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非语言表达”的恰当运用
非语言交际包括四个手段: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1]运用好“非语言表达”,有助于表情达意和更好地传递信息。
1.体态语
体态语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手段和表现形式,也是形象思维的工具之一。它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它可以加强、补充有声语言的表达,并使语言信息具体化。体态语在人体上最有表现力的部位是眼睛、面部、手和上肢。
眼睛:无论是面对交流对象,还是黑洞洞的镜头,主持人都要以目光的静态和动态交替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要注意捕捉观众的眼语,灵敏而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反应,以促进传播和交流更好地进行。
面部:主持人不能为了微笑而微笑,如果不从语境的需要出发,无法打动观众。主持人应正确地把握语境,鲜明而又准确地传递各种感情。
手和上肢:很多主持人经验不足,一到台上手就不知道往哪里放好,要不僵硬地保持不变,要不就是不自然地乱动,严重干扰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无论处于静态还是动态,手指都不要僵硬地并拢在一起,也不可张开五指,而应放松地靠拢,才显得舒展、自然。手和上肢配合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动作,很多主持人笑称自己的动作是“搬砖式”,双手就像搬砖块一样,从一边到另一边;一块搬完,搬第二块,如此反复。此招式一般用来表示时间的延续或者是事情的经过。有的主持人是“切菜式”,就是单手在空中连续做几个空切的动作,此招式一般和感叹句连用,相当于动作中的感叹词,也可以表示分类。
2.副语言
副语言是语言的着色剂,包括了停顿、沉默和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它也是一种信息载体,包含了主持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和看法。一般副语言是和体态语一起出现并配合使用的,和体态语相辅相成,凸显出主持人的态度和立场。
有些主持人非常懂得利用副语言来为节目的内容服务。央视2套《马斌读报》的主持人马斌,在节目中常常会利用一些感叹词,或叹息或褒奖,给人态度鲜明的感觉。江苏城市频道的主持人孟非,在《零距离》的评论中经常会运用一些停顿和沉默,来强化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副语言的使用和主持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放松的心态、强烈的播讲愿望是激发副语言的内在动力。
3.环境语
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如衣着、化妆、背景、灯光、颜色等,节目演播室的装修要考虑到主持人的风格及节目的类型。
化妆及服饰:在节目中,如果主持人想带给受众欢乐轻松的感觉,最好选用颜色鲜艳的休闲装;如果节目内容严肃,主持人最好穿正装。
背景:北京电视台《第七日》节目的现场背景曾经是黑白两色,主持人元元在主持节目时,播放轻松有趣的话题就站在白色的背景一边;播放沉重的或者灾难性的话题时,就站到黑色的背景一边,有效地利用了背景颜色的暗示作用来传递情感和信息。
灯光、音效等:虽然主持人对此不能有太多的掌控,但是,一定要和灯光、音效人员密切合作,以求达到最佳的播出效果。
日常利用“非语言表达”增强传播的效果,主持人要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在镜头前控制情绪,慢慢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到收放自如。另外,不要忽视外部技巧的学习。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磨练自己合乎规范的体态语,让镜头前和生活中的体态语达到和谐统一;多给别人讲故事,运用副语言让自己的讲述更加吸引受众;懂得一些化妆知识,学会搭配服装。
注释:
[1]毕万继.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