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历史学习方法
导语: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八年级历史学习方法的文章,希望您喜欢阅读:
一、研究课标,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在复习期间,教师应该重新学习课标,研究《课标解读》,让自己更加明确课标的要求以及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可能出什么类型的题,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系统复习。
例如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是:对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现象有所了解,同时又要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近代中国呈现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能力目标:一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习阅读和整理历史资料;二是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即以历史的客观的眼光理解、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情感目标是: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通过重新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同中国古代史相比,中国近代史的能力和情感目标都有所提高。
教师重新学习课标的目的是要让自己更好地把握考试的大方向,同时也先考考自己是否达到课标要求。只有我们自己理解透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
二、依据课标,明确知识点
1、明确课标层次要求
开学之初我们就已经给学生下发了课标,要求学生裁好后贴在每一课教材的前面。复习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会看课标。了解哪些是识记层次的,哪些是理解层次的,哪些是运用层次的,并在课标中标注出来。例如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的课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识记层次);“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运用层次)。同时要求学生将理解、运用层次的课标内容用荧光笔划下来,以引起学生重视,因为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问答题都可能从这类知识点中出题。
2、逐一明确课标内容,了解知识掌握的程度。
我将八上的课标及相对应的史实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复习时,让学生将课标和史实一一对应,从而加深对课标的理解。对识记层次的内容,例如第15课“知道南昌起义”,只要求学生掌握时间:1927年8月1日;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即可。在识记层次的内容中,学生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时间、人物、事件、意义用彩笔标注出来,便于学生考试时快速找到并掌握基本史实。
对理解、运用层次的课标内容,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基本史实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例如第一单元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危害,课标要求程度都较高,或“认识”、或 “说明”、或“分析”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而教材对此写得比较简略。因此在明确知识点时,我重点将这样的内容作了相应的补充,根据今年中考试题的模式,结合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例如第4课《马关条约》,课标要求“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教材相关内容只有两句话“《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如何体现大大加深,教师应结合主要内容加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赔款数额增加,加重了人民负担,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3)通商口岸已由东南沿海地区进入到中国最富裕地区,便于侵略者掠夺财富。(4)允许开厂便利日本掠夺原料、劳动力、倾销工业品,沉重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再例如第24课课标内容中有一条“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材上根本没有提及,极易出现知识漏洞。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及时补充说明:(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进步的、正义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等。
通过明确知识点,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整准确地说出每一条课标要求的内容,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
三、理清线索,融汇贯通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明确基本史实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规律,揭示各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我复习时先按单元进行复习,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明确各单元主题是什么,各知识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彼此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必须抄写在书上(各校中考复习一直都这么进行)。
比如第一单元的主线就是四次侵华战争、三个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我是以一个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和整理的。第二单元的主线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深重的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索,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探索中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单元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比重相对较大,应引起教师注意。
现在考试试题越来越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因此在复习时我们也要将相互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专题复习。例如将中国近代史分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两条线进行归纳整理;将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归纳在一起;比较《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点等等。
四、精选习题,举一反三
许多学生一看初二是开卷考试,而且老师都将课标内容整理得非常详细,就乐观地认为不用背了,考试时将这些答案拿出来,再翻翻书就搞定了。为了转变他们这种观念,我特意做了一个测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完一套题,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老师发的课标及答案、导航。当然这套题是比较难的,有许多综合性题。结果可想而知,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在事实面前,学生终于明白开卷考试不是那么简单。它不仅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知识的灵活运用,考察学习能力,它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答题技巧。
现在复习时间有限,不允许我们搞题海战术做大量习题。我的做法是精心选择典型习题,从不同侧面指导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例如有关长征的识图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类型题加以训练:(1)出示教材“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回答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要教会学生先根据图例信息,判断这是什么图,再结合长征史实与图中所示内容回答长征的时间、主要路线、重要战役、会师地点、胜利意义、革命的曲折艰难、长征精神等知识。(2)出示飞夺泸定桥、过草地两幅图,①请你为两幅图命名。②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何体会?③你还能举出与之有关的哪些事例?这两道题虽然问法不一样,但考察的史实基本上是相同的。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只要掌握答题方法,你就能举一反三,顺利找到相关答案。
五、复习计划及课时安排
复习课共计七课时,每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复习第一、第三单元(知识网络穿线、导航习题精选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网络穿线、导航习题精选练习)
第三课时 复习第四、五单元(知识网络穿线、导航习题精选练习)
第四课时 专题复习(知识整合)
第五课时 专项习题练习及答题技巧指导(辨析题、材料分析题、识图题)
第六课时 专项习题练习及答题技巧指导(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
第七课时 答一套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