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山水画图片_禅意山水画素材
山水画千百年来影响着风流骚客、文人雅士以及书家画者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文化上追寻,一直受老庄及禅宗哲学思想影响至深,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禅意山水画图片,仅供参考。
禅意山水画图片欣赏
禅意山水画图片1
禅意山水画图片2
禅意山水画图片3
禅意山水画图片4
禅意山水画图片5
看了“禅意山水画图片”后,小编分享“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文章!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以前古人画画,画到一定程度,质的东西少、文的东西多,也就是生活少了,画画变成了一种套路,所以,画到一定程度后反其道而行之,回到生活,画面会更有特点,因为生活化、甚至口语的东西非常质朴、纯真,但是,画面有太多这样的东西,文就不够了,就变成了文的反面——野,所谓野调无腔,没有规律、没有文采。我们现在强调写生是对的,写生关照生活,对一些自然界规律有所了解,画有出处,比如太行山、燕山,但这些东西多了又觉得文采不够,我们现在很多画就是文采不够。
皴法、笔法都是属于山水画文的范畴。早在宋,山水画皴法就逐渐确立、细化、多样化了。现在很多画在质的方面很不错,但在文的组合方面不好,感觉文气不够,就是因为古人的皴法少了,所以,中国山水画要关照皴法,包括皴法的疏密、多少,以及用笔的特征。我们要多从这些角度加强思考。
有时我们会用一些办法把某个东西画像,但画像了就显得文的东西太少。解放前的画家和古代的一些画家很少到山里去,甚至没进过山。过去有个老先生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从没进过山,都是从摹本上学的和老师教的,结果文的东西太多、质的东西太少,文的东西又不是他所营造出来的,而是抄袭别人的,所以那样的画就没有味道。
文和质是互补的,互相生发、互相影响,它需要把握各个方面的尺度,掌握一些画法的特点和方法。
文不是一个人能建构起来的。某一种具体的方法,从初级的思考直到高级的思考要有一个共识,它需要一定时期大家共同认可。黄宾虹不仅在技法上炉火纯青,在修养上也很深厚。他所有的用笔都强调书法笔意,更何况他的文又很深,他研究古文字、古印玺、古代篆刻、金石等,所以他的笔墨取向和文采的走向要比别人来得深厚,甚至上升到线条的一勾、一勒都要有太极笔法。太飘亮和太华丽的线条他看着不顺眼。黄宾虹很讲究书法用笔,但又不丢掉质的东西。他照着画那些植物、山体、小河与植物落下的影子时,又会舍弃那种真实、生硬的东西,画出来感觉里边有一条河,但又让它朦胧起来,不是一条很生硬的河。如果把一个地方画像了,那么附加给它的东西就不够,看起来就缺文气。
文与质的关系要有意贯之,要有一个总体的文化取向,深入到每一点、每一笔包括墨,都要有文质用意。
李可染跟着黄宾虹学,恰恰又消减了黄宾虹很多的笔法与皴法,说他是进步也好、后退也好,但他又建构了另外的东西。总的来说李可染是想给河山立传,这种追求又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忽然想起来要给中华民族河山立传,而是因为当时国破家亡,全民族处在抗战时期,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面对着国家要完了,河山也就要轮为他人的了,所以感情压过笔墨的技法,而有了更高的要求。那时的知识分子在这点上确实是出于自己的内心,甚至可以舍弃身家性命去做该做的事,也可以说是社会现状需要立传。立传就像我们写传记,写得太浪漫就离谱了。起码要把那个人的性格、事业写得比较写实。可染先生必须要建构一个偏于写实的笔墨语言,这种笔墨语言就要往回收一点,回到可以为它立传的角度。因此,可染先生就没有黄宾虹先生那样天马行空,而是更加往回缩,画面更具象、更聚焦了,就像镜头把某一个地方的特点照清楚,画也要描绘清楚。在描绘清楚的过程中灌注了他的情感和学识,还有他的魄力。并不是说学可染先生,学其式样就行,这是需要胆识和魄力的,所以他提出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这个提法说得非常到位,特别在那个环境中,这种提法绝不是虚的,这铸就了他的画风。如果太多的皴法和笔墨,就削弱了对整体画面的营造,怎么办?那就减弱皴法,把所有的画都笼罩在一个整体的具象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