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技论文
安全是社会稳定的中心内容,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安全科技人才是社会安全的有力保障。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科技论文,仅供参考!
面向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技术研究篇一
摘要:为适应日益网络化的电子政务工作要求,需要搭建对内对外的申报和管理平台,实现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科技管理系统的使用已经普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显露出来。因此,进行科技管理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十分必要。文章阐述了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现状,并给出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科技管理系统:安全防范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适应日益网络化的电子政务工作要求,需要搭建对内对外的申报和管理平台,实现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科技管理系统的使用已经普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显露出来。因此,进行科技管理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十分必要。
1.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载体,但网络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技术和社会等因素影响,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其安全缺陷也给个人、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了较大冲击。作为政府部门的科技管理外网,安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攻击者可以利用网络的一些缺陷,实行计算机网络攻击和入侵,造成数据的改写或损坏,用户的非法访问有可能造成敏感数据泄露、系统瘫痪、业务中断等。
科技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1)来自互联网的各种攻击行为。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增加了安全防范的难度,黑客入侵、网络病毒入侵、非法访问、恶意破坏、越权使用资源、信息窃取等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普遍因素,其可能使用的常见技术手段包括:非法扩充权限、植入木马、拒绝服务攻击、利用系统漏洞、使用开放的端口、采用snifer等监听窃取非法手段获取数据。(2)来自科技管理系统外网内部或外部,包括伪造身份访问、篡改密码、数据等非法越权访问。(3)数据安全风险。科技管理系统在进行事务处理、项目审批等过程中,必然留下大量的个人、集体隐私信息,这些重要的数据意味着重大的经济利益,核心数据储存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必然有非法分子窥知,通常会利用病毒和黑客手段来非法获取,为己谋取非法经济利益。(4)非法逻辑访问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如:SOL注入攻击、逻辑炸弹、口令入侵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还不到网络建设资金总数的1%,比欧美国家更是低得多。各科技管理系统的建立也是各科技单位根据需要招标采购或是自行开发,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系统本身基本上只关注了客户需求的表面性功能模块的研发,由于企业对于安全问题的不重视或是存在侥幸心理,加上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指导,对于科技管理软件网络安全的性能层面投入不多,管理软件的安全问题普遍不容乐观。
2.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
2.1提高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要防患于未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学习防护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技能,制定防范措施和预案,赢得主动权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树立安全意识,强化责任,定期排查电脑病毒,防止用户名和密码随意泄露,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范运行操作,接入设备和数据来源一定要合法化,切忌随意接入网络和使用非法软件。
针对科技管理系统业务过程的改造,因系统在大批量申报项目的使用人员中,用户名和密码的复杂化容易遗忘,使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本系统时,宁可选择简单密码,因而存在系统登录时密码过于简单的普遍现象,对于恶意使用者非常容易通过用户名密码猜测登录,一旦登录成功,对有恶意行为的防范,面临崩溃。针对这种疏漏,首先采用登录注册时的固定电话锁定信息修改请求来源,方可修改使用人员的邮件或手机号码信息,再通过发送手机随机验证码或邮件随机验证码,从面完成密码的自主、便捷修改,在此基础上完成密码的繁杂化条件设定,减轻维护人员的压力,防范用户名、密码层面出现较大的疏漏。从这个意义上说,要面向业务过程,从代码级层面解决管理过程中技术维护的便利与安全性。针对业务进行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的同时,也要开展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更全面地解决安全防范。还要考虑到网络结构的可移值性,方便今后与科技创业服务大厦的设备及资源整合,不能造成资源浪费。
2.2加强科技管理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
虽然我国在不断地开发研究,但是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仍旧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继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性的研发工作非常有必要。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自身核心安全管理技术,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技术结合工作,确保管理系统的安全。
2.3做好科技管理软件的技术防范
要求代码提供方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对已有的服务器运行的平台代码进行全面检查,进行编程防范、数据库配置防范、操作系统配置防范。对数据库连接用户限制权限,按照不同类型操作用户建立独立账户,授予权限与操作相匹配,防止操作权限过多发生越权操作、权限与责任不对等。
2.4数据库账号创建与管理的安全防范
数据库安全系统首先要对每一名用户进行数据库账号的创立,任何用户在进行数据库操作时需要经过系统的安全设置检验。在这一环节中所有默认的数据库用户的账号被锁定与终止,如果需要激活某账号,则需要重新分配,建立自己的账号并进行管理是维护数据库安全的最佳尝试。对数据库的账号进行安全管理的实质是对具体操作进行分析并获取最终控制权。
2.5操作系统的配置防范
操作系统通常都提供一些安全功能,充分利用好系统提供的安全功能,也是有效防止攻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可以利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安全方面的优势来防范攻击,对于安装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而言,在硬盘分区时有FAT和NTFS两种方式可选,通常建议选择NTFS作为文件系统的格式,相比FAT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在性能、安全、可靠性方面提供了很多高级功能,通过它可以实现任意文件及文件夹的加密和权限设置、磁盘配额和压缩等高级功能,因此NTFS会更加安全。另外,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权限设置和加密功能保护数据库文件也是非常有效的安全防范手段。比如:如果应用系统采用IIS提供信息服务,就需要对Web站点目录设置合适的访问权限,一般情况下,不要给予目录以写入和允许目录浏览权限,只给予ASP文件目录以脚本的权限,而不要给予执行权限等。根据目前科技管理系统中的实际情况,需要按照系统的应用特点分别进行安全分析和设计,将科技管理的安全提升到较高的安全级别,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稳健的运行。 2.6及时更新杀毒软件,配备防火墙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面对黑客以及病毒攻击时,如果没有专业性的病毒查杀软件,计算机网络安全系数将大大降低。所以,要为计算机安装正版的专业性较强的杀毒软件,设置自己的扫描日程,若没有自动地打描日程表,可以设定一个提醒装置,保障定期对计算机扫描,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另外,要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过滤信息报,屏蔽非信任的IP地址,禁止非信息IP访问科技管理系统,使入侵者必须先穿越防火墙安全设定才能进入到计算机。在使用防火墙的过程中,管理员应对防火墙显示的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否则无法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第一要从代码层级入手,解决平台安全漏洞,其次是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灾备方案。
2.7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控制
现在的网络覆盖面太广,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互联网进行操作,因此,在访问网络之前,必须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性,才能够维护网络安全。由于大多数病毒都是通过服务器入侵到计算机的,因此在进行网络访问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网络管理员还应该加强网络监控的力度,对于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页面全面锁定控制。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对网络端口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且通过设置网络的进入权限,全方位地防范不法分子的入侵。为了确保在信息网络系统进行通信、处理和使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于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简言之,安全就是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合法用户在允许的时间内、从允许的地点、通过允许的方法对允许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允许的处理,同时能有效防范非法用户访问与攻击网络信息系统。
2.8防止垃圾邮件和反间谍软件的入侵
要防范垃圾邮件的入侵,不仅不能响应自己的电子邮件,也必须保护好自己的邮件的地址。同时,可以在邮件服务器、接受黑名单机器上设置垃圾邮箱锅炉功能,采用过滤器和黑名单降低垃圾邮件出现的几率,并保存合法文件。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管理软件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管理便利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技术和网络环境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要把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制度、人员等各方面因素,全方位地解决安全问题,建立科技管理系统的安全、有效的保障体系。
浅谈石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对策篇二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逐渐增强。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及石油进口国。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和地区广泛,勘探程度和资源转化率较低,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油气储产量增长已进入高峰期,而从石油向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转移以及快速发展非常规油气领域是未来油气开发的趋势。
由于石油天然气开发固有的点多、线长、面广、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近年来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在高含硫天然气开采、深海油气开采、油气管道输送等环节,相继发生了2003年“12・23”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2013年“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等多起重特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反映出油气开发、储运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随着油气需求及产量的逐年增加,非常规油气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日益增大,长输管道的总里程和安全风险日益增加,我国石油天然气领域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油气安全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油气生产的安全性,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必要针对高含硫天然气开采、深海油气开采、长输油气管道等重点领域,制定油气安全生产技术发展战略,对我国的油气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做出整体规划。
关键词:天然气开采;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一、石油天然气开发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一)高含硫天然气开采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由于国内对高含硫气田的开发经验不足、技术不成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得安全事故频发。近年来,我国含硫气田勘探开发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相继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或导致大量群众疏散,给社会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尤其是发生在2003年12月23日的导致243人死亡的特大井喷事故,对我国今后开发高含硫化氢气田造成了重大影响。
(二)深海油气开采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由于深海自身环境特点,使得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开采预准备期、主体开采期还是开采的配合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存在较大风险。一是要面对海上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2006年墨西哥飓风中,50多座海上平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2006年南海珍珠号台风,造成我国南海最大油气田停产10个月,每天损失原油2万桶。二是海上油气田开发作业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将极为严重,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也更高。2001年3月,巴西P36半潜式钻采平台爆炸后翻沉。2011年,墨西哥湾BP石油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钻井平台沉入海底,大量原油泄漏到海洋中,海岸线受到严重污染。2011年6月4日,位于渤海的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蓬莱 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截至2011年8月23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污染(水质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劣四类海水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深海开采的危险因素主要体现在危险物质危害、井喷、火灾爆炸、腐蚀、热带气旋、海底管道、船舶碰撞等方面,这几方面的危险既存在一定独立性,同时也存在交叉性。深海油气开采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有天然气、凝析液、甲醇、乙二醇、H2S、化学药剂、氮气、航空燃料等。天然气、凝析液中的组分都是以甲烷、乙烷、丙烷为主。超深海钻井过程中可能引起自然灾害的因素包括海底低温、高压、波、浪、流、海床不稳定等。
(三)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长输管道输送的油气介质具有易燃、易爆和易扩散的特性,油气输送管道一旦发生泄漏或断裂,将造成重大火灾事故甚至是爆炸、中毒、污染环境等恶性后果,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同时带来非常恶劣的社会及政治影响[2-3]。
我国油气输送管道大多埋设于地下,穿越地区广,地形复杂,土壤性质差别大,输送介质工作压力高,日常检测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受到环境、腐蚀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潜在危险很大。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一些老管道逐渐被厂房、居住区包围,甚至被建(构)筑物占压;油气管道与市政管线还存在混合交叉现象;特别是约2万公里的管道管龄已经超过20年,因维护检修不及时、不到位,积累了大量事故隐患。通过对我国的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影响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和造成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腐蚀、第三方破坏及占压、自然灾害以及管体和焊缝缺陷等。
二、石油天然气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含硫天然气开采安全技术与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进入了高含硫天然气开采技术的国际先进行列,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高含硫气田开采技术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配套性不够,核心竞争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关键设备、工具及材料还依赖引进,高含硫气藏开采系列规范和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相关技术工程化应用初获成功仍需持续跟踪评价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6]:
1、钻井安全技术
井身结构不能满足安全钻完井的要求;国内井控装置的抗H2S能力及耐压等级尚不能充分满足要求;现行的钻井技术和装备有待进一步完善;常规井控方法不适用于高含硫的环境。 2、硫沉积、水合物及腐蚀防治技术
对硫沉积预测及防止技术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可能导致开发过程中出现硫堵现象;在高硫化氢浓度、高压条件下,水合物防治技术还不完善,可能造成生产油管及输送管线堵塞;硫化氢腐蚀防护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3、公众安全保护技术
含硫气田事故应急预警通知系统的效率、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还有待提高;大规模人群疏散的组织策略还不完善;就地避难场所的适用性、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研究还需要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缺乏。
(二)深海油气开采安全技术与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深海油气开采工程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技术虽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我国海上能源开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在安全技术及装备方面,主要表现在:
1、深水工程装备差距大
我国已建成部分深水工程重大装备,但距离形成系统作业和施工作业深水作业船队还有很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南海深水开发的实际需求,同时与之配套的深水作业能力还处于探索阶段。
2、深海浮式平台安全尚未解决
深海浮式平台结构强度分析、疲劳强度分析、系泊系统分析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充分反映实际情况,平台荷载、疲劳热点、运动位移等一旦计算不当,会影响开采安全。
3、水下生产系统安全有待完善
对水下维护系统、水下完井/修井立管系统、水下油气水分离系统、流动安全系统等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保障研究刚刚起步,检测与维修技术与装备能力不足。
(三)长输油气管道安全技术与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安全通过“十五”、“十一五”的科技攻关,在腐蚀与防腐、在役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管道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以下差距[7-10]:
1、以东北管网为代表的在役管道严重老化,急需进行检测、安全评估与改造, 但在役管道缺陷检测技术、基于风险的管道检测技术、泄漏诊断及定位技术、剩余寿命再评价技术等实用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与我国实际需求和国外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油气长输管道的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还不完善,对事故及隐患部位的预测能力不足;油气介质泄漏后的扩散机理和规律尚不明确;管道事故的快速感知、精确定位尚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管道应急截断系统的智能化及国产化水平不高;管道数字化建设还有待完善;应急维抢修技术及装备还有待提高。
三、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对策
总体来看,“十五”、“十一五”以来,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安全生产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油气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油气开发范围的扩大和开采难度的加大,油气储运总量和管道覆盖范围快速增长,现有理论、技术、装备与管理尚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迫切需求,需要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以应对油气安全开采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总体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培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加快石油天然气安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安全装备升级,为实现石油天然气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科技发展对策
1、重点发展方向
高含硫天然气开采风险防控重点对象是含硫气井,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现有生产井的检测、监测、预测、治理以及开发井的安全钻井及完井、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研究。
深海油气开采风险防控重点对象是海上平台及水下生产系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深海油气开采过程中深水钻井作业、深水工程建造、深水装备使用、深水应急抢修等关键环节的研究。
2、基础理论研究
针对我国高含硫、高产、高压气井特征,研究H2S和CO2超临界状态下钻井过程的井控机理;研究高含硫气田气井、集输系统及净化厂生产装置中硫沉积机理及形成条件;研究高含硫气田H2S和CO2共存情况下水合物形成机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高含硫气田H2S和CO2共存情况下的腐蚀机理及特征。
研究深水油气开采的井喷防控机理;研究钻井平台运动、波浪载荷等因素对深海钻井设备的影响机理;研究深海平台结构系统在复杂海洋环境联合作用下的响应及破坏机理;研究深海油气开采过程原油泄漏扩散机理及规律。
3、标准规范制修订
应加大对现有GB、AQ、SY体系中相关技术标准的调查研究,建立石油天然气开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及目录;归纳总结现有成果,对高含硫天然气开采、深海油气开采、长输油气管道等行业领域亟需制订和修订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合理规划、统筹部署,同时,在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中突出安全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注重与国际先进的安全技术标准接轨。
四、工作建议
“十一五”以来,由于科技支撑保障、安全监管到位、企业投入显著等有利因素,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但由于客观环境条件限制、技术和装备发展、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安全生产态势依然严峻,需要通过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研究等手段,提高石油天然气开发安全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一)科技项目支持。争取在国家层面设立石油天然气开发安全科技专项,积极争取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油气开发企业设立开放课题资助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二)科技政策支持。制订出台油气开发安全相关政策及法规标准,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
(三)资金投入支持。对于基础性、前瞻性和共性的油气开发安全关键技术与装备,由国家通过科技项目等形式给予支持,对企业需求迫切和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与装备,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吸引社会资源的多元投入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旭.长输管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州化工, 2013, 41(14): 233-235
[2]殷丽秋, 吴明, 修连强等.油气管道的腐蚀行为与防护技术[J]. 当代化工, 2013, 42(6): 832-835
[3]常宏岗, 熊钢. 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开采及硫磺回收技术[J]. 加工利用, 2012, 32(12): 85-91
[4]刘坤, 何娜, 王尧等. 高含硫气田开发安全评价技术探讨[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 42(4): 416-420
[5]马发明, 佘朝毅, 郭建华. 四川盆地高含硫气井完整性管理技术与应用[J]. 天然气工业, 2013, 33(1): 122-127
[6]李育忠, 郑宏丽, 贾世民等. 国内外油气管道检测监测技术发展现状[J]. 石油科技论坛[J]. 2012(2): 30-35
[7]魏书义.国内油气长输管道检测技术发展探析[J]. 硅谷, 2013(6): 56, 99
[8]张仕民,谭桂斌, 朱霄霄等. 油气管道维抢修技术进展[J]. 石油机械, 2011, 39(10): 174-178
[9]梁仁聪, 李爱华, 刘建国. 油气长输管道安全建设与管理探讨[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3, 13(9): 53-55
[10]董奇武, 宋凤英. 浅议油气管道的防腐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