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的功效和作用

2017-01-15

蒺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主要药物疗效为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蒺藜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蒺藜的功效和作用

降低血压作用。

刺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

利尿作用。

本品在印度民间作为利尿剂用;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剂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但有人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

平肝潜阳。

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经,果实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阳。用治头痛、眩晕、痉挛最效。

疏肝解郁。

本品辛散通郁,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且入肝经,故可疏肝解郁。用治胸胁疼痛,不舒,太息,乳闭不通。《植物名实图考》曰:“蒺藜,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滞气,疼痛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

祛风明目。

本品辛散祛风,苦能泻火,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能宣散肝经风热,泻肝火,而祛风明目,甚有效力。故《本经逢原》曰:“刺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品入肝经,辛能散,寒能清,清泻肝热,凡目赤肿痈,羞明流泪,证属肝热上扰目窍者,甚有效力,故可用刺蒺藜。

祛风止痒。

本品既辛且苦,能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如《名医别录》曰:“即藜,主身体风痒,小儿头疮。”

散结祛瘀。

本品辛温,可散结祛瘀。用治癥瘕积聚、痈疽、瘰疬、乳岩等。如《神农本草经》曰:“本品主恶血,破瘕结聚,喉痹,乳难。”《本草汇言》曰:“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瘕之药也。”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苦降,入肝,有平抑肝阳的作用。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以增强其平肝之功。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及乳闭胀痛。

本品辛散,入肝,又有疏肝解郁之效。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疏理肝气药物配伍,用治胸胁胀痛,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用治产后肝郁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用于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经之风热而明目退翳。用治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与菊花、决明子、蔓荆子等药配伍,如白蒺藜散。

用于风疹瘙痒,白癜风。

本品辛散,祛风止痒。治疗风疹瘙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配伍;《千金方》单用本品研末冲眼,治白癜风。

蒺藜的应用附方

皮肤瘙痒:白蒺藜30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水煎两次混合,外敷患处。

偏头痛:白蒺藜10克,僵蚕10克,白芷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牙龈出血:白蒺藜10克,水煎汤含漱。

牙周病:白蒺藜20克,水煎汤,含漱,每日数次。

荨麻疹:白蒺藜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苏叶10克。水煎服,每日3次。

乳房胀痛:白蒺藜10克,紫胡10克,青皮10克,香附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牛国莲)

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