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的IPO思维是什么

2016-11-12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IPO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从方方面面进行充分的准备,那么很可能,令企业兴奋不已的IPO会成为一个能带来短暂繁荣的肥皂泡,只能让企业绽放瞬时的华彩。例子举不胜举。看看A股的上市公司,有多少企业在IPO后第一年实现腾飞,两三年后就业绩下降,接下来就陷入亏损?有多少企业上市后短短几年,就被ST、PT?

既然IPO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能力,那么,CEO们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的CEO,对IPO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在 IPO之前,CEO应该有怎样的思维转型,并要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做好什么样的准备?IPO之后,以资本市场为踏板,企业要想获得自己期望的全新发展,实现质的提升,应该施行哪些行之有效的变革?

IPO是最贵的筹资方式

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为融资问题绞尽脑汁。但是,IPO是否是所有企业最好、最适宜的融资方式?对IPO怀着热切期望的企业领导者,都应该认真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IPO融来的资金的确无须付息,但众所周知,发行股票,是把企业的权益资本,也就是股权发给投资者。权益资本最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投机性很强,如果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投资者就会抛售企业的股票。目前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权益资本的最低回报率要在15%以上,因为,股东的投资需要补偿其机会成本,同时股东还要以高的回报来补偿可能的投资风险,事实上,新兴市场上,股东要求的回报率更高。但债务投资要求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因此放弃了更高的回报的要求,回报率远远低于15%。从这个意义上讲,发行股票是最贵的筹资方式,其成本远高于债务资本。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资产的盈利性,根本无法支撑这么昂贵的成本,这正是许多企业在IPO不久就陷入亏损,或者申请退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