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油经济学论文范文
石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石油勘探、生产、投资、消费、运输、交易等一系列问题的新兴学科,涉及对石油活动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博弈之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石油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石油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当代我国经济总体运转与经济总量分析与政策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物价增长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局面,投资、出口活跃,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企业销售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物价水平略有上涨,基本保持稳定。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工业生产耗能多、污染重,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产能过剩,贸易顺差超常增长等等,都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面对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及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我们仍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供过于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政策
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1]。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20%人口的财富一般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6~7倍,而在美国这个比例甚至达10倍。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下呈逐步拉大趋势,其分化程度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将收入界定为由工资、工资外收入、实物补贴、福利、资本收入与赠予等构成的话,那么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的收入差距将更大[2]。学者们认为,当前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现代化发展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多发、社会最不稳定时期[3]。如果制度得当,则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则会出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拉美化”现象: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各阶层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在该时期,妥善解决好贫富两极分化的制度问题,对于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1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的分析。
1.1 相关数据分析。
对贫富差距现状的界定分析,主要是从当前学者们比较认同的基尼系数分析与统计局的数据对比分析中反映出来。
1.1.1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我国总体居民基尼系数在1994年达到峰值0. 389,而后有一定水平下降(1996年0.375,1997年0. 379, 1998年0. 386),到2006年又回升到0.397。而社会学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差距更大: 1980年,中国大陆的基尼系数约0.3,到1988年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82,但到了1994年的0. 434以后逐年攀升, 2005年为0.456,2006年0.457,2007年0.458,每年增0.1百分点[4]。
1.1.2 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统计数据显示, 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 410. 8元)是20%最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 567. 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8 474. 8元)是20%最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 182.5元)的7.2倍。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三)投资需求总体不旺
(1)国有单位投资增长放慢。受去年增加国有投资政策的影响, 今年前两个月国有单位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从3月份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15.1%,比一季度下降7.6%,增幅低于 1998 年的速度,并趋向于1997年和1996年的增长水平。占国有单位投资主要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回落的幅度更大,上半年增长19.8%,增幅比一季度下降8.3%。
(2)社会投资需求不旺的情况更加突出。1997年以来, 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低于国有单位和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1997年分别增长5.5 %和6.8%,比1996年分别降低5.8个和18.6个百分点。1998年个体投资增长6.1 %,集体投资出现3.5%的负增长,今年以来,社会投资包括个体和集体投资, 仍然没有出现明显回升的迹象。
(3)存货投资增长继续下降。受市场销售平淡影响,社会存货投资1997 年就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1998年存货投资减少更加显著,存货增加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降到历史的最低点,只有4.7%,比“八五”时期平均水平低10 多个百分点。从工业企业来看,产成品资金占用1998年年末增长5.5%,比上年降低6.2%,今年5月末增长4.6%,比上年同期回落7.8%。
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8.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4.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四、改善总量平衡状况的现实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目前来看,增加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对于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宏观政策上要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一)调整分配,改变流向
(1)调节过高收入和不合理收入。通过税收调节, 减少高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及其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相对减少储蓄资金来源。开征利息税、遗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
(2)适当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培育一个相对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 稳定消费增长,增加公务员工资。
(3)大幅度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适当提高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 适时取消对所有居民的价格补贴,转向对低收入人口和家庭特别困难人口的补贴;适当提高城市失业人口生活救济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城镇最低生活费标准。
(4)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增加以工代赈规模,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活困难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上述措施,不少已在实施之中了。
(二)稳定预期,消除顾虑
(1)全面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对低收入人口社会救济法律法规制度,增强消费者信心。
(2)适当增加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津贴,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3)稳妥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稳定居民未来预期。
(4)发行社会保障特别国债,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比重, 加大国家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
(三)改革金融,融通资金
参考文献:
[1]张华琳。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4(10):24-25.
[2]唐 灿。重视城市贫富分化加剧现象[J].发展, 2004(9): 28-30,32.
[3]王铁锋。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6):112.
[4]刘大权。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N].经济日报,2001-08-30.
[5]孙红永。试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扩大问题[J].前沿, 2005(5):189-193.
[6]刘晓辉。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 2005(4):77-78.
[7]孙 辉,王传宝。贫富差距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论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1):83-88.
[8]吴忠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N].文汇报,2004-09-30.
[9]张昆仑。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冷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1):6-10.
[10]刘玉琼。我国贫富差距现状与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第8 / 9页37-42.
[11]杨福贵。我国贫富差距现状、成因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3):3-5.
[12]财政部:去年240万名高收入者缴个税1 294亿元[N]. [2011-03-21].
关于石油经济学论文范文二:中国矿业城市转型的现实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 要
矿业城市的转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兴起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任何城市的矿产资源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所组成的生命周期,因此矿业城市必然面临着因资源枯竭而带来的产业转型。本文对我国矿业城市在转型中面临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具体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几个角度系统分析了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通过对矿业城市面临的问题的研究,结合国外矿业城市转型的经验,提出我国矿业城市的转型的最佳途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矿业城市; 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引 言
我国现有各类矿业城市178座,它们的兴起与发展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矿业城市面临着要素结构单一、产业结构畸形、产业价值链短且附加价值低、创新能力弱化等突出矛盾、城市产业体系封闭,这引发了矿业城市功能下降,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因此,矿业城市转型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研究的重点课题。我国理论界对矿业城市研究发展于80年代以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矿业城市概念分类、基本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问题的成因和可持续发展对策。这些研究为实现我国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矿业城市转型的问题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的研究矿业转型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矿业城市转型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考虑我国特有国情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转型的经验,解决我国矿业城市转型中的矛盾,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矿业城市的含义及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历史
(一)矿业城市的含义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矿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地位。这类城市是以当地或所辖的矿产资源开发,向社会提供矿产产品以及延伸加工产品,在一定时间内逐渐使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特定行政区域。矿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能源和原材料,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发挥了带动用和辐射功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改变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二)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历程
1.我国矿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征
我国矿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较短,基本上是在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全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在对当地的优势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攀枝花、马鞍山、大庆、白云鄂博等。
从矿业城市的基定义和形成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矿业城市具有以下特征:
(1) 经济结构的国有性质突出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各级政府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集中投向事关国计民生的工业项目,矿产资源采选及原材料工业作为基础产业的重点。而我国大部分矿业城市形成是在这一时期,依靠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计划配置资源模式建立起来的,如金昌、攀枝花等。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是国有性质的投资,这使得我国的矿业城市经济带有明显的国有性质和计划经济的特征。
(2)对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性
在矿业城市中,矿业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但是随着矿产的勘探、开采、扩大生产到生产鼎盛时期,又随着市场需求的起落或矿产资源的枯竭而使矿业城市的经济出现衰退。
(3)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散性
矿业城市的布局一般都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实际建成区比重低,还有的矿业城市中间还夹杂菜地、良田等非城市景观,集中度低。即使是相对集中的地域也由于条块分割等原因的存在,导致各单位各自为政的状态,是相对集中区域也形成松散的结构。这不仅增加了配套服务设施,而且浪费了土地,增加了经营费用,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都是弊大于利。
(4)城市化水平低
矿业城市因矿而生,从业人员除了属于城市人口的矿业技术工人、转业军人以外,半城市化的“亦工亦农”人口比较大,其中包括大量的农民工。所以“高农村人口”的构成又暴露了低层次的城市化水平。
(5)企业功能同城市功能的高度混同性
矿业城市中主导企业办社会的情况很普遍,大中型企业既要进行生产建设投资,又要进行生活服务建设投资,并且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这样就派生出两个城市功能主体:一是以市政所在地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二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企业办社会这样的现象虽然是不合理,并且也给企业加重了负担,同时也分散了企业生产效益提高和产品的创新,但是在现阶段并不能马上废除,这已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度改革的障碍。
2.矿业城市的类型及发展阶段
矿业城市主要依据三种途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工业经济类型,可以分为:石油城市(大庆、盘锦、东营等);煤炭城市(平顶山、大同、唐山等);有色金属城市(白银、个旧、金昌、铜陵);化学化工城市(格尔木、自贡等);钢铁城市(鞍山、邯郸、包头等);陶瓷建材城市(宜兴、景德镇等);综合型城市(邯郸、唐山、淄博等)。
(2)按资源种类,可以划分为:金属矿产资源城市;非金属矿产资源城市;森工城市;能源矿产资源城市;混合型资源型城市。
(3)按矿业与城市形成先后次序,可以划分为:无依托型,指在原先没有城市的地方,因矿业开发活动而形成的矿业城市;有依托型,指原先已有城市后因附近地区发现和开发矿产,因而使早先的普通城市具有矿业城市的功能。
二、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矿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各项功能逐步加强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许多矿业城市为了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对矿产资源进行超强度的开发,矿业城市所依托的资源日趋减少甚至枯竭,城市经济日渐衰退,城市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构建和谐城市的要求背道而驰。矿业城市在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中度低,竞争能力不强
矿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者支柱产业地位。部分矿业城市发展了矿业的延伸产业,即矿产品加工产业,最终形成了一条以采矿业为主导、关联度极高的产业链。矿业城市一般都是大重工业,小轻工业;大国有企业,小民营企业;大工业,小农业的格局。这种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给矿业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致命的弊端,以至于出现矿衰城竭的局面。这也是矿业城市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大多数矿业城市的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但是绝大部分矿业城市的矿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矿业已成为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阜新市煤炭工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3,矿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9.7%,大同市煤炭采选业和原料工业曾占全是工业总产值的80%,河南义马市曾占90%。由各矿业城市的从业人员就可以看出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近年来虽有些许调整,但是变化不大。
2. 后备资源不足
矿业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托于赋存的矿产资源,它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拥有矿产资源总量的多少。同时,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不断开采只会使得资源枯竭。目前,12%左右的矿业城市的可供开发的后备矿产资源已经不多,或者即将开采完,全国有440多座矿山(有色金属矿山56个,黑金属矿山46个,非金属矿山81个,煤矿257个)即将倒闭或者面临闭坑的威胁。即便资源潜力较大、矿业开发处于成长时期或者鼎盛时期的矿业城市也存在着资源本地情况模糊、需要加强勘察增加资源储备的问题。因此,后备资源问题是矿业城市今后发展的关键。
3. 环境污染和环境灾害问题突出
矿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灾害问题,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首先,由于矿业城市的工业结构为超重型、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污的重工业,其百元产值的耗能量、耗水量、排污量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工业,因此,矿业城市排放的“三废”以及噪声成为城市环境的最大威胁。其次,占用和破坏土地。其中包括矿山生产活动所占用的土地、为矿山服务的交通措施、矿山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用的土地以及因矿山开采活动而产生的地面裂缝、变形及地面塌陷等。据统计,每开采万吨原煤将塌陷土地0.2hm²,塌陷区面积约为煤层开采面积的1.2倍,最大下沉值为煤层采出厚度的70%--80%。截至2002年,我国采煤塌陷面积已达35万hm²。再次,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我国许多矿山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且使矿业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这就更加加剧了矿业城市发展的滞后性。
4. 国有经济比例大,吸引外资能力弱
矿业城市工业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大型国有企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城市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的长期垄断压制了民营资本的形成;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育,也阻碍了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地区经济活力。再者,由于矿业城市多分布于内陆,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基础设施简陋,投资环境差,利用外资水平远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2005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合同数0.37个,人均利用外资158.69美元;而矿业城市中每万人拥有合同数0.14个,人均利用外资60.26美元[4]。由此可见,矿业城市的吸引外资能力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些都不利于矿业城市的经济发展。
5. 建设资金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矿业城市的经济效益较低,财政收支低于全国城市人均财政收支水平,所以缺乏资金建设地方性一般工业,也无法为国家大型建设项目进行资金匹配,从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因为矿城市远离交通干线和工商业发达地区,与区域经济相融,因而整个城市经济体系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城市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以至于无法得到较大的发展,使得城市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弱。
6. 工资低,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就业压力大,社会矛盾突出。
和谐的矿业城市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由于矿业城市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致使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矿业城市的职工工资除石油城市之外普遍较低,生活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据统计,2005年全国城市平均劳动工资为18360.13元,而矿业城市一般的职工工资水平在13000—25000之间,并且绝大部分矿业城市职工工资低于平均水平,只有少部分城市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大庆市的工资是24524.38元,克拉玛依市的工资是22090.50元,而这两个城市都是著名的石油城市。由此可见,就我国而言,矿业城市的职工工资水平是不高的。而且,城市财政不足也导致社会福利发放不稳定,下岗职工以及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低下。
除了生活水平不高之外,由于矿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男女职工比例相差巨大,女性就业难而男性择偶难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这给全社会的再就业工程也带来了特殊的困难。且由于矿业城市近些年来对矿产资源大规模开采,致使资源枯竭,加之矿难频发,许多矿山已经倒闭,大量矿工失业,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2009年年初,煤炭业整合风暴伊始。以山西省为例,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1/4。在此次产业整合中,整合目标直指小煤矿,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关闭。虽说此次调整旨在推进煤矿产业升级,但是在升级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工人失业,因此,矿业城市的就业状况严重。
(二)矿业城市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有些是先天的,有些则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1. 体制问题
首先,我国的矿业城市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产业链被人为的割断,
比如搞勘测的不能搞开发,搞开发的不可以搞后续加工,以至于许多矿业城市成为初级产品的输出地,严重影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矿业产业结构单一。
其次,我国矿业企业与所在城市的关系长期以来未完全理顺。矿业企业特别是国有矿业企业执行的多是国家统一安排生产计划,而与所在城市不相干。除少数方面的交集如小部分征地及规划审批、计生、环保等之外,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导致双方重复建设,职能错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许多地方城矿关系紧张,这对企业和城市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国有矿产企业的利税一般直接上缴中央,对矿业城市的贡献不大,这也是我国许多矿业城市有着“虽资源丰富,然资金殊为短缺”的尴尬。加之地方财政力量有限,市政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城市功能发育不全,投资环境差,新的产业难以形成,城市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 资源问题
首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因此矿业经济会随着矿产资源的衰竭而衰退,与此同时,矿业企业和矿业城市也会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轨迹从繁荣到衰退。其次,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富矿少,贫矿多;大矿少、小矿多;伴生矿多,并且分布不集中,加上政策和利益驱动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矿业企业进行粗放型经营,不能形成高效率的集约经营格局。最后,我国的矿区一般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工商业经济落后,因此,矿业城市的发展不得不受地域的限制。
3. 国家宏观政策问题
由于我国对矿业企业的衡量标准局限于产量和安全方面,这使得矿业企业只顾着生产量的多少,而不考虑企业以及所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使得矿业企业以及矿业城市的发展面临了严峻的问题。其次,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赶超战略”,曾一度奉行“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导致生活设施、市政建设落后,矿业城市的畸形发展加剧。
4. 矿业经济问题
矿业企业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粗放经营,采富弃贫,严重浪费资源,人为的加重了资源耗竭的速度,并且导致了地表植被破坏、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整个城市的投资环境恶化,因此,矿业城市的发展受到了生态环境条件的限制。
(三)矿业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矿业城市的问题已经显现,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矿业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解决好经济问题才能推动社会文化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矿业城市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整个矿业产业结构发展畸形所导致的。所以矿业城市改革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经济结构的调整核心是产业的转型。
三、 矿业城市转型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一) 国外矿业城市转型实例研究以及对我国矿业城市转型的启示
矿业城市转型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转型
的如德国鲁尔区、日本北九州以、法国洛林及英国伯明翰等,失败如前苏联的巴库,以下举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鲁尔地区19世纪初期随着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重工业,素有“德国工业引擎”的美称。但是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世界能源需求结构的改变和科技革命的冲击,这使得鲁尔地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爆发了持久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德国政府及时成立了规划组织机构----鲁尔煤炭管区开发协会,全权负责区内的发展规划,制定了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改造振兴总体战略规划----《鲁尔区域整治规划》,有计划的开展了转型工作。该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矿区经济结构。其转型策略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组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制定和执行区域规划及市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提亲退休等办法裁员,政府提供资助工人转业培训。
日本北九州为振兴煤矿经济,政府对该地区煤矿实行全面推出的关闭政策,用十年时间将该区域转变成高新技术产业区。在推进产业转型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府对开发区内安置煤矿工人及其子女读书就业的企业给予补助;二是政府出台相关法律保证企业这一行为的有效性;三是加强人才培训,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帮助;最后是将原煤炭生产地改造成旅游景点和科教场所,使之产生额外的价值。
伯明翰是一个很典型的煤炭城市,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该地区就业人口仍有近半数是捧着制造业的饭碗,到2003年这一比例就下降到20%。20世纪70—80年代,伯明翰经历着向非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布林商业街的建成是伯明翰有一个工业化城市转变为以服务业为龙头的非工业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城市改造方案是,不仅考虑经济转型,同时把市政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转型内容。该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转型重点放在金融、咨询、零售及其会展方面。利用交通优势,在1991年斥巨资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吸引了各地私营地产商,同时促进了各种会展场所和旅馆的出现。同时利用“运河游”这一旅游项目将伯明翰运河水道发展成旅游地,运河周围的工厂大都改建成了旅馆和酒吧,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经济圈。
这些矿业城市的转型由于所处的国家国情和历史阶段不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还是存有一些共同点:一是都是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产业结构转型;二是城市转型都是通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来完成的;三是企业同政府配合促进产业转型;四是根据城市特征发展具有本城市特色的文化经济;五是在转型中注重创新,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对矿区环境进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七是在转型中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为失业人员提供培训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劳动人员。
因此,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是转型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不管是财政、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接替产业的发展方面都需要政府的保障和支持;二是产业结构要多元化才能促进矿业城市的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三是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和规划,并且企业和政府要进行合理分工和配合,共同促进城市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以诚.矿业城市论[J].中国矿业,2005.
[2]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
[3]刘海滨、孙秀静、曾祥渭.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J].煤炭经济研究,2002.
[4]徐水太,熊灵燕.浅谈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J].经济管理,2008.
[5]朱训.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3.
[6]刘法宪.对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资源经济.2007.
[7]魏芳,刑怀学,浅谈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7.
[8]周宏春等.中国矿产资源形式与对策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
[9]温国明.我国矿业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研究[J].矿山机械.2006.
[10]万会等.我国矿业城市研究[J].中国矿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