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无道作品的简介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茶的国度。因茶而生的文化,源远流长,广袤深邃,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无道作品的简介,一起来看看。
茶道无道作品的简介
从“茶可清心”到“茶禅一味”,国人不仅以茶为体,参悟修身养性之道,还藉“茶”察人,总结出诸多幽深的人生哲学。所谓“茶经”、“茶道”,说的虽是一些茶性特质,其实处处关涉人性品质,也处处隐喻了国人的生存意趣。廖琪的长篇新作《茶道无道》就是以茶性精神为依托,由茶及人,以茶喻人,从幽暗的历史深处,揭示了国人丰富的人性面貌。
即使是对各路神明或是已经作古的祖宗,逢年过节祭拜时,供坛上也要摆上一盅茶叶。祭拜没用茶,迎宾没用茶,欢聚不用茶,虽不遭人指着鼻子大骂不孝不敬不义,也会遭人几分白眼。功夫茶成了这一带地区最为古老最为独特的文明象征。于是,在香城那条麻石大街的两侧和无数小巷中,都能不时见到带个“茶”字的招牌店额、绸幡旗旌。真可谓十步一茶摊,廿步一茶寮,卅步一茶庄。而且店面绝大多数装饰得古色古香,很有些儒雅气质。“茶铺多过米铺”之于香城,实不为过。
茶道无道的作品评价
就长篇小说的故事肌理而言,《茶道无道》以家族叙事为主线,辅以传奇的手法,展示了粤南秦氏家族几代茶人跌宕沉浮的命运际遇。从秦老太爷到秦老爷再到秦文辉,秦氏家族以经营茶叶而辉煌了半个世纪,不料又因为晚清名流丘逢甲的一套精致茶具,与茶界巨商贾家结下私冤,结果使秦家大院毁之一炬,只有秦文辉父女和罗明理父子逃生而出。为求生存,秦文辉不得不将女儿秦凤丫暂寄患难兄弟罗明理的老家,自己化名丁世昌,流落于潮汕的某个小镇香城,幸得当地名士柳二公相助,开起了“正气茶庄”。十年之后,正气茶庄渐成气候,岂料又卷入“文革”劫难。改革开放之后,秦凤丫继承父业,东山再起,无奈人世沧桑,贪欲横流,致使她历经艰辛的事业再次付诸东流。应该说,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
家族秘传的茶壶、商界争斗的计谋、人性内在的贪婪、欲望本能的冲撞……这些诡秘而又复杂的因素,总是借助特定的历史意志,以令人猝不及防的方式,瞬间爆发出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譬如,那套让秦家屡遭厄运的丘逢甲茶具,却是秦老太爷精心炮制的赝品;貌似忠厚的秦家学徒罗明理,不仅醉奸秦凤丫,还试图利用秦凤丫巧夺合资项目的领导权;为求丁世昌的秘传茶具,茶博士不惜让儿子大头拜师充当卧底,结果导致大头伤残终身;与凤丫同辈的卢细目,出狱后却占有了凤丫的女儿秦秀芽,迫使凤丫认友为婿。这些谜局似的人与事,处处围绕着茶的营生而展开,却又完全违背了“茶道”的基本伦理。可以说,它们是以欲望之道来藐视甚至消解“茶道”,使淡泊宁静的茶道之中,布满了争权夺利、偷梁换柱、尔虞吾诈、欺世盗名等人性陷阱。
古人云:茶者,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之于人,在于“和、敬、清、寂”,在于它能够有效地调节人的身心,使人生远离世俗利益的纠缠,于自得自足之中,同世界达成天然的谐和状态。《茶道无道》在书写那些借茶谋利、以茶博名的盗世之徒的同时,也不忘着力塑造一些真正领悟茶性精神的“茶人”,如丁世昌、柳二公、秦凤丫等。他们虽不乏凡夫俗子的爱恨情仇,也不时遭受功名之诱,但他们更注重茶人的精行俭德,更强调茶性精神的内在修炼。像柳二公,虽算不上是一位正宗的茶人,但他一生不仕,两袖清风,秉公行义,以德服人,由此成为香城一介名士。他与丁世昌互为知己,完全得益于茶性精神的熏染。秦文辉改名丁世昌之后,在香城镇深居简出,与世无争。他所经营的正气茶庄,童叟无欺,力拒奸商之为;当他发现卢细目卖茶作假,便怒斥不已。当他被香城人奉为“茶仙”,不得不与茶博士比试茶艺时,虽也受到虚荣心的驱使,但终究宠辱不惊。他常常说:“茶道就是心,一颗洗涤过的心,一颗清新如镜的心,心清则明”,藉茶为生,以茶正心,茶性与人性,在他的生命中已完全融为一体。即使是“文革”之中,自己的茶庄被毁,他亦不忘将所有积蓄留给凤丫,让她能够日后重修香城牌坊。
秦凤丫同样也深得茶道之真传。自幼寄人篱下且又饱受凌辱的她,虽然常常报人以德却受之以怨,但她并没有以恶制恶,而是每每以宽恕之心化解仇怨。在筹建“中华茶文化一条街”的合资项目中,她既看到了人欲的污浊,又洞悉了贾氏后代的茶人风范,于是果断退出这场利益之争。身为女人,她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但是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她宁愿洁身自好。最后她远赴茶乡,另起炉灶,由茶商成为茶人,开始了全新的奋斗。她可能没有父亲的文化积淀,但她以全部的生命实践了茶道的“精行俭德”。宋徽宗曾以“中澹闲洁,韵高致静”来形容深得茶道之境的高人。《茶道无道》虽立足于民间凡人,却将茶文化渗透在俗世的眼光中,同样也写出了这样的精神人格。
茶道无道的作者介绍
廖琪,1953年11月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文学创作一级。己出版长篇小说《燃情经历》、《东方玛利亚》、《小镇纪事》,中短篇小说集《茶仙》、《等待判决的爱》,长篇传记文学《庄世平传》、报告文学集《南粤之春》、《大地保护神》、《水龙吟》、《胆剑篇》等。其中,《庄世平传》已连续出版六次,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2004年拍摄完成五集电视专题片《庄世平》并在海内外发行。出版和发表的作品达5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