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书法作品赏析

2017-06-02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米芾在书法的造诣上非常之高。书法作品更是价值千金。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1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2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米芾个人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鉴定家、收藏家。米芾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行书的笔画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不像楷书那样一笔一画的规规矩矩,也不像草书那样连绵地龙腾虎跃,书写方便,易识而流美,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性情,是可读性与欣赏性都较好的书体,深为人们所喜爱。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楷书如人站立,草书如人跑步,而行书则如人行走,这种如人行走的速度感,形成了行书的基本特色。“行走”速度较慢而接近楷书的,叫做“行楷”、“楷行”或“真行”;“行走”速度较快而接近草书的,叫做“行草”或“草行”。

因为这个“速度”的关系,便产生了行书笔画方面的一系列特点,清代宋曹所说:“所谓行者,即真书之稍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循圆,乃楷隶之捷也。”

现将其中几个主要特点分述于下:

一、出锋。行书因行笔加快,点画之间的承接关系也就随之加强,其收笔处也往往在奔向下一笔时将笔锋带出,而在承接起笔时往往顺势落下,笔锋也往往露出,从而增强了笔画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这正是行书比楷书“稍纵”的地方,也是行书显得活泼的一个因素。落笔出锋,因趁上笔之势,虽出锋而有逆势,切忌平卧顺出。

二、牵丝。行书书写速度的增快,原来存在于楷书笔画之间的虚无笔迹,便在比较放纵的运笔过程中在纸面上部分地显现出来,形成细细的“牵丝”,俗谓之“连笔”。连笔的态势如“云行水流”,增强了韵律感。应该注意的是,牵丝是率意书写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物,不可故意造作,一般要比正式的笔画细一些,这样“秾纤间出”,主次分明,也增加粗细对比变化的美感。

三、圆转。书写速度的增快,必然是“离方循圆”,表现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转角之处,多用圆转,少用方折。但在圆转时,仍然需要驻笔提按,以使圆转之中隐含方折之意,才不致软弱无力。

四、省略。行书求“捷”的另一结果是从“略”。从略的方式,一是以点代画,以长点代捺;二是连笔的结果所出现的以简代繁;三是删去某些次要的笔画,也就是俗称的“减笔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