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师学术论文_教师学术论文是什么
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什么是教师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什么是教师学术论文
概述: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它是适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方式。在此转轨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来。撰写教育论文,积极参与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经验,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教育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鉴,共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论文包含以下方面:
教育学术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教育学术论文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教育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局是
(一)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开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二)内容提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这部分占比例要小,起简介作用。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看到绪论,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
(四)本论(正文)。这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这里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写这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也可使用由大到小的不同序码。
(五)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
(六)参考文献。在文章的最后注明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引用别人原话或原文时还需注明出处,以便查找。这样做反映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教师学术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道德
摘 要 教师的道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道德本质上是在教师专业发展下自我实践而成的产物。教师的道德要成为其个人的实践理性,是需要借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道德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更多的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依存性。本文就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道德方面做出浅谈,阐述教师专业发展是其实现教师道德自我塑造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道德 自我塑造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现在教育界出现了一些教师的不道德行为通常表现为以权谋私,对学生进行体罚,对工作散漫等。对于这些教师不良行为,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社会的不良风气延伸至校园所引起的,其不道德行为的根源归根到底都是出自社会的变化,由于在近几年来市场经济急剧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社会上很多人的价值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个人利益观念的转变,致使教师的不道德的行为出现。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切实改善教师的待遇,其次是要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最后要对教师进行教育。
但是教师不道德的行为真的是来源于社会的环境影响吗?那么教师的道德又从何而来?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的对策又靠什么呢?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学者的说法确实是让人有所质疑。
1 教师道德从何而来
在学者上述的阐述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点,在一部分学者的观点中阐述出了社会的变化,社会上的道德变化导致教育上出现腐败,以及对教师的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了教师不道德行为的出现。然而出现不道德行为的只是一部分的教师,而很多教师都是甘于清贫对于教育事业是无私奉献的,这部分尽职尽责的教师一直坚守着其教师道德价值观。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同样的经济保障的条件下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在哲学上“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理论上对与道德的形成一直有着一因论、二因论以及三维论等结构的学说,但是这些观点当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主观这个主体,忽视了道德形成的主体作用还是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不是被动的,它具有主观性,不会消极地接受外界所带来的客体影响。因此一部分教师可以选择清贫地贯彻其高尚的教学道德,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人作为道德形成的主体,具有选择性。
除此之外,在提高教师道德的角度上,实行“改善教师的待遇”的方法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要改善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个做法又是如何切实改善呢?在对改善教师的待遇从而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这个观点根本就是对于教师职业的曲解,教师的生活可以是清贫,但是其精神与灵魂却是富有的,这才是教师的道德。
因此,笔者觉得在提高教师道德水平上,社会对其的影响也不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改善教师的社会待遇入手也并非是一个治本的方法,教师本人才是提高教师道德的第一责任,对于如何改善教师道德这个问题而言,第一因素还是要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
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道德自我塑造的现实途径
2.1 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了教师道德塑造的全过程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很多个阶段,一般可以分为教师入职前的教育发展阶段、教师入职发展阶段以及在职提高发展阶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不但是教师对专业知识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过程,更是一个教师道德自我塑造的过程,在整个职业生涯当中随着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使自身的教师道德逐渐趋向成熟。因此教师道德是在教师的教学的生涯中不断修养而成的一种内在的品质,它在入职前就开始塑造,专业发展涵盖了教师道德塑造的全过程。
在教师入职前的教育发展阶段中,在一些师范大学会以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校园的管理文化等方面对准教师进行培养,使其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激发其教师道德萌芽。在入职前的教育发展阶段重视实习基地的选择,能够使师范生在“教师情结”的熏陶下灵魂受到洗礼,使其明白教师的职责所在,这是教师道德塑造的前提。
在教师入职发展的阶段,很多新任职的教师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个人的教学效能水平问题对于新任职的教师来说不会很高,因此表现出来的个人教学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而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对教师的教育态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一个阶段通常会表现为职业的强烈焦虑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道德的自我塑造应该要注重其专业的深化学习,对于专业发展可以与老教师进行互相的交流,在很多教学机构当中都会设立一些专为新教师解疑的聊天室,并重视其培训,在教师专业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缩小教师的理想与现实教学实践的距离。从而克服道德困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实现教师道德的自我塑造。
2.2 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化为教师道德自我塑造提供了切实的可能
在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上看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所谓的指令性专业发展模式,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所发起。第二种是遵循师范大学所提供的课程以及讲座等形式发展的模式。但是无论是何种模式,其教师专业都存在着被动性。在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被逐步深入,其范式发生了转化,其发展范式正在从传统的“技术熟练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范式转化。这样的模式转化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过分依赖外在力量的情况,拓宽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化对于教师道德的自我塑造更适合,一次次的反思以及实践实质上就是教师道德在不断成长的过程。反思与实践以及在跟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师专业得以发展,教师道德的成长也趋于成熟。
3 结语
教师道德培养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凝道成德”的过程。在过去的教师道德形成是自然而成的,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也是由于其主体意志得不到体现的原因。而从教师专业发展上进行教师道德的自我塑造,不但能够深化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能够从中为教师道德提供一个成长的环境。教师专业的发展激励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会使教师将社会道德的职业规定从外在于己的力量深化为内在于自身主体的获得性品质。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将教师道德从社会上的纯粹理性转变为教师自身的个人实践理性的过程,也就是教师道德自我塑造的过程。教师道德的发展就是将这种个人实践理性升华为一个群体,成为一个教师群体自觉遵守的纯粹的理性。
参考文献
[1]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10-01.
[2]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06-30.
[3] 赵治国.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视角[J].中国德育,2009-01-15.
[4] 陈玉梅,查啸虎.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09-25.
[5] 王清风,杨菊香.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