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学习的基本意义

2016-11-02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双人徒手对练套路的形式,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 以静制动 、 以柔克刚 进行的运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推手学习的基本意义。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推手学习的基本意义

一、推手是太极拳的精华

推手是太极拳各项技法学习的提高阶段,只有掌握好了推手,我们才能进一步学习太极拳的其它技法。

如果说拳架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组合套路,那么推手则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应用。太极拳如果丢掉技击内涵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习太极拳必须把练拳架、练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强身健体、提高技击的全面效果,也才能真正步入太极拳的神圣殿堂,获得太极拳的真谛。单就推手而言,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校正拳架,深刻领会拳架一招一式的真实涵义。

所以说,推手的学习,也需要建立在拳架掌握的基础上。

二、以静制动的训练,可以加强大脑中枢神经功能

练习推手时要求思想高度集中,把注意力放在粘点上,需要良好的静定功夫。心愈静,才能权衡对方的综合实力,达到心中有数,战胜对方之目的。心静还可以稳定情绪,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特别是在推手竞赛中,可以帮助消除怯场心理。

心静还有利于正确处理推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个人技术的发挥,如对方在什么时候、将用什么方法进行攻击,我方应在何时采取何种有效防御措施,以及根据对方实力情况,我将以何种方法发放更有效等,正所谓“静能生慧”。

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就能深刻理解拳论“以静制动”的真正涵义,从而大大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

太极推手是一种“知人”的功夫,学习推手,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判断力和分析力的。

三、深、长、细、匀的呼吸和吸蓄呼发的配合,可以扩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

练习太极推手除要求深、长、细、匀的呼吸外,随着对抗运动的发展,呼吸频率将有所加快。一般情况下心率在105-135次/分钟之间,吸氧量相当于40%-50%最大摄氧量,介于每搏输出量最大值(125次)左右。

推手水平较高的人心率波动幅度较小,而且呼吸深长而平稳,不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从而在推手对抗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发放中讲究“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吸蓄呼发”,大大提高肺泡气体更换率,为细胞摄入、利用氧提供方便。

这就使推手运动成为名符其实的低能耗体育运动(当然激烈的竞赛推手耗能要多些)。而在推手时虽然出汗但很少气喘。中医“汗腺通,则百病不生,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之说。推手练习后呼吸通畅,周身灵活舒服,正应了中医之说。

四、全身放松,节节贯穿,达到周身一家、轻灵圆活

如果身体不松、骨节僵硬,在平时练拳时还不容易自我察觉,但一经搭手,则往往轻易被对方发放。笔者回忆自身由僵到松的过程,主要得益于推手。这种松不是松散无力,而是松而不懈,轻沉兼备。松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力和爆发力,可以化解对方的强力。

太极拳技击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借势借力”,所以才提出来“不丢不顶”,就因为双方的动作在“丢顶”的情况下是无法借势借力的。

动作上要想“不丢不顶”,就只有相互“粘随”,“粘随”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对方的运动和力的状态,感受双方共同的运动与力的状态,从而在准确感受的前提下去确定自己的运动势态。

掌握可以“击化”的时间点位,这就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功夫是随,最高层的功夫还是随”这句话的由来。

五、有利于陶冶情操

在推手过程中,性格急躁者开始总想用大力迫使对方失势而不顾一切,但这种主观愿望往往被对方乘势借力“引进落空”。在累次挫败及不断深入练用中,才知冷静、沉着的重要,由此可见推手对急躁者改变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太极推手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而忧柔寡断的人在做推手动作时迟疑不决,往往失去很多机势,特别是竞赛中失去了取胜的机会,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通过推手实践可以加强其果敢、机敏性格的培养。好勇斗狠的人在太极推手练习中,特别是遇到推手水平较高者往往败得更惨,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培养了谦虚谨慎的作风。

六、通过推手,才能有效地提高技击防卫能力

如果练太极拳只停留在拳架上,虽然也可达到健身目的,但难以提高防卫能力。推手是太极技击的具体运用,通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进、退、顾、盼、定十三势的练习,才能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使技击水平不断提高,使拳架日臻完善,从而达到增强防卫能力的目的。

太极拳推手如何发放致远

一、合拍

对方向我发手时,我应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原则顺应其势,不丢不顶,接住彼手,引进使其落空,待其力尽,必有回意,我即可顺势而发。

《打手歌》中说“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字应该是指对方力尽我即发出的转化时刻,即合拍时刻。《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收即是放”也就是收到最后就是放,转化并不明显,但是要掌握这一时刻,才能顺势发出。

对于合拍的理解,主要在于对对方攻击节奏的把握。

二、牵动

引进对方来手时如对方来手停止不前,对方重心稳定,我若发劲必然效果不佳,难将对方发出,我应牵动对方来手,使其重心前倾,对方必急回撤,我即顺势而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骤发

对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发力骤然发劲,如迅雷闪电,疾风骤雨,引发之间,合而为一,使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下骤然被发出,不及走化。

已故太极拳家顾留馨老师曾称赞扬澄甫先师推手是“动之至微,引之至长,发之至骤”,“凡身受之者未觉其动而已腾空跌出”。故牵动手法更能得到顺势借力的效果。

手法是实现太极拳各种技法的主要手段,我们需要掌握手法的基本要领。

四、寸劲

向对方发动时,应以在极短之时间发出的最大之劲发之才能将对方发之致远,即所谓“寸劲”。这样就会使对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

五、劲整

上述所发之寸劲亦应集周身之劲,所谓“周身一家”。《拳论》中也指出“发动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运劲如百炼纲,何坚不摧”。故如欲使发放效果最大,必须劲整。

六、螺旋

在向对方发劲时,无论用单手或双手均应画或大或小之圈,含有螺旋之意,以使对方不知我劲之所向,陈式太极拳中曾强调缠丝劲,杨式大极拳亦然,发动时画极小之圈,而后适时发出,所谓“意在惊弹走螺旋”,“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才能发之致远。

七、略偏

在向对方发劲时,一般是向对方之正面方向发动,对方之抵抗方向也多在正方,故双方之劲可能抵消一部或全部,如我发动时方向略偏,不论上下左右,随机应变,必然能出其不意,其抵抗力必小,使我之发动效果更大。

八、发点

向对方发劲时,无论用挤或按,用单手或双手,劲力均应集中在一点,意 在对方中枢。《拳论》中说“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力点集中在箭的尖端,才能有穿透力。如力量不集中,发放不能致远。已故太极拳汪永泉老师总结为一句话“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意思是说发劲一定发点,否则发得不远会造成双方纠缠在一起进退维谷的局面。

九、跟步

向对方发劲时必须有步法的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力由脊发,步随身换。”即步须根据发劲的需要而转换。

发劲时后腿跟上半步,前腿亦随之前进半步,使我之步伐前移,发乎范围加大,将对方发之更远。即所谓“进之则愈长”。进退步伐大小,均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十、挫意

我发劲时应含有挫意,《拳论》中说:“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此处挫力应为发手时先下后上走曲线的发力。应使对方在着力时有腾空而起似断线风筝般的被发出的感觉。

以上所谈为推手时对于如何发放致远的点滴肤浅体会,而如何用于实践并做到恰到好处,仍需不断反复练习。即所谓“工弥久,技弥精”,“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十一、后发制人

“快手打慢手”,这是武术常识。太极推手“后发制人”的特点,似乎与常理相悖。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太极推手还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所谓“求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太极推手通过接触部位“听力”在先,所谓“后发制人”是等对方出手、我掌握了其动向,并根据对方劲路采取相应举措,我就可以“有的放矢”,对方只是送上来的靶子。这样,在与对方周旋中,我顺其力,由自然化解到发放,当对方感觉劲到时已无法走化因而被放出。

这种出奇制胜的机窍,在于太极推手由化过渡到发已融为~体,拿准了由化变发的最佳时刻。 后发先至是太极推手的特色。出手晚,并不代表发劲发劲的速度慢。

这里要阐明的是,太极拳不是不能快,平时慢练是为了有利于养生和提高功力,当需要时可迅雷不及掩耳。内家功夫意识~闪感应就到、劲就发出。

太极拳推手学习的基本意义相关文章:

1.太极拳推手的三大要领

2.太极拳推手要领

3.真正太极拳推手的几种形式

4.太极拳推手的重要技法

5.太极拳推手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6.太极拳推手的机理

7.提高太极推手境界的六大技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