别的。通常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好坏将学生分成三种等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学困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我们老师与学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转化学困生呢?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个案简介
黄运超,12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父母一起生活。平时,爸爸打工为生,妈妈在家务农。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数倒数第一名。造成他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书写困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上课时,他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小刀或尺子,或者在座位上发呆,趴在桌子上睡觉。有时也会突发兴趣,举手回答问题,可是却答非所问,经常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哭笑不得。在家里做家庭作业时,经常忘记当天的作业是什么,或者忘记带需要的课本、作业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学校补完前一天的作业才能回家,回家时已经很晚了。可刚补完昨天的作业,今天的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又要推到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运超的作业几乎每天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教过他的几位教师,为他操碎了心,办法也是软硬兼施,可效果却不佳。
三、健康和医疗历史
他的身体状况一般,属偏瘦偏轻型,脸色苍白有轻微贫血症状。
四、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到,该生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小学均为毕业,思想落伍,对科学知识存在偏执,认为学知识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存在上不上学无所谓的错误观点。而黄运超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才导致学习上松散、懒惰,对学习漠不关心。他的父亲有赌博的恶习,晚上几乎天天有人在他家玩通宵,导致黄运超同学休息不好,课上打瞌睡。
五、个案处理
针对黄运超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家庭环境影响与父母思想的熏陶。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不良家庭教育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黄运超同学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脑海中已形成了对知识的错误认识,再加上父母对该生的学习不予关注,缺少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才会导致该生学习困难。所以,我首先与该生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 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知识能使人变得高尚,知识能使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 ,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大门;知识能使一 个民族变得优秀,变得强大起来;知识能使一个国家变得繁荣昌盛。学习 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至于不被社会淘汰。我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真心爱你们的孩子,那就正确的引导他学习文化,只有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将来。听了我的话,黄运超的父母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学习文化的必要性。
2、用爱唤醒学困生沉睡的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学困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能是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课下,我会主动与黄云超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学困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偏心、不袒护一样的关爱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我告诉黄运超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的!黄运超同学听后,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我看到了他进步的希望。
3.尊重学困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学困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4.赏识——学困生进步的动力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他,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后进生重树自信,是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让后进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因此,为了让黄运超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黄运超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黄运超同学乒乓球打得好,我就让他担任乒乓球组组长,指导其他同学练习乒乓球。黄运超偶尔犯了错误,我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跟他慢慢谈。黄运超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学习也有进步了。
六、案例反思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关注信息时代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加渲染、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黄运超的事例证实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转化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方能最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