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的同与异

2017-06-26

导语:摄影和图画一样都是图像的艺术,同样要经过构图来突出表达主题,下面小编来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一,基本一致的部分。

1.在一个二维框架内通过点线面的搭配与聚散,表现一个或多个超二维,或者多维空间;以此来记录某种内容或思想,一个主题或者片段。

纽约的街头车水马龙,一排排的士等待着红灯变绿。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有某种互动缠绕但又暧昧不明的情愫。女孩儿正欲前行但又蓦然回首的动作,以及男孩的等待,略略前倾的姿势,以飘绕的烟丝将二者串联起来,从而打通了左右画面,由此体现浩大纷扰的空间中特定的情绪瞬间。

2.通过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时间性, 新闻性质的纪实摄影近乎绘画中的速写。

3. 通过画面构成,体现与传达某种情绪和氛围。

当时的我不断地徘徊于虚无与不知何去何从的无措的烦恼里。因而创作此画时,画作上部留出大片的空白,脸的眼睛与头顶则干脆被削掉,脸下半部深深地嵌于被交错复杂的电线割裂了点天空中。通过画面部件的排列与布局,传达出一种低落与迷茫的情绪。

4. 借以形象和色彩,造型等,唤起观众心底的共鸣。

二,各自优势。

1. 从传统审美角度来讲,摄影受既定的时空制约,而绘画更能有超时空、无中生有的想象力,更似建筑中的蓝图。它不一定体现现实中存在的东西,可以是创作者对不完美现实的一种回应。

2. 摄影有更多技术层面的要求,通过摄取对象及就镜头的选择,后期数码操作或在暗房中的调试,如变形,变色,淡出,淡入,叠印,缩小和扩大某部分等等达到预想效果。像在法餐中形形色色排满一整桌的餐具,吃鱼的时候有鱼刀,吃肉的时候有肉刀,不同对象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并且不可混合。绘画的工具较为简单,而正是由于工具的简单,像中餐的筷子一般,灵活变通,不受诸多外界因素控制;也正是由于工具的简单,这对创作者要求的难度就更高,因为他们必须由心而发带动工具去描绘,才能达到摄影媒介利用诸多工具形成的效果。

3. 如今的摄影有snapshot,也就是所谓的快摄,随着摄影工具越来越完善和发达,似乎每一个随意拍摄的瞬间都能成为一幅摄影作品。绘画的速写素材更类似于snapshot。而一幅绘画的创作虽然前期需要诸多的速写素材,但速写素材毕竟不能称为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作品,艺术家需要经过多层调试,综合采取不同的素材,辟弃一些多余的和不必要的,以及技艺上的不断磨练,在多次协调下,也就是创作者自身感悟和个人特质与素材、创作技巧三者的不断调配中,一幅绘画作品才能大功告成。现当代艺术往往讲究所谓的“即席挥毫”,如果创作者自身没有较好的技巧与心灵的修养,其“作品”只能沦为一场作秀。

三,绘画构图如何运用在摄影上。

什么是构图?视觉艺术的形式在中国画中讲的是经营位置,西方绘画是讲求设计的。它包含两个重要因素:

1. 以线和形的调配带出结构,如建筑,道路,河流的线条和外形,人物外轮廓等。

2. 颜色,面,质地等,带出的是内涵,比如描述性的:河水的清澈或浑浊,羊肠小道与沥青高速公路,水泥建筑和木质吊脚楼等,这些词组背后传递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

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来看,通过结构与质地二者的巧妙结合,可激起观众的审美感情。而从摄影器材本身的限制来说,它要求线,形,色,面,一次性进入画面构图,比绘画的难度大。

四,绘画构图的一般法则。

1. 线

a) 平衡线:安稳,平静,深远,悠扬。

冬日是苍凉和深远的,用平衡线构成十二月的基调再适合不过。画面以一张朝向远方望去若隐若现的脸象征对新生的期许。

b) 对角线:动荡,扩张,抒发,颤栗。

故事情节正进行到松鼠型机器人与一个神秘人相遇继而脑洞大开的一幕。画面用仰视的角度构图,桥廊栏杆和主要人物以及代表奔放思绪的线条形成Z形的对角线,试图勾勒出小机器人忐忑内心与纠结、神秘人推动之后情节发展的重要性。

c) 弧线:运动,渐进,起伏,连绵。

《一个有着漂亮眼睛的男人》 布考斯基诗歌绘本

诗歌描述到一群孩子常常去有着许多金鱼的池塘旁喂鱼的片段。在设计该页插图时,我将池塘中的金鱼(法语里称其为poisson rouge“红鱼”)处理成不同类型裁切成弧状鱼形的纸张相叠的样子,继而再用许多白线勾勒以表数量庞大的鱼群,尔后干脆将池塘也弄成鱼的形状,将不同材质的纸张叠加,以示涟漪相继的湖泊波纹,好似“红鱼们”唱出歌声,回音直接同化了池塘轮廓似的。弧形排列的文字像是一颗颗被喂入鱼中的面包,在构图及细节上同样大幅度使用弧线,让画面从而有了包容宽慰的静谧之感。

d) 垂直线:力量,简约,坚定,庄严。

此时,主人公徜徉在昏黄破败的博物馆长阶旁,内心惆怅。于是我以大笔画的垂直线条排列于画面,用高大瘆人的罗马柱体现,也因视角关系稍稍扭曲有着庞大体型的建筑物,象征幽暗深不可测的博物馆内幕对主人公心理照成的压力。而前景是摇摆不定、随风向建筑物呈对抗状态的芦苇,以示主人公犹疑不决的心理状态。

2,色与面

色彩是一门学问。人的眼睛对颜色的感知来自自然光线的微妙变化,西方古典油画,中国青绿山水,敦煌壁画,大多采用自然界本身固有的颜色及形体的雕塑性或大小块面的切割与分配来构成画面。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中光学的奠定与进展,从印象派开始,西方的绘画多采用点彩或小色块的撞击从而造成画面强烈的节奏与对比效果。色彩的搭配有基本色配色、对比色配色和综合色配色三大类别,不同颜色的调配可形成不同画面效果的节奏与情绪感染力。

色彩的情绪感染力:

由于人无法跳出自身的主观性,色彩能迅速触及人的心灵,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情绪和联想。并且,不同文化背景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这里采用的是西方意义上色彩的象征及其抒情性。

红:火热,激昂,情色。

蓝:宁静,理智。

黄:光明,信心。

橙:丰收,喜悦。

绿:青春,嫉妒,成长。

紫:神秘,尊贵。

白:贞洁,朴素。

黑:凝重,死亡。

吉普赛女郎卡门追求自我的浪漫情怀。人物张扬的个性以大面积的艳红跃然纸上,背景白和黑交接,暗示她无奈的命运。卡门爱流浪的天性与纸皮箱的用途及亲民特质非常贴近,于是我直接以一整块纸皮箱纸片作画。布局上为了体现人物顶天立地的高亢,特意契合其身型将纸张裁切成长方形。

五,绘画摄影化与摄影绘画化。

本雅明的《论摄影》曾详细叙述过绘画与摄影的区别,以及摄影术大规模的突进导致的“灵晕”(即“本真”)的丧失等一系列深奥的哲学问题。事实上西方艺术史上摄影工艺与绘画从来不存在明显的割裂,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就频繁使用暗房技术来辅助油画创作,本不是什么秘密。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曾风行过摄影绘画化,朦胧化,印象派化等,以弥补摄影作品里由于过强的技术性而导致“灵晕”丧失等不足。如今传统油画的创作者往往不直接描绘自然中对象,反而转录照片,可视为技术的胜利。

这幅作品是一张摄影绘画化的结果。背景的碎纸片是我在暗房里实验,用药水显影后制造出来的效果,继而,我给自己拍摄了一张照片,再绘制照片,将照片和素描重叠,接着扫描,在电脑里马赛克化一些局部,最后创作了这张作品。

这张作品创作于2008年,所用素材是一些网上可以收集到的公用无版权图片,再融合电脑数码手绘而成。当时有感于奥巴马新任美国总统、中国奥运会的举行、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一些激烈的政策等纷扰的国际政治形态,继而创作的。这幅作品从艺术史典故来讲继承了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也完全参照古希腊神话的隐喻来安排不同的角色的位置和姿势。展示这幅数码作品的时候,我选用了投影仪——这个当代的技术媒介,不同于原画的蛋彩画媒介,按照和原画完全一致的尺寸172.5 cm × 278.5 cm,投影到一面白墙上。此可作为绘画摄影化的说明。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