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座谈会领导讲话稿
企业座谈会是一项与企业沟通、为企业服务的措施,是企业了解员工最新政策、反映问题与意见的最好途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企业座谈会领导讲话稿,仅供参考。
企业座谈会领导讲话稿(一):
大家好。我是联合经研公司总经理,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就中小客户问题进行交流。
在中小客户业务这件事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咱们大多数银行还处于探索甚至是应付的阶段,我想这点大家应该不会反对吧?但即便是做应付,也要有个章法,也有个三六九等的问题,应付也有应付出成绩来的嘛!说到这可能我们有些同志就不同意了,说我们行就不是在应付,是真干。可真干就好吗?好难吧?对于中小企业,大家有个共识,就是中小企业资信比较差,开发没有效率,风险大,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所以才“雪拥蓝关马不前”,只能停留在宣传探索甚至有些应付的层面上。但不管是真做还是假做,我们都应该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有些什么工作呢?下面我展开来说一下。
首先来说数据,咱们各家行可能都有一些数据,但是数据比较分散、比较孤立,这应该是申报的时候留下来的吧?另外,各行通过各种渠道也都搜集了一些数据。但做市场分析的话这些数据够用吗?至少是不好用吧?那什么数据有用呢?目前来说,至少应该想办法找一套完整、系统的数据吧?
有了数据就开始做分析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资产、销售收入、利润、负债这些指标来进行排名。但是用这种评先进的方法做贷款行不行呢?后来各家行都做了一些改进,我们也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工作,主要是做财务数据分析,四个能力、12个指标,这么做有一定启发,但这种方法一是涉及到数据可不可靠的问题,二是即便数据可靠了也没有用,因为企业太小了,根本没有能力做抵押担保,解决不了信用缺失的问题。
那怎么突破这个瓶颈呢?
其实大家是做了很多有意尝试的。最初贵州工行就提出了从一般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转变到业务突破口的选择和分析上。广东建行在这个事情上是比较善于思考的。隐型冠军法和产业集群的计算方法就是他们提出来的。深圳民生提的是类银行文件报告,就是要特别增加金融需求分析和金融服务方案。杭州商行提出过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再在区域和规模层面进行二次细分。上海民生提出过从优势行业的上下游,也就是有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进行业务突破。北京民生则从资本关联入手进行中小企业客户选择。今天有咱们北京工行的同志在,北京工行提出过根据企业的成立年限和企业的资本性质来选择企业。这些努力都是好的。
把大家的发现和探索做个归纳,可以发现有个共同点,就是大家的努力都指向行业选择,就是力图在不识别、不改变企业单体信用状况的情况下,主要借助行业运行本身的能量和行业龙头的力量来减轻风险识别难、风险控制难、风险解决难和开发不经济等问题造成的压力,使效率和成本双赢。成功的关键在于批量开发,这样才能收到规模经济、利润覆盖风险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注意到银行都在探索减少审批环节,这是有一定合理成分的,但在企业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单纯减少审批环节,风险就会显得比较大)当然长期来说,像风控机制啊、担保机制、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啊什么的肯定也是需要的,但短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刚才咱们说的这些。
行业选择完了之后,作为银行,要对选择的行业进行投贷,获取利息收入。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对行业进行银行专有分析。比如说,是不是应该分析一下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情况怎么样呢?推而广之像贷款投放量、手续费收入、应收账款等情况是不是也应该分析出来呢?从这个角度来把握行业是不是和银行关系更近?至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吧?
每个行业都是多种指标共存,比例不同形成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就应该是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属性,不同属性的行业要搭配不同的产品和模式,我们姑且把他命名为业务集合的概念。在知道了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之后,接下来,咱们有没有考虑过是从对公业务入手还是从国际业务入手?怎么区分业务的主从关系和搭配关系?这些问题都应该好好研究。
外部分析完了以后,就要结合行里的实际做计划。有了刚才说的这么几条,做计划应该有点意思了吧?以前的计划是怎么结合的呢?是用排版解决的,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内部情况,中间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写起来很难写。如果像现在这么做的话,你知道北京市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客户类型和业务结构了,再结合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想没点心得,没点想法,想不做出计划来都难啊,这个时候做起来应该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果说只有区域经济情况分析、区域行业排名、区域企业排名的话,能做什么呢?只能是把名单分给客户经理去做,什么产品类型啊、产品组合啊、产品方案啊什么的都很难准备好,策划、经验、组织什么都看不出来,客户经理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怎么做。
做到这,基本工作就都做完了。咱们做个总结的话,第一就是先拿数据,一有了数据就要结合银行的工作实际进行专有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再做计划。这些都是基础工作。到这儿就可以开个叉了。
如果是宣传和探索,这么做深化了我们在探索阶段的研究深度,研究成果做出来了,也是一种进展,这个时候做经验总结肯定好,有特点,有内容,有新意,跟原来咱们做官样文章是不是就差别很大了?有共性和概括性
如果真做的话,前面说的这些就是基础和平台,但是不是有这些就够了呢?我们在这个基础上主要应该做什么工作呢?有一个行在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就提过一做模式,二做平台的概念,客户经理有了模式和平台的支撑,工作就比较容易发挥,因此上来说这个概念比较成功。而有的行在探索过程中间,对平台和模式的作用认识不是很充分,抓的不是特别紧,主要靠业务员自己的摸索来实现,由于缺乏(咱们在座的各位领导所能提供的)平台和模式的支撑,业务经理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就是工作局面比较被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平台和模式的问题,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好比当年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后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转变,中间有一个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在这个时候,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第二是要有组织,有安排,有人才。第三呢,咱们现有的人才肯定是不够的,说到这想到刘主席说的,一缺数据,二缺人才,今天咱们全到讨论到了。所以培训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特别是对团队各级主管的培训。
从刚才咱们说到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出总结模式和搭建平台是做中小客户业务的两个关键。那么这个模式和平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个别同志可能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呢?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当时我们和西部某行讨论的结果是:主要的突破方向除了传统对公业务外,第一是从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做好中小企业信贷;第二是为了推动政府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做好贸易融资业务,让该行成为银行系统在西部开发中的标杆;第三是作为向地方政府要好处的理由,通过改善地区金融生态和环境来体现地方政绩,主要是做好品牌和政府关系。第四是借助对口支援关系,以非业务往来为契机,创造业务机会,同时密切银行与两地政府的关系,对总行也有一个向心的呼应作用。这个模式产生的基础除了一般策划的原理,比如说:创新原理、人文原理和造势原理等之外,就是我们提出的“向心理论”与“共振原理”。我们的策划方案主要是让银行以政府为中心、做好政府配套工作策划,以总行为中心、做好总行配套工作策划,以领导为中心、做好领导配套工作策划,还有就是以自身资源为中心,做好对自身资源的策划,最终要实现的就是银行在这几个中心下产生的业务上的共振。大家可以想想,按照这个模式搞的话是不是就能实现一种多赢与长效的工作局面?
如果说大家对平台和模式的问题认同,马上就有一个问题,单靠银行自己的力量目前来看好像还不太够,好像条件还不太充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整合各种力量来实现这个模式和平台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来说,就是要立足本行,按照“向心”的思路,确定几个备选方案,对行内对应的“人脉”资源进行仔细的梳理和分工,根据第一阶段的联系情况,找到突破口。重点是探索推进模式与搭建运作平台。
第二是积极动员总行力量。动员总行力量的好处:一是有效,总行资源丰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二是有利,总行的参与能让总行加强对分行的关注,自然而然地会给与更多支持,比如说特殊优待政策、额外的资金额度和新产品支持等。这对分行未来的发展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既然集团开发、批量开发是做好中小客户业务的关键,我们就应该积极利用好有相关资源的中介机构为银行出谋划策?比如说像我们公司。
工经联本身就是协会的协会,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在咱们银行需要进行如行业、市场、产品、技术和企业等方面培训的时候,都可以发挥工经联的优势。同时在批量客户的组织和推介方面工经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是一。
二来呢,因为历史的原因,工经联和各地经贸委、国资委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这些机构在组织当地企业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是咱们全国政协的副主席徐匡迪同志兼任工经联的会长和工程院的院长,工经联和工程院的配合也比较方便,如果银行需要工程技术方面的培训、咨询、论证、评估,我们可以帮忙联系。
第四我们和金融时报以及新华社等新闻媒体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大家都知道,金融时报跟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系都比较密切。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加强沟通。
以上是我们对大家在中小业务上经验上的一个简要总结,详细的材料都在我们给大家准备的光盘里,我刚才讲的就算是抛砖引玉吧,下面,还是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谢谢。
企业座谈会领导讲话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座谈会,有机会和其他优秀企业学习、交流,同时利用这个机会,我也把山东世达物流的发展情况和一些想法,向各位领导作一下汇报,请各位领导、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山东世达物流于20XX年下半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2亿元,规划 占地面积1000亩,经营业务包括仓储下站、剪切加工、质押监管、零散交易、电子交易、行业资讯和商务办公等。山东世达物流立足于潍坊及周边区域经济能量巨大、机械制造业繁荣、钢材需求量大的实际,选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坊子区,依托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积极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发挥区位辐射能力、配套设施完善和经营理念先进的优势,将建成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服务最全的综合型钢铁物流中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吸引入驻客户500多家,实现钢材年流通量400多万吨,加工量150万吨,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拥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年列入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2010年列入山东省服务业重点扶持项目,同时还是国家行业协会理事会
员单位,国家AAA级物流企业,也是我市钢铁物流行业中唯一的AAA级物流企业。
项目建设以来本着“边建设,边经营”的原则,仓储下站、剪切加工业务先期展开,先后承接了中石油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仓储下站、国家电网线架运输等业务,并与多家钢厂、经销商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业务,近期又与福田模具、凯马汽车等终端用户合作、做好原材料下站、加工和配送服务。到2010年年底,全年共完成仓储下站量60多万吨,钢材开平加工5万多吨,随着配套设施陆续投入使用,现代化管理和服务理念到位,整个物流中心初具规模,行业美誉度和社会知名度良好,为下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推行钢铁、物流等产业振兴规划以来,钢铁物流企业,肩负着产业经济 “调结构、促发展”的重任,快速发展刻不容缓。2011年,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商务办公区、零散交易区以及剩余吊装、加工设备尽早投入使用,加快经营发展。特别是去年12月初,新的市区交通管制范围推行,为下一步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山东世达物流北靠南禁行道路,近邻潍莱高速入口,面临206国道,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近期业务招商和市场招租情况较为顺利,预计明年业务量将有大幅提升,2011年预计完成仓储量120多万吨,订单加工量40多万吨。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做好业务推广和运营,把钢铁物流服务的新概念、新思想不断引入、推广,做到“别人没有我们有,大家都有我做精”。通过自我完善和发展,不仅仅从外延上做好钢厂和终端用户的桥梁,还要不断丰富内涵,延伸到物流融资、行情资讯、电子商务以及期货交割等领域的服务,打造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实现规模化、信息化、多元化、现代化四位一体,建设成一家兼容现货、网上两个交易模式,服务全面、设施一流大型现代化钢铁物流中心。
当然,一个成熟的物流园区,置身于市场需求,服务于经济发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以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都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支持,多位领导百忙中亲临园区点评、指导,帮助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借此机会,我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指导、帮助我们早日把项目做大做强,尽早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欢迎各位领导多来公司检查指导工作,谢谢大家!
企业座谈会领导讲话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
自公司“企业文化”实施以来,效果始终并不理想,最为成功的“企业文化”宣传展示也就是公司的形象标识运用得比较广泛,在今后的公司运作中怎样将公司“企业文化”做得更加丰富,宣传的更为广泛,既促进公司成长,又不断完善公司的文化发展方向,明确公司目标,实现共赢,现在就公司“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宣传与开展谈几点看法。
从公司大方向来说,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产业领域,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快附属企业的附属产品发展的同时;要充分用好社会人才,重新配置企业人才比例,加大创新和智力投资,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公司企业文化执行力度
现如今,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的GDP增长总值与往年增长百分之十几的比例有所下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救市。西安的发展脚步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公司今年的中标总价已经突破了公司历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随着物价的整体提升,公司的成本也不断加大,这就促使公司要想实现利润,就要严格的控制工程成本,既要保障质量,又要厉行节约,同时还要形成一种风气,一种制度,这就要将其灌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有人说“企业文化”是虚的,就是纸上谈兵,那其实是一种偏见与不理解,“企业文化”我个人认为就是公司每个环节、每一个人,每做一项事情的一个标准,即便是一个动作,一套程序都包含在“企业文化”当中,并不是说有了公司的形象标识,统一了员工的制服,就是“企业文化”,那样的理解太狭隘,公司职工目前对“企业文化”的偏见与执行力度不够就是源于此处,公司“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度不够,并不只是宣传没跟上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将“企业文化”实施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就要以公司的员工为主,自上而下的执行,自上而下的实施。打个比方:就拿现如今西安市的市民素质而言,在一九七几年、八几年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市民拿着弹弓打路灯,毁坏市政设施,但是经过近些年西安市政府不断出台了一些政策、制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咱们再看看这一现象几乎已经杜绝了,每一个市民执行了市政府的实施方案,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善,各位不得不想想,现在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自上而下的开始实施了,但是每一位职工是否执行就值得我每一位干部深思熟虑了。
二、公司今后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重点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有自己的远景,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都要有为之奋斗的精神。公司发展到今天,除自身的努力外,也与遇到一个好的机遇分不开,现在这个更好的机遇再一次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今年公司的中标价以及产值是比较乐观的,这就证明了公司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我们的目标要更远大一些,远景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公司“企业文化”也应随着公司的发展做出调整,并进行细化,从《公司企业文化实施方案》所制定的形象徽标、口号以及发展方向等,转变到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制度上来,提升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公司形象,我们从以前的年度亏损到如今的年年盈利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新的方向应当以营利为起点,做大做强为目标,这个远景和目标不仅公司高层要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全体员工都认同,并以此来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以一种“飞蛾扑火”的奉献精神为之奋斗不已。同时企业为实现这一远景的每一个发展步骤和战略都应该是正确的,每一位员工所做的事都应该是正确的,这样,企业才能成功。
下一步,公司“企业文化”要得到新的发展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要加以提升:
1、要提升管理力度。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现在定人定岗的同时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确保人人有岗位,岗岗出效益,细化每个岗位的职责,职工能认真遵守职责,彻底打破职工在国有企业有大锅饭吃的意识。时刻提醒每个岗位的职工,我们的产量还能不能再提高?质量能不能再提高?事故能不能再低?用人能不能再少?单位消耗能不能再降低?公司在改革,其他企业也在改革,大家的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成果上,这样只能坐吃山空。目前公司的状况是令人放心、而不是令人满意。我们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你今年好过了,那明年呢?后年呢?不但领导干部要想,职工也同样要想,时刻要有忧患意识。
2、要加强反思。我们去年一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国家提出的“又快又好”的发展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只是字的顺序变了这么简单吗?我们还要认真考虑如何科学搭配;资本运营在加快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工作要进一步细致和深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业绩不可抹煞,但今天的成绩也只是今天的辉煌,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企业有,部门有,员工也有。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基层单位都有要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薪酬,对得起公司的宏伟远景。
3、要加快创新。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只要你想到了,最终总会做成的,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如何加快创新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公司成立了QC成果创新小组,就是在市政施工方面的技术创新,那么管理创新这一项,就是在公司的改革中不断借鉴、不断思考,一项管理措施失败了,我们现在还能有时间、有机会改正,还能不断探索与尝试。公司如果没有创新的动力,没有创新的机制,是不能实现的。科技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文化的创新,包括公司发展的模式,应该是每一位干部考虑的问题,每一位干部要以战略的思维来认真研究下一阶段的发展。
4、要正确选人用人。如何选择做正确事和把事做对的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我们最缺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一个企业要成为顶级企业,就需要持续引进顶尖人才,人才跟不上,企业就会被淘汰。我们的人才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考核、奖励,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培养人才,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责任。同时加快公司人才可持续培养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主管人事的领导的事情,各个单位的主管、各个部门的主管更是最大的责任人。
现在公司所取得的成绩,在外界看来进步非常显赫,但是我们不能满足,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西安市政行业超一流的企业、未来中国顶级的市政企业。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树立“市政二公司因我而自豪”的坚定信念,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保证公司的发展,让自己成为公司感恩的对象。企业也应该保持员工的收入、福利,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增长,特别是为员工铺好成才的通道,提供一流的环境,让员工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好处,这样才能使公司在不断的创新中,在广大干部职工不断的努力下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向未来中国顶级的施政企业跨出我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