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探索论文

2017-05-26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创业教育的探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创业教育的探索论文篇一

《职业学校应强化创业教育》

摘 要:本文从创业教育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强化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创业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意义;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16-02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通过创业教育,可使职职业学校毕业生转变单纯寻求岗位的就业理想,树立自身创建岗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从而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即给予学生“点石成金”的戒指。

一、强化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自身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没有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固然不是时代需要的人才,然而一个只会读书而没有创业意识的书生,在这客观的现实环境和市场竞争面前,纵有满腹经纶也会寸步难行。因而,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综合要素应该是:知识+能力+创业意识。但是,在当前职业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职教普教化,教学理论化,模式单一化”等多种弊端,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偏低,创业能力更加无从谈起,这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多种经营体制共存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任,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招生有计划,毕业生分配有安排,毕业生不必为就业操心、发愁,只需“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思想即可,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统包统配的就业上岗制度已经成为历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是观望等待,还是主动出击,成为职校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适应形势需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者品质,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的技能,是关系学生前途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创业教育的工作,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时代变化,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和创业中掌握主动权,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意识的培养。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没有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统包统分”的定势中解脱出来,缺乏创业意识。因此,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做到“四转”,即从一味依赖组织分配转为“不等分配找市场”;从过分注重单位的国有性质转为“不究性质看单位”;从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转向“不惟对口用专长”;从追求稳定、追求高保障、高声望、高效益的职业转向“不求从业求创业”。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宰自已的人生道路,选择符合自身性格特点和特长的社会职业,展现自我价值。

创业品质的熏陶。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自强自主精神的培养,加强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培养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通过创业品质的熏陶和教育,引导学生正视困难,树立信心,把挫折看成人生的洗礼,不等待,不依赖,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去奋斗,给学生更多的创业成功的无形资本。

创业能力的训练。这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谋职”能力,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可以把它分解为三类:一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能力,主要包括创办企业中主要职业岗位的必备从业能力、接受和理解与所办企业经营方向有关的新技术的能力和把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于本行业实际的能力。二是方法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是创业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和决策能力、申办企业的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等。三是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是创业成功的主要保证,是创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有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创业能力的训练,使职校生不断提高处理和更新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把握机遇,开创新业,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业知识的教育。职业学校应加强包括法律、工商、金融、税务、保险、环保、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知识的教育。

三、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

1、把创业教育与学生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我们要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充实指导学生学会创业的教育内容,借鉴总结古今中外有关成功创业的经验,特别是新时代的新经验,开设一些创业讲座或课程,系统的传授创业精神;要充实有关指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内容,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树立创业理想。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竞赛和技能比武,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爱好,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创业方向;可以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学生,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欲望。

2、把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所有课堂教学之中。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主渠道在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自主发现和创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构建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一要摒弃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业教育因素,寻找创业教育的生发点,结合点,使课堂教学堂堂都有创业教育的内容。例如,老师在商业、市场、数学等课程教学中,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商业成本、利润概念、资金流动、价格结构、税收、市场分析等内容中,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二要制定主体的课堂教学法原则,在教学中时时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自主学习情景,让学生当主角,构建自主学习机制和互动的合作学习机制,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面貌;三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作出评价,注重培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

3、开创创业体验课,强化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最本质的特征是“创”,而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实践则是培养与创业相关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一是结合教材特点开展社会调查,各校在《小企业创业指南》授课形式上,尽量不在黑板上搞创业,而是把课堂搬到社会这个大舞台,如讲“企业选址”,教师将学生带到实习基地,让学生联系实际考察企业选址的原则,应考虑的因素;讲“工商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教师组织学生到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现场了解有关业务的处理程序。二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创业基地或中心。如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创设创业超市;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设家电维修中心等等。经过中心的实训,学生创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创业需要与动机得到了强化。三是开展创业方案设计和答辩。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学校要抓住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活动。要求学生以“策划我的企业”为设计主题,充分运用所学的创业知识,展现想象力,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开展创业设计。要求学生从给企业起名开始,对创业方案进行周密的设计:从资金来源、经营场所、雇员分工、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润指标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反复论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校成立设计方案评审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认真评选。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总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守业型教育阶段,过窄的专业教育,单一的课程设置,偏于陈旧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走上社会后,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的个性,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创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是很不相称的。因此,职业学校应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武 辉 .创业教育同种做法.中国职业教育.2001,(5)

[2] 杭水宝.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4).

[3] 彭 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 武正林,沙启仁,毛建国.就业与创业指导[M].苏州大学出版社.

(上接015页)体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增强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问题,也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大学生创新能力涉及众多的相关因素表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整体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施创业教育,培养高职人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部门一个重要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它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自我谋职或就业能力的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如此种种,都给高职生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注意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已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使他们毕业后无论是应聘就业,还是自谋职业,都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干出一番事业。

1、注重创业意识教育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意志等心理成分。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首要内容。在有关创业意识的教育中,应启发学生产生创业需要,即自己创业的要求、愿望和意向。从创业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入手,将他们的创业需要升华为创业动机,知道为什么创业并树立创业的初步意识,使学生懂得面临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一个人除了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否则,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时甚至变得毫无意义。

2、打好创业知识基础,提高创业能力

为了使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高职院校要着力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都应包括创业教育的内容,尤其专业课的教师要注意寓创业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创业教育。创业知识还应包括怎样选择、怎样建立、怎样管理一个企业的有关知识。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利用创业知识能否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能力,是带有创新特征的能力。由此可见,创业知识的多寡关系着创业者创业能力的大小。因此,高职院校让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3、加强创业品质培养

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创业品质培养。诸如有胆识、有风险意识,不优柔寡断,心理承受力强,有“敢为天下先”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成功欲强;能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中远期目标规划和近期计划的制订,善于运筹和组织具体工作等等。

4、开展创业实践体验

校企合作,用两种教育教学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教育情景、教育资源、教育过程等构成的系统活动。高职院校虽然建有模拟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但它在质量、成本、安全、交货期等企业生产经营诸要素中不具备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部环境,而现场经验必须通过实践逐步积累,这些经验技术和管理知识单靠校内教育很难获得,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才能得到弥补。

参考文献:

[1] 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职教论坛,2006.

[2] 秦绍德.大学改革的路径选择.解放日报,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创业教育的探索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