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发展研究毕业论文

2017-03-08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对传统文化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技术文化在理论上进行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文化发展研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文化发展研究毕业论文篇一

《 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思路 》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史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了解孕育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土壤缺失、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脱离传统体育活动本身等现象。为了缓解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境,使它重新焕发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我们应抓住当下有力因素让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发挥出它原有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1清以来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状况

1.1武术文化发展

武术文化之所以在陕南流行是因为这里有“尚武强悍”的民风。清代,陕南民间武术活动盛行,流行拳种较多,主要有醉八仙、少林拳、梅花拳、板凳拳、四把锤、炮拳、棣花拳等。民国15年(1926)左右,商县一武术教官黄朝申受聘于启化乡国民第一中心小学,从事武术教师,开课受徒,从此武术开始以新的形式传播发展[1]。这极大的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发展。解放以后,由于社会的稳定和武举考试的废除,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重创。如武术中的醉拳发展至今,习传普遍,除部分保留传统醉拳法外,其他醉形渐少,注重演技与运招,变得套路。

1.2龙舟文化发展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陕南地区主要以汉水谷地为主,由于水力资源比较充足,因此赛龙舟是这里开展非常普遍的体育项目之一。安康的龙舟,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但20世纪60年代后,这项活动被迫中断,直到1991年时,才通过端午节的节日活动得以恢复[2]。如今的龙舟活动虽然开展的越来越广,但以偏离原来龙舟文化的轨迹,在龙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偏重于活动所带来的各种商机和利益,同时人们更加注重龙舟活动为他们带来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2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孕育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土壤流失

在陕南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过程中,陕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陕南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时代和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陕南传统体育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承载传统体育文化地载体受到破坏,传统体育文化必然受到损失。例如早起在小孩间流传的丢方、狼吃娃等游戏已经被现代的电子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所取代,出现严重的传承危机。

2.2体育文化脱离体育项目本身

陕南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鲜明,但近年来人们为了响应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将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分裂开来出现了“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效益和结果,为了省时省力将传统体育文化从传统体育活动中剥离出来,单独进行宣传和推广,造成传统体育文化脱离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孤立出来。体育文化的传承脱离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必将在传承的道路上变得行尸走肉,失去传统体育文化本身的活力和内涵。

3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3.1将传统体育文化用节固定

中国节日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点点积累、凝聚、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遗产,它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中国人对于节日有着独特的情感,因此节日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非常深远。陕南的龙舟竞渡就是最好的诠释,陕南每年的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就是龙舟竞渡活动,龙舟竞渡借助传统节日来发展和传承它本身的文化,使龙舟这项传统体育活动得以传承至今,并成为陕南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因此,陕南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节日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来发展陕南传统体育文化,为陕南传统体育项目成立专门的节日,如武术节、舞龙节、社火节等。

3.2回归本体宣传

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出现问题我们除了找出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原因外还应该思考产生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体育活动本身是否出现问题,因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传统体育活动本身的开展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要想长久的发展和传承还是离不开传统体育活动本身。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体育活动长期发展和积累的产物,要想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归根结底还要回归到传统体育活动本身。

4结语

发展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在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下,充分了解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依据本土的环境来发展弘扬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同事在传承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适当地体现时代精神,在立足本土的情况下面向世界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既不能固守传统也不能完全现代化发展,要在陕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吸收外界有利于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因素,通过综合创新来实现陕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商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商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芦平生,杨兰生.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体育文化发展研究毕业论文篇二

《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升策略 》

【摘要】文章结合体育文化素养的内涵,探讨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要素、现状及提高的必要性,并提出有益于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对大学生实施体育人文知识教育;积极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素养;必要性;途径

一、前言

体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使人有一个好的体格来享受生活,更在于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素养是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及参与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体育能力及行为的综合表现,这需要较长时期的学习与锻炼。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体育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大学生积极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所以,高校应该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体育教学中心工作来加以重视。

二、认识体育文化素养

1、内涵

所谓的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在先天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特殊的体育教育影响而产生的后天因素(精神方面)和体育能力等品质所形成的一种体育素质。

2、要素

(1)体育知识:作为意识对体育规律的反映,体育知识是身体从事体育锻炼的心理基础。由体育基础、卫生保健、身体锻炼指导等各方面知识组成。

(2)体育意识:所谓的体育意识是指人在体育活动中对于体育的客观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及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和。是由体育价值、体育与自身关系等相关内容的认识与体验。

(3)体育品德:所谓的体育品德是一个人依照相关体育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是道德在体育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4)体育行为:所谓的体育行为是指一个人从事体育活动具体的表现形式,更是体育文化素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直接反映。包括体育活动、体育消费及体育绩效等。

(5)体育技能:所谓的体育技能是指人在意识支配下,借助身体表现外在的动作系统。包括运动技能、娱乐技能及体育审美技能等。

(6)体育个性:所谓的体育个性是指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表现出稳定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具体包括需要、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三、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

1、体育人文素质相对匮乏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保健知识、身体锻炼及评价等方面知识非常有限。

2、体育品德普遍不高

很多大学生在竞赛中好胜心过强,无视规则,甚至会产生与体育道德相背离的种种偏激行为。

3、体育个性未得到充分展现

大学生的锻炼方式趋向于大众潮流,大都跟随同学、朋友的喜好选择锻炼,其体育个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4、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目前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等指标呈整体下降趋势,特别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耐力素质,其下降幅度最明显。

四、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目前的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所必备的个人品质的积淀。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仅是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体育知识是基础,而运动技能是重点,作为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形式,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基础上提高运动技能,最终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五、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1、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革创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束缚,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积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帮助大学生在愉悦中体验体育魅力,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教学效能。

2、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视频及动画等一系列信息有机融合,并通过计算机的处理与控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与交互性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实施体育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快地掌握并提高技术技能,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3、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各高校需要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体育俱乐部”及“个性发展”等一系列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及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并将其作为健身手段,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最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4、对大学生实施体育人文知识教育

高校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从理性层面来加强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即对体育知识的合理应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及体育能力。

5、积极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会改变一个人,人的文化素养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塑造,反过来而言,提高人的体育文化素养也需要特定的文化氛围,所以,各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该氛围一旦形成,则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个性行为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得到熏陶,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风气,有助于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6、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归根结底还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所以,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通过一系列在职培训,加强高校间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才能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相适应。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作为与社会体育的对接点,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及习惯不仅可以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实现。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借助在职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着力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及习惯。

【参考文献】

[1]秦翠萍,赵勇.论体育文化素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2]胡素霞.体育教育中加强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9.26(6).

[3]张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刍议[J].商场现代化,2012.

[4]于霞.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

[5]周海浪,黄伯钢.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科技信息,2006.

[6]别怡.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研究[J].高校管理,2009.

[7]王洋,贾振佳.对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问题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6).

[8]李贤彪,夏志琴.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

体育文化发展研究毕业论文篇三

《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

摘要: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方法、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体育文化作为体育的精神载体,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体育教学想要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就要令体育文化真正渗入高校体育教学。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文化;必要性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然而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光仍旧集中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却无视大学体育教学在精神方面的贫乏。在当今的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把握体育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并利用文化的导向作用,全面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体育文化的概念与作用

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人的体育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它与其他文化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意志、观念、精神,规范着体育行为的进行,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在高校层面上,体育文化通过高校师生在体育授课与学习、体育生活的实践中得来,既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文化通过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各种体育实践行为得到传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信念、体育道德,具体如下。

1.1体育文化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体育运动是人类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这种行为中包含着强烈的情感意识因素,其中一些情感是可以浓缩概括为优秀的体育信念、体育精神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产生强烈的情感动力,更加有激情地投入到体育的学习中。

1.2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优秀体育素养

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流于表面地使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技巧,而是要使学生形成优秀的体育素养,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思想,真正理解体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学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掌握了动作和技巧,但这种记忆不可能是永久的。只有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使学生理解体育动作技巧背后的深刻内涵,体会体育技术与体育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进一步去理解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独特的精神意志,并自发地将这种神圣的情感刻在内心,最终发展为自觉的体育素养。

1.3体育文化有助于高校德育的进行

文化具有导向性作用,体育文化也是如此。优秀的体育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建构,同时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自我完善提供保障。

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缺失

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和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三个基本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必然会带来体育教学的偏颇。然而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往往明显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这是由于技能教学具有考核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固定、收获对学生的体质发展的效果明显等特点,便于实施。过于偏重技能教学的后果就是学生缺少对于体育的基本理解,依旧将体育概念与跑步跳远、足篮球等具体项目挂钩,并不把体育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文化修养及其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最大缺口,就是体育文化的缺失。加强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必须要重视体育文化对人的塑造功能,使文化的熏陶与技术教学相配合,进行全面地培育。体育教学本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教育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身心整体的体育文化修养。只有当体育文化修养得到良好的训练后,学生才会具有自觉的意识去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实现“终身体育”思想的真正扎根确立。

3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改革

3.1注重当下体育文化发展潮流,紧跟趋势

体育教学改革要与当下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结合起来。改革就是革命,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高效体育教学改革必然要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必须从中吸收优秀的资源来丰富自身,既适应社会的需要,也适应学生的需要。同时,体育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地进行自己内部的发展和完善,不断创新理论和方法,随体育文化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3.2重视“轻体育”发展方向

轻体育是一种轻松、愉快,运动量相对较小,自由、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现代社会休闲体育的主要活动载体。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全民化进程,轻体育日渐成为社会体育的主流,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其影响之大,必然应当成为大学体育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喜爱新奇事物的特点,相对有趣的轻体育项目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更容易收获快乐,这是符合体育文化的内核的。当然,轻体育只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倾向,它过于偏重娱乐性,缺少严肃性,必然是不能取代传统体育项目的地位。

3.3进行文化熏陶式教学

将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与技术动作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营造一个充满良好氛围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崭新的情感状态下去接触体育文化、理解体育精神,比起操作和练习的教学训练,更将重心放在感受、感悟上。这也要求教师淡化对于学习成绩的评价,转而注重学生在该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的丰富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体育文化走进学生的心中。

3.4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体育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若想开展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仅依靠原有的传统体育设施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文化的宣传更多地需要在校园媒体平台上进行,以长期性、综合性、多样性为宗旨,营造校园内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例如:可以使用校内宣传栏及橱窗来张贴海报,以及通过校园网上传优秀视频与资料,供学生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传统的体育场馆设施也需要做到相应的加强,支持学生进行自主的体育运动及活动,否则体育文化的宣传就成了一种徒劳。

3.5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既是校园文化有机的一部分,也是体育文化中重要的成分。通过校方组织举办体育文化活动,既是宣传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气氛和谐的有效方式。首先,校方应着重组织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不同于校内运动会,它注重文化气氛的塑造与精神气质的传扬,而非竞技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性内容与有趣且简单易懂的游戏活动形式,使全校的师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丰富自身体育知识、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并拥有一个舞台去展示自己的才艺、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理解与内心情感。其次,校方也应重视校内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建设,加强这些组织的影响力、竞争力。体育俱乐部与社团通常由爱好体育的学生自发组成,他们为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投身实践,其热情与行动力是不可小觑的。校领导应加强对这些社团的建设,首先要以体育文化精神为指导,引导其正确的活动和发展方向。其次要加大对这些社团的体育资源的投入,支持他们更好地进行自身的宣传与建设,多多参与进全市、全国范围内的相关体育比赛活动,扩大自身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苏华.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1-112.

[2]袁懿,李小荣.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之我见[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2):92-93.

[3]贾佳.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01-102.

有关体育文化发展研究毕业论文推荐:

1.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2.关于体育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5.浅谈社会体育系毕业论文

6.有关社会体育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