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课堂中的“教”与“学”

2016-11-19

创新性教学的本质是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它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个人的认知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那么,创新性课堂中怎样“教”与“学”呢?

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教学环境

情感教学环境不仅是优化认识过程的催化剂,而且还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取向和爱的方式生成。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感情信息的交流过程。因此,我们要改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同时,教师在传受知识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如,表扬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有是非分辨的能力;鼓励那些鬼点子多的学生,有思考问题的能力;赞扬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坚持听课的耐力等,要多进行学习情感的投入。因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会提高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强化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然途径。克服死记硬背,提倡导趣、导疑、导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学生主体参与是在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地参与是以个体对正直和尊严的渴望,以采取主动的能力为先决条件。而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应由只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将学习的任务与学生学习的愿望有机统一起来,用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共同商讨,使学生体验到只有在自己努力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还要注意个别差异,尤其对那些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应热情鼓励他们,并帮助他们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一切知识就都成为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何来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学习的关键。

创新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性的参与,强调“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觉察和“问题”的系统提出。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还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法与之相适应,切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教学强调启发,反对注入。

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曾明确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注重格物致知,中国的教育比较注重灌输式。”的确,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方式是重灌输的,死记硬背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现在我们提出要创新教育,创新学习。创新教育是在素质的理论指导下,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系统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的学习活动。创新教学活动正昂首阔步朝我们走来!

21世纪的教师,教学就要形成体现21世纪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具有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下基础,要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有社会就业所需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打基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