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者故事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创业成功者故事。
创业成功者故事1:刘永好的创业史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饲料之前,刘永好在孵鹌鹑蛋;在卖鹌鹑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师。
下班之余,刘永好和另外三个兄弟在自家阳台上养起鹌鹑,并售卖鹌鹑蛋。当时的他们没有想到四年后将会成为足以笑傲世界市场的鹌鹑大王。
到1986年专做猪饲料之前,他们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后来又在东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桥的时候,刘永好的母亲坐镇店中,他们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销售。到后来母亲去世的时候,刘永好他们才知道兄弟们富了以后给母亲的钱全被老人捐给了青石桥的乡亲。
东风农贸市场的店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那时候,店里每天的存货都有鹌鹑蛋数十万只。养殖场也是刘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养鹌鹑。他们自己的养殖场年产鹌鹑15万只,而整个县最高峰时养殖鹌鹑达到1000万只。
当鹌鹑养殖的瓶颈到来的时候,刘家四兄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身投向了后来让他们功成名就的饲料行业。
《希望》本是养殖场的名字,转做饲料之后,他们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资研发的猪饲料。
1987年,研发建厂一共投资了800万元。他们将养殖场的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两年之后,希望牌饲料推向市场。三个月之后,销量追上当时国内饲料霸主—-正大。
价格战一触即发,两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价,希望立马反击,再降。你来我往的过招之后,正大败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变。盟主地位离希望越来越近。
分家后开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团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刘永好和刘永行负责去各地建立分厂。他们将集团股份一分为四,每人各占百分之二十五。
这几年里,刘永好作为杰出企业家的代表,开始活跃在一个论坛活动中。他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一张人际网络就此埋下伏笔。
1993年,刘永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当年10月,他又被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协会议上发出提案,建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家投资的银行。
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刘永好为集团建立分公司的业务也没有落下来。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刘永行在全国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来临。兄弟四人从集团分离出来,分别去组建各自的公司。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刘永行创立东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他以350亿身家名列第七。刘永美创立华西希望公司。刘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刘永好的议案得到批准,民生银行成立。1999年,刘永好以1.86亿的资金陆续收购民生银行股份,成为最大股东。而在1982年创业初期,他们想从银行贷款1000元却被拒绝。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后,新希望集团下的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登陆A股市场。
跟随刘永好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是一个动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经常就是盒饭,一群人一起吃,他总是第一个吃完,并且不留一个饭粒。王石说他不能总是一副赚钱机器的模样,而应该慢下来培养一些特长爱好。
根据新希望集团网站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团注册资本8亿元,总资产299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510亿元。
刘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团已经延伸至4个领域: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房产与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与投资。农牧与食品领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类通过ST宝硕登陆资本市场;金融类则有民生银行作为后盾。
2010年,刘永好重组新希望股份的计划甫一公布,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的蓝图迅速激荡了市场。沉寂已久的股价在三个月内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组的进程在持续推进。六十岁的刘永好仍然像一台加满了油的发动机,他说他的时间一分为三:“1/3用来处理新希望集团内部关键性问题;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以及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的建议;另外的1/3即用来学习和研究企业发展问题。”
新希望蓝图
今天的新希望集团就像一艘航空母舰,旗下拥有400多家企业。猪肉、禽类以及乳业三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主推农牧业发展,刘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
全产业链,产融结合,这俨然就是刘永好固若金汤的商业帝国。
他记得第一次面临危机,一张10万个鸡仔的订单就犹如一场灭顶之灾。
1984年,一个农户向刘家四兄弟下了张订单,需要10万只小鸡。这简直就是突如其来的馅饼,他们第一次接到这样的“巨额”生意。
四个人兴奋地借了一笔钱,购买10万个种蛋,准备孵出小鸡后一次性卖出去。
打击来得太突然。交出2万只小鸡后,农户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艰难的抉择之后,他们决定捡起这个烂摊子。
兄弟四人连夜编好竹筐,第二天就蹬着自行车把小鸡运到农贸市场去卖。以前,刘永好站在讲台上,手执教鞭。现在他挑着竹筐,费尽口舌只为得到一小块地方可以当一个小贩。
8万只小鸡就这样全都卖了出去。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十年过去,刘永好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建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家出资,并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对此时乃至以后的刘永好来说,寻常招式已再难伤他分毫。
民生银行设立,刘永好连续三届担任副董事长。
2006年在董事会选举中,刘永好意外落马,无缘董事会。而泛海控股集团的卢志强一举取代刘永好的位置,成为副董事长。
高处不胜寒。对功成名就后的刘永好来说,他面对的人是鲁冠球、王石、卢志强、张宏伟,亦对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银行定向增发。刘永好斥资37亿认购4.1亿股,持有增发后股本超过10%。两年后,他顺利重返董事会,再次担任副董事长。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银行的记录不过只是浮光掠影。刘永好的收购行为跨越整个中国,直到他终于完成产业链整合,向着心中的终极目标不断接近。
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四兄弟,卖了自行车、家当才凑了1000元开始创业。到今年,年纪最小的刘永好也已经66岁。而他们四人的身家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千亿。
再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刘永好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做企业,就好像综艺节目中的孤岛生存游戏。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独木舟上行走,没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关键时候跑不动,被老虎、狮子吃了。总之,竞争就是这样的,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是明确的,所以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倒下去也没有什么可惜,因为他知道自己坚持不了。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例子,从独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过来非常地难。”
“和30年前相比,如今的创业环境很不一样。我创业那会儿,只要敢于去做,搞什么都可以很赚钱,因为整个市场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不一样了,市场总体是过剩的,创业者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把创业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创业,就是要有梦想有目标,然后朝着这个梦想和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学会和一帮人一起奋斗。”
创业成功者故事2:80后种多肉植物 淘宝网售月入两三万
发现商机
谈起经营多肉植物的历程,王义波指他是从爱好中发现商机的。2009年,在日本定居的姐姐带了一盆多肉植物送给王义波,刚见到肉肉的王义波一下子就被其呆萌呆萌的造型吸引住了。随肉肉的长大,原来的花盆已经容纳不下。为了让这棵小植物生长得更好,王义波掰下几片叶子分栽在一个个小盆里。过了几天,他惊喜发现这些小家伙生根发芽了,不禁感叹到肉肉生命力之顽强。后来,王义波只要一去花市场看到肉肉就会买几盆回来,家里的阳台变成了一个小型盆景园。
在养肉过程中,王义波发现多肉植物市场在文登当地还是空缺,於是他决定辞去楼盘销售的工作,投资了30多万元开始养肉,并开了一家淘宝网店。
苦学摄影吸引生意
由于多肉植物种植地在农村,位置偏僻,所以大部分订单来自网上,虽然植物被照顾得很好,搭配出的盆栽亦很好看,但摄影设备和技术总是略欠一筹,所以起初网店并没有为王义波带来很多顾客。为了改进照片技术,王义波买来了单反相机,苦学摄影技术。慢慢地他的淘宝店多起了各种小清新的肉肉照,为他带来不少订单,附近有些顾客还亲自开车到他的肉肉花棚采肉。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王义波的淘宝网店目前每月能为他带来2万元至3万元的收入。
然而,去年8月连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让露天花园的肉肉死了不少。看一个个死去的肉肉,王义波心里很是难受。他吸取教训,搭起一个大棚,为肉肉遮风挡雨。
王义波表示,其实我们烟威地区是很适合养肉肉的,这里昼夜温差大,能自然形成好看的颜色,南方虽然温度恒温长得快,但是没有昼夜的温差,长的就不如这边好看。他拿起一盆高约40厘米左右的魔法师指,你看这盆魔法师长得多高贵、典雅,曾经有一个人出1000元要买,我没有卖,因为肉肉的生长期是相当长的,像这盆可是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长成。
“我现在主要是感觉‘供不应求’,母本不能卖,幼本长的又很慢,网上销售很多时候客人要看上的,我还不能卖,很影响我的销售额和信誉。”王义波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义波查阅了很多‘养肉’书籍,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闲暇时间就和‘肉友’讨论,终于找到了肉肉生长瓶颈的‘突破口’。原来王义波一直用的是家乡的土壤种的,这种土壤里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珍珠岩,透气性差,并且含有的水分、养分少,不适合“肉肉”生长,所以长的很慢。为了配出适合“肉肉”生长的土壤,王义波还从丹麦进口土壤,把含有珍珠岩、桎石、泥炭的土壤配在一起,营造出松软、透气、保水的土质。虽然进口土壤成本高了,但是王义波感觉这样还是值得的。
打造“肉肉”养殖基地
订单多了以后,花棚里的肉肉量已经跟不上订单量了,登门求“肉”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让王义波看到了“肉肉”市场的潜力,于是下定决心投资200万建造他的“肉肉自动养殖大棚”。
“温度、光照、土壤是‘肉肉’成长的关键因素。现在正在筹建的肉肉大棚占地约6亩,里面安装上自动喷水器、自动控温器等一系列自动设备来控制这三大要素,帮助‘肉肉’更好的生长。”王义波说。
随着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作为“文艺范”、“小清新”代表的多肉植物不仅霸占了白领的心,也被广泛地应用在节日、婚礼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给人们带去些许快乐的气氛。
王义波说:“其实肉肉在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已经流行一二百年了,在我国也就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在国外,多肉咖啡厅、多肉圣诞树、多肉墙、多肉组合礼盒、多肉手捧鲜花等一系列的‘多肉主题’充斥着人们小资情调的生活。下一步,我想带领多肉植物抢占婚庆市场,用多肉植物布置婚礼现场,或将多肉盆栽设计成婚礼伴手礼送出去。以前婚礼上的鲜花几天就干死了,而多肉植物还可以放在盆里继续生长,把‘喜气’带到亲朋好友家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多肉植物。
创业成功者故事3:大学生辞职回乡卖汤粉 想做品牌连锁店
小店忙碌
过饭点才能休息下
汤粉店的面积不大,里面摆放着几张桌子。下午2点多,店内只有两三位客人。店里头是一个小厨房,厨房里放着一个烫粉的煲和一个汤煲,灶台上还摆放着几个装有不同熟食的小煲。廖锦城正忙着烫粉,粉烫好后放进一个大碗,然后加各种料:肉丸、红烧猪脚、卤牛肉等,手势很熟练。汤粉配好料用托盘端出来,放在客人面前。
门口走进一位女子,廖锦城很热情地与她打招呼,问清楚女子要吃什么后,廖锦城又走进厨房忙开了。“来这里吃汤粉的很多是熟客,有时候桌子都不够坐,两三个人都忙不停。只有过了饭点,才能稍微休息一下。”廖锦城说。
放弃大城市
回乡创业碰壁
鼻梁上架着一副粗框眼镜,1984年出生的廖锦城看起来感觉很沉稳。廖锦城是博罗石坝镇埔贝村人,高中时,一家人搬到县城。后来他考上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学工业设计。毕业后便去深圳做手机设计,干了一年,他又跑到上海一家设计公司从事汽车外观设计工作,为客车、汽车做设计项目,当时还参与过江淮客车设计。在上海呆了3年,廖锦城有些坐不住了。
待在大城市里,公司待遇也不错,为什么会想放弃这份工作呢?廖锦城说,汽车行业看起来虽然高大上,但实际上局限性很大。做汽车设计的周期很长,一般在3~5年。从中国的汽车行情来看,最现实的问题是,即便设计出好的产品,制作工艺是否能达到设计效果还不一定,如此一来,设计的地位变得有些尴尬。
“别人不会因为产品漂亮而买你的产品,却会因为不漂亮而不买你的产品。”廖锦城深知自己无法改变一个行业的状况。虽说一个行业也许会在10年、20年里有所改变,但他不想等。
2010年,他辞职了,打算回家创业。廖锦城的父亲曾做过乡村厨师,来到博罗县城后,便开始卖肉丸,还经营了一家汤粉店。廖锦城发现,吃肉丸汤粉时,很多人喜欢蘸辣椒酱。店里的辣椒酱是父亲做好配给客人吃的,廖锦城觉得味道不错,想着如果加以改进,绝对有销路。于是,他打算做一款能上市销售的辣椒酱。
怀抱着美好的设想,廖锦城一边张罗着申请相关证件,一边在县城附近租下一间厂房,并且还购买了制作辣椒酱的设备,同时他还不断地完善辣椒酱的味道,得到众人满意的答复后,他也信心倍增。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相关证件迟迟没有申请下来。
用心经营小店
收入稳定“野心”不小
“当时真是经验不足,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以至于证件没有办成。”办厂生产辣椒酱的设想搁浅了。2013年,廖锦城将精力转向了开一家主打麻陂肉丸的汤粉店。廖锦城说,石坝很早以前也有人做肉丸,但不及麻陂肉丸出名。麻陂肉丸属于博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
如今,廖锦城和妻子用心经营着这个小店。每天早上四五点,新鲜猪肉送上门来,他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肉丸。以前,廖锦城都在自己店里制作肉丸,去年宝宝出生后,担心机器运作吵到宝宝睡觉,廖锦城便到家人开的另外一家汤粉店里打肉丸。两家店每天都要做出近100公斤肉丸。每天,廖锦城和妻子从早上6点开始营业,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关店。夫妻俩吃住都在店里,厨房边有一条楼梯可以通到2楼休息。
“人少时,我们就轮流上楼休息。”廖锦城的妻子临产当天早上还在店里干活。孩子出生后,妻子要休息,廖锦城就请人到店里帮忙打扫卫生、端碗,自己就负责烫粉、煮面等。现在孩子1岁了,夫妻俩又忙着打理店铺。孩子睡着时,两人在楼下忙活,还得时刻留意楼上是否有孩子哭声,不时要派一个人上楼查看孩子的情况。
“因为是家族的连锁店,市场认知度还比较高,刚开业生意就不错。现在每天都有大概200人来光顾,基本上都是熟客。”廖锦城说,自己创业比较累,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但收入比较稳定,日子过得还不错。
读了4年大学回来开一家小汤粉店,会不会有些大材小用了?廖锦城说:“一个人做什么不要紧,关键是看你怎么做。”廖锦城说未来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和努力的方向。“年轻人都是想做事业的。我想把汤粉做成自己的事业,做品牌连锁店,扩大市场,还想做辣椒酱的生意。说不定哪天我家的汤粉店就走出博罗了呢?”廖锦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