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雪崩
雪崩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因此,雪崩被人们列为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那么,你知道如何预防雪崩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雪崩的预防措施,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雪崩的预防措施
遇上雪崩是很危险的,一旦被雪堆掩埋,半小时内不能获救的话,生还希望就很渺茫了,因此选择雪地活动的游客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穿过雪崩区。如果实在无法绕开,应在上午10点后采取横穿路线,切不可顺着雪崩槽攀登。因为此时的太阳已经照射雪山一段时间了,若有雪崩发生的话也多在此时以前;横穿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并设置专门的瞭望队员紧盯雪崩可能发生的区域,一旦有雪崩迹象冒头,要赶紧采取自救措施。
大雪初霁或连续下雪后切勿上山。此时,新雪和积雪之间很不牢固,稍有扰动都足以触发雪崩。即使大雪之后的好天气再迷人,也必须放弃此等“良辰美景”。
不要在陡坡上活动。因为雪崩通常是往下移动的,只要坡度超过1:5,即构成发生雪崩的条件。如有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声,雪球下滚或山头部有云状的灰白尘埃等雪崩先兆,应立刻逃离危险区域。
选择登山路线或营地时,应尽量避免背风坡。背风坡容易累积从迎风坡吹来的积雪,容易发生雪崩。行军时如有可能,应尽量走山脊线;如果必须穿越斜坡地带,切勿单独行动,也不要挤作一团,应该一个接一个的走,后一个人应与前一个人保持一段可观察到的安全距离。行军和休息时,不要大声说话,以减少因空气震动而触发雪崩,最好每个队员身上系一根红布条,以备万一遭雪崩时易于被发现。
雪崩的形式和危害
雪崩其实并不全如雪龙般滚滚轰塌而下,也有如松软的雪片般飘落的,而这往往是整个雪块或大量冰块崩泻的前兆,如不及时躲避,非常危险!最危险的空降雪崩会以粉状雪片的形式,以每秒90米的速度冲落,将所过之处的一切扫荡净尽。
在高山探险会遇到的危险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经常、最惨烈的,约占全部高山遇难者的1/2至1/3。雪崩还会摧毁森林和度假胜地,给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迄今为止,纪录最为严重的一次雪崩发生在1981年4月12日。一块体积有一栋房子那么大的冰块从阿拉斯加三佛火山顶部的冰川滑下,砸在旁边的雪坡上,造成数百万吨积雪迅速下滚,将沿途13公里的地区全部摧毁。据测量统计,该次雪崩的时速高达400公里,并产生了长达160公里的粉末状雪云,它的威力,足以将一座城市吞噬殆尽。而在1970年的秘鲁大雪崩中,雪崩体在不到3分钟时间里飞奔了14.5公里,速度接近于90米/秒,比十二级台风擅长的32.5米/秒的速度还要快得多。这次雪崩掀起的气浪,将地面上的岩石粉碎后席卷上天,竟然叮叮咚咚的下了一嘲石雨。
雪崩的发生和规律
雪崩通常发生在积雪堆积过厚、超过山坡坡面摩擦阻力的山地。人们可能察觉不到,其实雪山上一直都进行着一种较量:重力一定要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高潮的时候,哪怕一点点外界力量,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的震动等,只要雪面所受的压力超过了将雪粒凝结成团的内聚力,就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的雪崩。
除了自然界的外力,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统计,90%的雪崩都是由受害者或其队友造成,这种雪崩也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的爱好者经常在不经意间成为雪崩的肇事者。
其实,雪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春季节大量降雪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这个季节的雪非常松软,内聚粘合力较小,一旦一小块遭到破坏,其余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产生连锁反应而飞速下滑。
雪崩的严重程度则取决于积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和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在25°-50°之间的山坡。山势过陡的山坡,反而不容易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斜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
就国内山系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4月)之分外,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积雪比较多,特别容易发生雪崩;而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较多,所以多在冬春季节发生雪崩。
雪崩和洪水一样,都是可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每下一场雪、每一年、每个世纪在同一地点发生雪崩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