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的烹饪方法
羊肉是指从羊身上得出的肉,古时称为羖肉、羝肉、羯肉,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羊肉肉质与牛肉相似,但肉味较浓。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少。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羊肉的烹饪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羊肉的烹饪方法具体如下: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200g、当归片15g、姜15g、胡椒粉5g、盐10g。
制作步骤:
1.羊肉洗净切成小块,老姜切成大片备用。
2.把羊肉块、姜片、当归片,放入砂锅内,一次加足水量,大火炖煮,煮沸后撇去浮沫,调成中火继续煮约一小时,待羊肉熟烂后,放入胡椒粉、盐调味,即可关火。
3.吃时连汤带肉一起食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功效: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汉代张仲景的名方,具有补血调血、散寒开胃、益气健脾、祛寒止痛的功效,特别适合冬日食用。也是冬季养胃的一道不错的汤水。
烧羊肉:
羊肉0.5-1公斤,熟附子片30-60克,甘草、当归各10克,加适量八角、桂皮、食盐、生姜,同放锅内加水用小火焖熟食用。
适用于老年人体虚怕冷,腰酸腿软,夜多小便,小便频数,易感冒,风寒咳嗽气咽等阳虚病者。健康人食用,有保健强身之功。
注意:发热,咽痛,肝炎,风热咳嗽,风热感冒等热性病人不宜食用。
羊肉萝卜汤:
羊肉500克切块,萝卜500克切块,草果两个(去皮),甘草3克,生姜5片,同放锅内煮汤,加少量食盐调味食用。
有补中健胃,益肾壮阳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羊肉小麦生姜粥:
羊肉500克切块,小麦60克,生姜10克,同煮粥食用,早晚各一次,连续服食一个月。有助元阳,益精血,补虚劳作用,是病后体弱调养身体的补益佳品,最适宜于冬季滋补之用。
参芪归姜羊肉羹:
羊肉500克切小块;生姜片25克;黄芪、党参各30克;当归20克,装入纱布内包好,同放锅内加水煮至熟烂,随量经常食用,有补气养血,强身壮体作用。适用于病后或产后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贫血,低热多汗,手足冷等症。
红烧羊肉汤:
材料:羊肉1200克,苦瓜1条,白菜150克,大骨1根,姜3片;
药材:石斛37.5克,干姜、熟地各20克;
调味料:A料:米酒2杯;B料:盐2小匙
做法:
1.羊肉洗净,切片;苦瓜洗净,去蒂及籽,切块;白菜洗净,切片;姜去皮,切片;大骨洗净;所有药材洗净,放入纱布袋中包好备用。 2.装有药材的纱布袋、大骨、姜及A料放入锅中熬煮1小时,捞除大骨及纱布袋,加入白菜及苦瓜煮至熟软,再加入羊肉片煮熟,最后加入B料调味即可。
特点:此汤具有补气养血、暖肾补肝的作用,可强化血液循环功能、预防贫血,提高细胞活性,使脸上增添好气色。
羊肉烹饪技巧与特色:
炖、焖、蒸:原汤原汁
这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营养成分不丢失,滋补效果最佳。炖时,营养成分部分溶入汤里;焖、蒸时,营养成分基本还在肉里,适合嗜肉族。炖汤时先用一些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炖半小时成奶白色汤,捞出汤骨,再将洗过的羊肉放入锅中,加入葱、姜小火炖制。如果用砂锅炖,风味更好。
涮:膻味小
很多人不喜欢羊肉的膻味,涮着吃就可以减少膻味。此外,冬天将羊肉用冷水浸泡一夜,夏天泡一两个小时,也可以把羊肉中的膻味物质浸出。需要提醒的是,麻辣汤底涮羊肉,吃了易上火。可同时吃些银耳、梨等生津润燥的食物,或喝点菊花茶去火。由于羊肉中可能存在病菌和寄生虫,应选经过质检的羊肉片,并且涮至熟透。
爆炒:能发汗
以葱爆羊肉为代表,选用鲜嫩的后腿肉或里脊,切成薄片,配上新鲜葱白,浸渍后用旺火急炒。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还能发汗解毒。
烤、炸:油大
烤、炸羊肉的代表菜有羊肉串、烧羊肉等。这两种做法油分很大,而且烹饪温度过高,营养损失也最严重。百姓自己在家烤羊肉时,可用孜然、香叶、盐腌一小时后上锅蒸,再放在180℃左右的烤箱中烤,这样能减少油分。
最佳拍档:萝卜
羊肉性温,吃时最好配些凉性、平性的蔬菜,如萝卜、丝瓜、冬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等。但要说到羊肉的“绝配”,非萝卜莫属。一方面,荤素搭配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另一方面,萝卜性寒凉,能润燥清火、去油腻、有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