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活动演讲稿3篇

2016-11-10

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因此国际湿地组织自1996年确定世界湿地日,这天世界各国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世界湿地日活动演讲稿。仅供参考。

世界湿地日活动演讲稿一:

尊敬的张思卿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世界湿地日”快要到来,我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公约》秘书处在这里共同举办庆祝活动,就是要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呼唤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和支持湿地保护。国际社会确定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为了渔业的明天—湿地支撑着渔业的健康发展”,这彰显了湿地不仅对生态、而且对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今天张思卿副主席在百忙之中光临庆祝活动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工作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是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全国湿地总面积约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事业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湿地保护工作逐年得到加强。2000年,国务院17个部门颁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年,将湿地保护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六大林业重点建设工程。2002年,组织了中国湿地保护战略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将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的重要任务来抓。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和三江源湿地保护的专项规划。2006年,国家把湿地保护列入“十一五”建设重点并启动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这些重大措施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湿地保护。

二是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各地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水源保护区、海洋功能特别保护区、湿地多用途管制区、湿地野生动物禁猎区、湿地公园、湿地风景名胜区等多种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其中,仅湿地自然保护区就建立470多处,使45%约1700多万公顷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严格保护。随着湿地保护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三是湿地保护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和青海三江源湿地保护工程等两大专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通过工程实施,布局了一批湿地保护、恢复项目,有力的促进了重点区域的治理。此外,国家相继启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调配等一批相关重点工程与湿地专项工程互为补充,不仅有力促进了重点湿地区域的保护,而且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共同带动了面上湿地保护的发展。

四是湿地保护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将湿地保护纳入立法计划,启动了湿地立法工作,一批重要湿地省份也已制定颁布了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依法保护管理湿地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制止侵占破坏湿地、限制无序开发湿地、鼓励合理利用湿地以及湿地生态补偿、湿地生态用水、湿地用途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五是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坚持不懈的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湿地保护意识显著提高。过去人们把湿地看成是荒滩、荒水、荒地,现在认识到湿地是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效益的自然生态系统,认识的飞跃为湿地保护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湿地,爱护湿地,支持湿地保护事业。

六是我国湿地保护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重视保护,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义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国家林业局“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2004年湿地国际组织将首个“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2005年中国当选为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成员国。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湿地保护仅仅是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的趋势还没有遏制,湿地围垦、改造、污染、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过度掠夺生物资源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还很严重。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湿地保护起步较晚,我们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湿地保护事业发展步伐。

二、进一步认识湿地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切实维护和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既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也是最具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加强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参与和影响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湿地是野生生物的家园,我国湿地孕育着2200多种野生植物和1770多种野生动物,没有湿地许多物种和基因资源将不复存在。湿地是天然水库,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水循环功能,失去湿地就丧失了水源与水资源。湿地是“自然之肾”,对于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地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具有调洪蓄水、抵御风暴、预防侵蚀、抗御干旱、调节气候等功能,在预防和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滨海红树林湿地充分显示其对抵御自然灾害的巨大作用。科学研究证明湿地与森林一样,具有强大的固碳功能,在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维护一个良好的、功能强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保障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湿地具有丰富的提供物产功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湿地在发挥强大的生态功能的同时,还为人类提供粮食、肉食、药材、能源及工业原料,被誉为资源宝库。湿地产品中的粮食以及纤维等原材料可被直接食用或作为加工原料,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来源。湿地供应的清洁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须资源,健康的湿地为人类饮水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湿地还提供食盐、天然碱、稀有金属等工业原料和化石燃料,支持着工业发展和能源的需求。内陆湖泊、滨海湿地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地,蕴含巨大的渔业发展潜力,鱼类产品已成为我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我国数亿人口依赖着湿地生存和发展,湿地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资源。

(三)湿地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孕育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湿地孕育了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湿地具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孕育了宗教、民俗、音乐等湿地文化。许多湖泊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圣湖”和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蕴涵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当今世界,代表着现代文明的都市基本上都坐落在湿地周围,经济繁荣的区域也多分布在三角洲和沿海地区。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耐人欣赏的野生动植物,成为人们休闲旅游、陶冶情操、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和弘扬生态文化的向往之地。湿地保留并传承着物质与非物质的湿地文化,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某种意义讲没有湿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我国湿地保护推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保护和改善生态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做好湿地保护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功能这一核心,全面推进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湿地合理利用示范以及湿地管护能力建设,到2010年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

(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现有湿地的保护。要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湿地资源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建立自然保护区、禁猎区、湿地公园、湿地多功能利用管制区等多种形式,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要认真实施湿地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要抓紧编制和组织实施各省区市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加快湿地保护进程。要适应湿地保护形势任务的要求,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全面查清我国的湿地现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湿地恢复,扩大湿地面积和提高湿地功能。在加强现有湿地保护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湿地恢复。对有条件恢复的区域,要积极恢复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对功能退化严重的湿地,要积极采取水资源调配、污染控制、生物资源发展等综合措施进行科学修复,努力恢复湿地功能。要将湿地恢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湿地保护规划,加强对湿地恢复技术和湿地用水、生态补水等相关政策的研究,积极抓好一批湿地恢复试点,促进湿地恢复工作。

(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提高湿地的多元效益。湿地具有多种属性与功能,社会对湿地有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将两者科学的结合才能实现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要树立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理念,积极探索和推广在保护中科学合理利用,在科学合理利用中巩固保护成果的模式和机制,把湿地保护引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尤其要总结探索保护湿地实体资源,利用湿地景观等非实体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

(四)强化制度和机制建设,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保障。要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立法,抓紧制定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和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促进依法保护管理湿地。要研究建立并完善湿地确权管理、开发占用控制、补偿恢复,以及湿地保护检查、考核、奖惩等相关政策与制度,建立健全部门间湿地保护管理的合作机制,以及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机制,共同协调配合强化湿地保护。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湿地保护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常抓不懈。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要重视和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湿地公约》。我国是《湿地公约》成员国,要重视和做好履约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公约事务,认真做好境内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要注意虚心向各国学习,注重将国际经验与国内湿地保护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要根据我国湿地保护的需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服务于我国的湿地保护。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湿地保护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造福人类的事业,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努力将我国的湿地保护推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世界湿地日活动演讲稿二:

一元初始,万象更新。值此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今天,我们十分荣幸迎来了2016年世界湿地日贵州草海宣传活动在美丽的“百鸟之都、阳光之城”隆重举行,这对我县来说,无疑是大好事,大喜事,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各部门对草海湿地保护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在此,受中共毕节市委常委、自治县委杨兴友书记的委托,我谨代表XX县自治县四大班子和全县140万各族人民群众,向莅临我县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县自治县是贵州的西大门,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众多的县,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2015年末总人口140.32万人,是全省唯一以彝、回、苗三个民族自治的县。县内深邃悠久的历史、古朴神秘的多元文化、独具魅力的高原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冬暖夏凉的阳光之城、人鸟和谐的草海湿地、宽阔粗犷的“百草坪”、惠泽八方的“四江源”,构成了贵州西线的重要风景线,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全县资源蕴藏丰富,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商业贸易物流畅通,环境优良,商机无限,是投资开发的黄金宝地。

自2009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对XX县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在国家层面将XX县确定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后,县委、政府抢抓机遇,以“XX县试点”为契机,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名位居全省15位,在2009年的基础上进了39位,在2010年的基础上进了6位。实现生产总值79.73亿元,同比增长24.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115.9%;财政总收入完成 10.3亿元,同比增长60.44%;招商引资签约资金374.5亿元,到位资金70.5亿元,同比增长178.4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4174元,同比增加2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089元,同比增加1023元。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生命摇篮”之美誉。我县境内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也是我国三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为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保护区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常年保持在25平方公里以上,以水草繁茂而得名,湖内生物资源丰富,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被誉为镶嵌在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到草海越冬的鸟类达222余种、10万余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金雕、黑鹤、白尾海雕等,素有“鸟的王国”的美誉,是全球十佳湖泊观鸟区之一,是冬春观鸟,夏秋避暑的最佳选择地,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为宝贵的生态和旅游资源。

多年以来,我县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把高原明珠草海保护好、建设好,早日造福人类”的重要指示和各级领导对草海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作出的批示精神,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XX县试点”新机遇,着力对草海周边的植被进行恢复,认真制定《草海旅游总体规划》,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和谐保护区,全面推进了草海湿地保护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树立草海的崭新形象,加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的原则,我县引进了重庆伊卓实业集团建设草海国际养生基地,依托“草海”这一品牌,打造集生态度假、休闲旅游、贸易、农副产品加工及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精品区,使草海真正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旅游胜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今年世界湿地日宣传主题为“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口号是“湿地旅游,一种美妙的体验”。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湿地旅游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亦有利于人类健康和丰富生态系统,对保护生物多样化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宣传,树立全民保护意识,依法保护草海,进一步加大草海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综合治理力度,科学合理利用草海湿地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湿地旅游,提高草海湿地的多元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世界湿地日活动演讲稿三:

数以千计的红嘴鸥在昆明城内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的野鸭、黑颈鹤在拉萨市里悠然自得,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成双成对地出现在荣成市郊„„每年冬季,这些美丽的“天外来客”总是不约而至,市民们或驻足远观,或走近喂食,与可爱的鸟儿共享自然。上述城市为何如此幸运?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几个城市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湿地。昆明市的翠湖,布达拉宫后面的高原草泽,荣成市边上的浅水湖,提供了鸟儿们所需要的食物,成为它们理想的越冬场所。

湿地的独特价值远远不止于此。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人类才真正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等在内的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的双重特性,使湿地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它是富饶的物种基因库,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因此,人们将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并确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世界上居加、美、俄之后的第四个湿地大国。由于经济落后、认识滞后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湿地在上个世纪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锐减,该地区调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洪灾危害加剧;肆意排放污水使滇池、巢湖、太湖和海河、辽河等河湖的污染积重难返,这些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保护力度后来居上。目前我国约有40%的天然湿地被纳入管护范围,许多濒临干涸的湿地重新焕发生机,退田还湖使洞庭湖、鄱阳湖的面积开始由小变大„„

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有限的水土资源,使湿地保护还面临着严峻的长期挑战。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力度薄弱,侵占、破坏湿地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沼泽滩涂原无用,而今始知“肾”珍贵。在我们日益关注自己的肾脏、想方设法“补肾”的时候,莫忘了保护“地球之肾”!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