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奇葩太极拳
现在,世界各国来中国学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亚洲的国家出现了中国太极拳学习馆,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很热衷练习太极功夫。太极功夫也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推崇。其中不少国家,每年都举办太极拳国际交流大会。学习和研究太极拳的外国人认为,太极拳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林奇葩太极拳。
武林奇葩太极拳
武林中有人说,太极拳是区别于世间其它拳种而独展自身魅力的击技术。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太极拳,它在中国武技上至高至尊的地位。任何一个拳种都取代不了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皇冠。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太极拳是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太极拳现时及将来的文化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为了让广大网民,尤其是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了解太极拳,前不久,新华网记者采访了开合太极拳传人李仁平先生。
李仁平,天津市人,自幼习武。现为中国八卦掌第五代传世人,武当武技太极拳的传世人,武当剑第十二代传承人,天津净业国技研究社社长。
年轻时,李仁平缘拜中国八卦掌第四代宗师吕学铭先生,得以系统地学习、继承中国武当武术,有太极、八卦、刀、枪、剑、戟等;后又求师于中国八卦掌第四代传习人李允中先生,学习中国武当武术的养生学。
几十年来,李仁平致力于中国武当武术的继承、挖掘、研究、整理及传播。出版发行《武当武技与开合太极拳》《太极拳经典技法实战攻略》《发现开合太极》、《八卦掌之道》、《通识武学——十三势》《简化太极拳实战图释》等书,并不时在《武魂》《搏击》《台湾武林》发表有关太极拳的研究文章,深受习武之人喜爱。
武林奇葩太极拳:我所承接的中国武当武技
第一节:我一直都在“学”
一、生于斯长于斯
我不十分清楚,其他习武人当初习武的动机。就我自己而言,一路走来,始终同中国武术结缘,如影随行……这样讲,不过份。我迈入武林的原因,同我孩童时代的环境中,到处浸染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气息,有绝对的关联。
少时,我住在天津城厢东门里大街的胡家大门,与近代中国武当武技集大成者蒋馨山先生的北海楼旁姚家大院相距不远,穿行几条胡同、小街,徒步不过十分钟的路程。要是到东北角的正兴德买茶叶,或到官银号菜市场买东西,就得路过姚家大院。按照当时的天津政区划分,我们同属于南开区东北角街办事处管辖。
上世纪五十年代,天津是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城市。就人口而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聚居地;就经济地位来说,各种经济指数在中国,仅排在上海之后,是中国北方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交通方面,也是北方最大的水陆空大码头;文化方面,天津呈现出多元化的相互交融、并存的现代文化氛围。那个时期,朝鲜战争停战了,国家投资办工厂搞建设,鼓励民营企业走合作化道路,改变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生产、销售两旺。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可以说是安居乐业。
那时,武术在天津十分普及,各类拳社比比皆是,武术传习者随处可见。武术在天津是很有人缘的。
我的童年时代,社会、家庭没有给小孩子提供多少玩耍的东西。只有在过年时节,由大人领着逛娘娘宫时,才在宫南宫北大街的摊铺上选上几件。这其中,关公的“大刀”、孙悟空的“金箍棒”是男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平日里,胡同里的大空场上,青少年们在一起摔跤、委腰、抻筋、翻跟斗、打旋子、耍枪弄棒、捉对较量……这,成了小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
当时,较正规的武术社团是占据庙宇收徒传艺的。像天后宫的后院是教“无极拳”的。我十几岁的时候,常去观看他们练“靠无极板”、“抖大杆子”。
“靠无极板”是将一块大木板埋在地下半米左右,地面上矗立有一米五六的样子,局部的地方用帆布包裹,练功人用后背不同的部位靠击木板,每一次的靠击,地都在动,胸腔发出铿锵声。
“抖大杆子”是二人对站,各持一棵约五米左右的大毛竹,顶部交叉搭杆,彼此自上而下,由下而上,往来反复地刮,每一次,毛竹都发出哗哗的声响。练臂力,练腰力,练毅力。
海河两岸的树林更是练武的好地方,一早一晚来练的人很多,甚至午夜以后也有人来此修炼。我的老师吕学铭先生和师爷蒋馨山先生,就是经常出现在这里,从凌晨到日出,修身修艺,不管四季如何变换,他们都是如此规律。
天津南市是个有名的杂巴地,解放前别称“三不管”,三教九流汇聚这里。解放后,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赌、毒、娼 、霸被人民政府清除的干干净净。但是,昔日的繁华不减当年,坐落在这里的戏院、影院、杂耍园子、茶楼、酒肆……鳞次栉比,五行八作应有尽有。我小时候到南市,最爱光顾的项目就是杂技、武把式、摔跤表演。这里,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我成年后魂牵梦绕的地方。
胡家大门里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头郭小七,经常带领着十几个大孩子去南市玩。但他从不爱带像我这个才六岁的小孩子,怕累赘。每次,凡大孩子们偷偷地去,我会一个人在后面紧紧地撵着。
南市摔跤的、练拳的、卖艺的都是“真”功夫,比起家门口胡同里的把式强百倍。中国式摔跤,着着脆,使得是巧劲,是技术,节奏感、观赏性极强,大家都爱看。众多种类的拳术开练起来,煞是让人惊叹;十八般兵器的舞动,让我目不转睛。每每这时,时间早已被遗忘,我的眼中个个是英雄好汉。我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诸多绝活中,像掌开卵石这样的节目,只能算大路货,大多是在序幕中由徒弟们来表演,招拢人气,等到“大款”入座,艺人们就会亮出那些拿手的软硬气功来表演……节目高潮阶段,现场出奇得静,静得似乎整个世界都凝固、窒息了,一直到人群里轰然发出叫好的声浪,接下去就是观众狂热的答谢……钱币从四周的人群中飞向场子……
“纸上行走”。表演者运用软气功将自身的体重隐藏起来,使自己能够在一张薄薄悬空的纸上行走自如,而纸不破人不掉。
另外,诸如吃玻璃、吞宝剑、吐铁球、双枪刺喉、气断铁链、铁板桥开砖……样样新奇、刺激,使幼小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来,随着城市的改造,南市撂地打把式的艺人逐渐少了,直至退出人们的视线。
纵观天津民间武术,武术文化之深厚,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天津历史上就是一个尚武之地,民间尚武之风尤盛,门派林立,大师云集。少林、武当所属各个拳种,应有尽有。近代燕赵武术精英汇聚于此,或生根繁衍,或播种他乡。闻名于世的武术家霍元甲就生长在天津静海的小南河,为武林之翘楚。近现代中国武林的名家大都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武林的大本营。
1911年,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武术社团——天津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河北三条石自治研究会召开筹建大会。1912年9月在天津中山公园举行中华武士会成立仪式和武士会传习所开学典礼。该会是在华北同盟会倡导下,由爱国人士叶云表、马凤图等发起,叶云表任第一任会长,聘请李存义、李瑞东、程海亭等当时京津冀武术名家任教。该会以团结武术同道,提倡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1914年该会派津门武术名家郝恩光率队前往日本东京建立分会,扩展了中国武术的海外传播。
1925年,在海河三岔口的净业庵,由中国近代武术大家李景林、蒋馨山、程海亭、程相亭等发起成立了“净业国技研究社”。该会成立伊始就汇集当时中国武坛的众多精英,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近代武术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李仁平,天津市人,自幼习武。现为中国八卦掌第五代传世人,武当武技太极拳的传世人,武当剑第十二代传承人,天津净业国技研究社社长。
年轻时,李仁平缘拜中国八卦掌第四代宗师吕学铭先生,得以系统地学习、继承中国武当武术,有太极、八卦、刀、枪、剑、戟等;后又求师于中国八卦掌第四代传习人李允中先生,学习中国武当武术的养生学。
几十年来,李仁平致力于中国武当武术的继承、挖掘、研究、整理及传播。出版发行《武当武技与开合太极拳》《太极拳经典技法实战攻略》《发现开合太极》、《八卦掌之道》、《通识武学——十三势》《简化太极拳实战图释》等书,并不时在《武魂》《搏击》《台湾武林》发表有关太极拳的研究文章,深受习武之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