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
对教育问题的判定需要理论前提的支撑,教育理论与教育问题互为前提和结果,而教育研究者的教育观则是发现教育问题的关键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一:当代艺术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古今中外,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历代思想学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早在我国先秦与西方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注意艺术教育问题。我们知道,审美性是艺术特有的属性,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培养人类的审美意识对促进人类文化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艺术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当今研究艺术理论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情感
贯穿古今,艺术对人类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觑。早期的人类艺术多以诗歌和舞蹈作为表现形式,或抒发人类情感陶冶情操,或与宗教巫术有关。即便如此,也着力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前进。因而,对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我们研究艺术教育,既需借以古人之前见,又需结合当代之实况,联系实际探讨艺术教育问题。
一、中外艺术教育问题概述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重视艺术的普及和实施,乐是我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早期的艺术教育以礼乐结合作为开端,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大措举。西方的艺术教育最早可追随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艺术多以宗教和原始巫术相关联,它们既是艺术,又是文化。
(一)中国艺术教育概述
我国从周代开始,就将礼与乐正式结合在了一起,制礼作乐,礼乐并举,成就了周公时期的和谐社会。儒家经典《周礼》规定,授教之人必须懂乐,授教内容也应与“乐”相关联,例如“礼”就是由“乐德”、“乐语”、“乐舞”三部分组成,分别指的是与乐相结合的德行、语言和歌舞。到了孔子时期,对“礼乐”的重视更为盛行。孔子列礼乐为六艺之首,提出教育应当以乐为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近代以来,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将审美教育与德智教育相提并论。我国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把德国美学家席勒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倡导美学,还提出了实施美育的办法,但都因当时社会条件不允许而未能实现。
(二)西方艺术教育概述
西方的艺术最早盛行于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将诗、歌、舞结合在一起,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到了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提出培养品格完善的人必须经过美育的熏陶,并在《美育书简》中正式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突出了美育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西方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开始强调科学的重要性,科学逐步取代了艺术的地位。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重新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艺术教育也不断被人类提及和强调。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艺术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培养人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培育出有艺术技能的人,此义并非我们所谈及的艺术教育。广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并最终以培养出健全的审美心理为目的。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重视不断提高,理性的科学带给人们不断的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便利了人类生活,但这种高物质化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压力,人类身心的物质和精神产生分裂,使人如同机器一般没有精神的寄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急需在艺术的天地中获得放松,感受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让人类身心的感性与理性达到平衡,使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得以健全,这样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不仅能够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的完善也有重要作用,人的思维能力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二者虽有区别却密不可分,逻辑思维主要应用于科学,形象思维主要应用于艺术,如果只重视其中一种,就会产生机械唯物论的偏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养了他的想象力、感知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虽致力于科学研究,但在闲暇之余,也喜欢欣赏音乐和阅读小说。道德强调“真”与“善”,艺术则是“真、善、美”的统一,因而,艺术教育对促进道德的完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实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我们实施艺术教育,首先就应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一)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艺术的基本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完善地欣赏艺术作品,用更具体的理论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充分的感受深刻的审美体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能够提高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集中体现,人文修养是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艺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之一。
(二)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与想象力的发挥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艺术的精神活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我们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将生活素材提炼出来,构成生动的艺术画面。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和想象力的发挥是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到艺术作品当中,运用丰富的艺术媒介表现出来,人们在认真欣赏艺术作品时,联系自身经历,与艺术家产生共鸣,反省自身,使欣赏者进入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名具有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最终任务和目标。
四、结语
艺术教育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具有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类型的人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它们不仅能促进科学技术的提高,还具有高尚的品格、睿智的大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现阶段社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我们应大力发展艺术教育,进一步完善艺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黔.艺术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滕守饶.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出版社,2008.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总体偏低,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必须从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资助政策等方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以上[1],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文化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相比城镇新增劳动力而言,其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偏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能在收人水平较低的非正规部门就业,而就业的不稳定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步履艰难。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冷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
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从政府方面来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同时,政府理应努力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分配明显偏向城市,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教育长期发展滞后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7.11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63.56元,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74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5元[2];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学环境与条件无法满足农村教育的实际需要,导致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进而限制了农民工进城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往往被忽视。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低6973.89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低4057.14元[2]。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滞后,总体规模较小,与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不适应[3];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其较差就业的稳定性,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影响了他们转移性就业。从企业方面来看,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用工企业理应加强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然而实际情况是,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积极性不高。企业由于受资金、人员、机构、生产状况等影响,开展农民工培训多为岗前安全及规范教育,多数中小型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仅有的少量教育培训也只是围绕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职业技能展开,对农民工缺少企业精神、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教育,未能从企业和农民工的长远发展来看待职业教育培训问题。从社会培训机构方面来看,社会培训机构的快速成长也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社会培训机构的比例依然较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社会培训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费用将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拒之门外。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旺
职业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意味着较高的收益。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无疑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梦想的主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异常强烈,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当多的实用技能培训收费较高,对于大多数进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济门槛;另一方面,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时间;另外,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职业技能培训缺少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培训地点离农民工较远,进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有效需求不足。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水平的途径
(一)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
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未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它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因此,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布局出发,必须夯实农村基础教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与农村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输出地政府在引导性培训上的作用,强化输入地政府在办学条件、用工需求、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输入地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的同时,也为输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储备了大量人才;而伴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其转移性就业能力增强,越有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政策激励措施,如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或奖励等多种政策激励措施,吸纳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之中;同时要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另外,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培训、就业一体化信息服务。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培养意识,强化岗位培训责任,使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企业要与培训机构密切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企业定岗培训;大中型企业还要联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农民工实训基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培训机构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素质,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同时也要尊重农民工自身的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培训资助政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业教育培训资助既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网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全国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农民工增加培训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不仅有利于帮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减轻个人培训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增强了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资助政策,建立农民工培训直接补贴的配套政策体系,实行社会统一的国家资助扶持政策,为有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办理和发放农民工培训卡,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公平合理[3],真正把国家提供的优惠和帮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4-05-12)[2015-10-30].//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2]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15-10-13)[2015-11-02]//www.moe.gov.cn/srcsite/A05/s3040/201510/t20151013_213129.html.
[3]韩俊,汪志洪,崔传义,等.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改革,2010(9):74-85.
[4]银平均.论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福利[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9):10-17.
[5]周小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及其提升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4(7):201-205.
[6]林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困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5-217.
[7]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5(2):93-95.
[8]唐惠敏.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及重塑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1-6.
[9]陶树果.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青年学报,2014(2):26-28.
[10]梁燕.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4):74-79.
[11]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个重大问题———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2(6):6-8.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相关文章:
1.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
2.有关高校教育论文
3.教育类论文
4.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范文
5.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
6.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