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基准利率
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常常“摁下葫芦浮起瓢”,社会融资规模内人民币贷款占比已接近一半左右。表现为货币需求波动较大,因为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而大幅波动,确定调控的基准利率刻不容缓。下面由小编为你分享央行基准利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央行基准利率的确定:
1、确定基准利率的时机基本成熟
从理论上看,Poole(1970)曾经制定了一个准则,那就是如果总需求变动大于货币需求变动时,应该采用数量指标M作为中介目标;如果货币需求波动大于总需求波动说,应该采用价格指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近年来,先进经济体愿意采用利率指标,是因为,一是提供了更透明的货币政策立场信号,二是面对金融创新时能自动应对货币需求冲击。
从调控上看,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常常“摁下葫芦浮起瓢”,社会融资规模内人民币贷款占比已接近一半左右。表现为货币需求波动较大,因为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而大幅波动,确定调控的基准利率刻不容缓。
当前货币政策框架亟需修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依靠资本账户管制,隔离外部经济冲击,同时对冲外汇占款,以满足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国内外金融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三角理论以及利率平价理论均要求,中国的调控框架与国际调控框架应逐渐接轨,对冲外部环境的冲击。
2、基准利率应符合我国新兴加转型经济体的要求,不能一蹴而就
成熟经济体的基准利率定价逻辑一般是,短端货币市场利率需要依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标来推演,长端需要根据预期通胀率来确定。这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可信的通胀预期,二是央行成熟的公开市场操作品种和明确的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三是政策具有可信度和透明度。当前人民银行既不能明确公开市场操作目标利率,也没有通胀预期目标。
成熟市场上政策利率变动对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相当敏感,但是在金融动荡时期这种反应可能会受到损害。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的违约风险。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金融内部循环,表外业务发展等影响了利率传导。表现一,利率内部传导困难。由于金融脱媒,同业、表外业务都占用准备金,所以即使央行的正逆回购利率稳定,但货币市场利率也会大幅波动,如2013年6月20日。表现二,利率外部传导困难。由于产能过剩,长端利率到投资,以及长端利率到消费的渠道不通畅。
对基准利率而言,市场形成逻辑在于,国际上,基准利率的作用是优化资金配置,市场上资金供给和需求自动决定利率。条件是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银行的高度竞争,以及金融机构经营稳健。目前,中国的利率是半内生、半外生,既有金融机构管制成分也有市场成分,而且有所谓“刚性兑付”、政府隐性兜底,没有信用风险,银行也没有退出机制。另外,很重要的是利率汇率联动,在汇率有管理的情况下,利率的市场形成实际是损失了央行的独立性。
3、过渡期内工具多一点可能更有优势
过渡期内是单基准利率还是多基准利率。单一基准最大问题是巨大的存贷款存量。如果存款重新定价,则许多商业银行可能因为成本上升而破产,如果存量贷款重新定价,则许多国有企业和投融资平台将破产。单一基准另一个问题是利率期限结构扭曲,短端向长端传导不畅,没有足够具有流动性的长期利率品种支持。
因此在可以容忍套利的情况下,新老划断,留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可以容许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有不同的基准利率,如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存贷市场基准利率。
过渡期内是单基准利率还是利率工具与数量工具并重。我国现仍然面临发展和改革双重任务,因此原来数量工具引导信贷资源配置仍有合理可取的地方,也是目前最有效的产业引导方法,需要重视数量工具。
4、基准利率的选择标择
一是利率品种确定。国际理论认为中介目标要满足可测、可控、相关性三大要求,具体到基准利率还包括市场性、稳定性等。本质上就是一个传导通畅和工具可控。因此,国内许多研究包括了shibor、同业拆借利率以及央票利率的满意程度。
由于我国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传导过程可以通过观察央行资产负债表到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再到金融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货币市场上正逆回购利率可以作为基准利率,在存贷款市场上贷款基础利率可以作为基准利率。
二是利率水平确定。国际理论一般采用泰勒规则,但中国应该对均衡利率水平等进行研究。
三是利率期限确定。应该以市场主流品种,并兼顾操作频率,因此七天期的正逆回购利率作为货币市场主导利率,一年期的贷款基础利率可作为存贷市场基准利率。
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1.贷款基准利率
2.利率调整表
3.大学生贷款利率
4.利率用英语怎么说
5.利率上调
6.2016自主创业贷款政策
7.无抵押个人贷款的期限与利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