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教案,《守财奴》优秀教学设计
《守财奴》虽是从《欧也妮·葛朗台》中节选来的,从不同的情节中去把握老葛朗台性格特征的不同侧面,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守财奴》的优秀的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守财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金钱对人格的扭曲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思想意义)
2.理解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准确的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文学审美)
教学设想:
一课时:整体阅读,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基本特征。
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语言、动作、肖像等审美感受),延伸拓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关于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高老头》也是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6000法郎)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整体阅读
1、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2、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3、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4、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5、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6、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三、讨论分析细节性的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及其它细节描写
《守财奴》幽默艺术类说
巴尔扎克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同时也是一位风格独特、造诣高深的喜剧大师。本文塑造了一位薄情寡义、奸诈虚伪、嗜金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小说立足生活,夸张漫画,寓讽刺于幽默,寓严肃于诙谐,创造了一个逆情悖理、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让人们在笑声中若有所感,在愉快中洞悉人情。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小说的语言幽默艺术略作分析。
(一)言为心声,笑语成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作品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可以复活形象,凸现性格,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声态口吻,性情思想,活灵活现,让人过目难忘。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他在庄园检视着葡萄藤,高声对自己说。
自言自语,一个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知觉的情况下的自言自语,最能反映他的心声。句①是葛朗台想到重病的妻子一旦去世,她的财产,按照法律,将由女儿继承时的一句内心独白。女儿如果从他手中分去一部分家财,那无异于从他身上宛心割肉,谋财害命一般。他暴跳如雷,几乎气断声绝,无法容忍,决不接受!
②.“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这是他抢占梳妆匣,发现金子之后说的话,多用短语,语带感叹,节奏急促,语势迅猛,词不成句,大有欣喜若狂,上气不接下气之态。也活画出了葛朗台薄情寡义,视人生如交易的铜嗅哲学。
③.“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这是他的临终遗言,不祝福女儿,不翻然醒悟,而是视金如命,生死相伴,形影不离,足见他超越生死,迷恋金钱的变态和痴迷。
④.要不要花很多钱?要不要吃药呢?``````要是我的女人还有救,请你救救她,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这是他对医生说的话,先问钱后问药,不是关心妻子,而是担心花钱,有万贯家财,却是花一二百法朗而不忍不甘,一二百法朗对他而言不过九牛一毛,而他却视为慷慨大方的极限。他心中没有妻子,没有亲人,只有金钱和冷血!
⑤.“老爷,老爷,你要我的命了!”“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好吧,大家拼掉算了!”
⑥.“她说得到做得到,”拿侬嚷道,“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这两句是妻女仆人对葛朗台说的话,他抢占了梳妆匣,准备用刀撬下上边的金子,弄得妻女如临大难而呼天抢地,如临大敌以命相拼。可见葛朗台的贪婪、暴戾正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直刺妻女的心脏,害人于无声,杀人于无形。 后一句是借拿侬之口,揭示葛朗台执迷金钱而蛮不讲理的霸道本性,语用夸张,讽刺入骨!
⑦.“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这句则直击亲情,父女之间没有血肉亲情,没有人之常情,只有欠债还钱,买卖交易的拜金本色!
(二)、行为反常,妙趣横生。巴巴扎克洞悉生活,熟稔世态人情,刻绘形象时,注重捕捉行为细节,聚焦放大,漫画夸张,以达到凸现性格,传达神韵的目的。许多行为举止貌似夸张反常,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实则传达意,神情毕肖。请看以下例句:
①.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这句的动作描写与人物年龄反常,76岁的老头儿,照常情该是老态龙钟,步履盘跚,可葛朗台一看到金子,却“一纵一扑”,敏捷、迅猛,如饿虎扑食,似老鹰捕鸡,活现人物见钱眼开,聚敛无厌的贪婪嘴脸。
②.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这句“搀”字,一般都是少扶老,强助弱,这里却是长扶幼,父扶女,逆情悖理,逼真地表现了吝啬鬼的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要对女儿欢心,骗她放弃继承权,所以不惜以年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信任。
③.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欧也妮),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句本是描写葛朗台骗到女儿的财产继承权之后拥抱女儿的动作,可是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久别重逢的夫妻之间,情人之间的起亲蜜接触,动作过火,感情怪异。与其说是女儿“几乎喘不过气来,”倒不如说是葛朗台脸热心跳,狂喜过头。
④.“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这句的一“抓”一“拍”不像父亲的动作,倒像江湖骗子,投机奸商打手击掌、拍板成交的习惯动作,你手一伸,他手一拍,生易做成,两无反悔。葛朗台是个箍桶匠出身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是精于“拍”道的,数十年工夫,他变成了一个有一千七百万法朗的大富翁。女儿轻易地放弃继承权,这既是他日夜盼望的,也是他不敢相信的。所以,狂喜于交易成功,担心于女儿变卦,故伎重演,不期然地和女儿“打手击掌”起来。
⑤.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这句的“最后”一“抓”,姿式骇人,后果致命,乍看,读者或许在以为是葛朗台信奉基督,临终忏悔,或许又以为是回光返照,其言也善,细细一想,读者又会为自己的“理所当然”的理解而暗自好笑:原来葛朗台把金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乎见钱眼开,拼命抓取!他哪里信奉什么基督教,他心目中的“基督教”,就是“生要带来,死要带走”的“金钱”!
(三)、神情多变,魅力多彩。关键时刻,一个人的神情举止,言谈姿态,同样可以传情达意,揭示灵魂。巴尔扎克似乎有一种直觉“眼神”,看透灵魂的本领,他在《守财奴》中多次描写了葛朗台的眼睛,或凝神专注,或痴迷呆滞,或紧张游移,种种眼神,多姿多彩。
①.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啊,救救我们!”
②.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这两句同样是写葛朗台“瞪着金子的眼光”,句②的描写虚幻离奇,夸饰传情。在葛朗台的心目中,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女儿,竟然幻化成一尊浑身镀金,珠光宝气的塑像,冷冰冰,干巴巴。青春美丽,父女亲情,葛朗台毫无知觉!句①的“眼光”貌似金光闪闪,实则暗藏杀机,对此,与葛朗台朝夕相伴的葛朗台太太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才有一看见便惊心动魄,叫嚷呼救。更有意思的是对“瞪着金子的眼光”的结构,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瞪着金子//的眼光”,有人认为是“瞪着/金子的眼光”。近朱者赤,“近金者黄”,一个人,一双眼睛时时刻刻都在盯梢黄金,他的眼睛是会变“黄”的,因为他的心早已被金钱占住了。
③.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④.他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极不放心地把看他的人和装铁皮的门,轮流瞧着。
这两句都是写葛朗台游移不定的目光。③句不厌其烦,“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葛朗台为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紧张惶恐又急不可耐,以至于冷汗淋漓,一刻不停地抹着。句④是定点观察,目光流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和可疑的细节,生怕不慎而丢失了财产,为了守财,葛朗台真可谓殚精竭虑,目断骨枯!
⑤.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⑥.本区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这两句写气息奄奄,毫无生气的眼睛。从句⑤可以看出,葛朗台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疯狂聚敛钱财,贪婪成癖,无止无终,金钱几乎耗尽了他的生命,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乐此不彼。句⑥更是神奇,在葛朗台的生活中,特别是临终时刻,“金”“银”竟然具有让他死不瞑目,起死回生的魔力。一个人爱恋金钱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痴迷发狂的程度。巴尔扎克在夸张,漫画,更是在挖苦,讽刺,读这些细节,我们不也捧腹之余而深受教益吗?
(四)、逻辑荒谬,逆情悖理。如果常人无法从正常的言语逻辑事理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的言语行为,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人疯了。葛朗台思维奇特,表情怪异,语言反常,是一个十足的疯子,但是他的变疯又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一个字——钱!
①.(葛朗台语)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这句是葛朗台拔出刀子,预备撬金子时质问女儿的话,满嘴市侩气,铜嗅味,于理不通,于情不容,乘谬错讹,构成了绝妙的讽刺。由此可以想见他那一副荒谬丑恶的嘴脸。
②.他把身上的被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执着一念的下意识语言,活画出一个守财奴生怕被抢去财产的心理。
③.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和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
“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的描写很容易让克罗旭们和读者产生错觉,以为是年老体迈,生理机能衰退的反应,或是体弱多病,身体机能出现障碍。其实看到下文,人们就会明白,这是一种被重重心事和种种权谋“规定”了的举动。老态能获得怜悯,所以不“哆嗦”也要强“哆嗦”;怕女儿不放弃继承权,心灵震动,情不自禁也要“哆嗦”。两种思想动态,一种生理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守财奴在财产归属尚未定夺的情况下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