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高产种植技术_平菇如何高产种植

2017-06-12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平菇高产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平菇高产种植技术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品种的最适范围,这更是重中之重。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平菇生产的成功与优质高产,关键在于水。料内水多则含氧量少,不利菌丝生长,水少则营养分解困难,不利出菇。发菌期基质含水量为65%,出菇期含水量达到68%~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时,长出的菇大而肥厚,色泽鲜艳品质好。空气是控制平菇菌丝长速和菇体质最的“试金石”,发菌期和出菇期料内氧气充足,室内空气新鲜,菌丝体和子实体便生长旺盛,长速快,产量高,质量好。同时,空气也可对原基分化取到调控作用,对料内减少供氧有利于分期定时出菇。适宜的光照既可刺激原基分化,又可调剂菇体的色泽及产品质量。pH值是影响平菇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发菌期pH值在7~7.5时,既可以满足菌丝生长,又可抑制杂菌发生。出菇期的PH值以5.8~6.2为宜。由此可见,综合调节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管理技巧灵活应变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重点。”管理的技巧在于应变灵活。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必须抓住管理重点,明确主要矛盾,当严则严,当活则活。如培养料的营养比例,基质含水量,消毒灭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温度控制,出菇期的水分管理等工作,一定要严而又严,不能有丝毫马虎,稍有疏忽,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

平菇管理万变不离其中,重点离不开“温、湿、气”三要素。在温度管理中严禁一个“高”字,水分管理中切忌一个“多”字,空气管理中牢记一个“畅”字。只要把温、湿、气三者关系灵活应用,把握准确,夺取高产便十拿九稳。

春季平菇仿野生高产栽培技术

1、菌丝体培养

采用高压或常压灭菌,按常规法进行接种,培养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也可以用高温强碱处理的发酵料培养菌丝体。具体方法:配料时加4%生石灰,以石灰水形式加入料内,拌匀。然后以1 000kg为1堆,堆积发酵。当料温达到60℃时,维持24h,翻堆,反复进行2~3次。当原料手握感觉有弹性、呈茶褐色、无异味、pH值为7.5、含水量65%时,摊开降温。所用原料可以是棉籽壳、玉米芯或其他代用料。使用的菌种应是经试验在当地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优质适用菌种。

2、遮阳棚建造

选择菜园、庭院或沙壤土质的地方建棚。棚内挖长20m、宽1 . 3 m 、深0 . 2 2 m的畦,两畦为一棚。畦中间留人行道,四周整实。起拱时用直径4cm以上的毛竹对折成拱,然后用横竹加固,上覆薄膜并加盖草苫。

3、菌袋摆放

把长30cm的袋子脱掉薄膜,按倾斜75度角摆放菌袋,直至满畦。放袋时需认真检查菌袋是否感染杂菌。若有,应用利器剔除,以防蔓延。

4、覆土处理

覆土材料以壤 土为佳,冬季和早春用1%的石灰粉处理,晚春、早秋及夏季用3%石灰粉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可用来覆盖菌袋,以袋上端土厚1.5cm为宜,并用扫帚扫平。

5、灌水要求

可用水泵抽地下水或其他清洁水,从畦的一端漫灌,直到畦内充分渗透,并让水在畦内保持12h。经此法漫灌,覆土一部分可能下沉。待畦内水渗透完后,再撒一层土整平,然后泼营养水(由2%尿素、0.2%硫酸镁、锌及微量的恩肥、高美施或其他生长素、高效液体复合肥组成)。

6、高产技术

采用该技术,每采一茬菇可灌1次营养水,使菌丝体保持养分、水分充足,延长菌丝的生命和出菇期。在出菇过程中,土壤不断供给菌丝体养分、水分,所以出2~3茬时仍然菇体肥大、鲜嫩。由于棚内湿度适宜,遮阳良好,从小菇蕾形成到成熟采收,克服了常规栽培空间湿度难以控制和菌袋难以补给养分、水分的弊端,加上微肥、激素、生长素可以随灌水渗入土壤,便于菌丝体吸收利用,所以能获得稳产高产,优质高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