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农村,差距在农村,希望在农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6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2016年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析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形势,部署 2016 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会议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作出的批示,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要 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农业农村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清醒看待当前农业连年丰收的好形势,戒骄戒躁、居安思危,确保农业农村好形势不出现逆转。 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艰巨性,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 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准确把握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新政策新举措,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坚持以推进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推动中央确定的“ 三农”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十二五”时期,是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发展系列部署和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保持了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业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全省粮食总 产1369.58 亿 斤,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为全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十二五”期间前四年,农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幅,年均增加千元以上,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20xx年突 破 11000 元大关 ,稳居全国前十。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大力实施“五大改革创新”,推进“七化”任务目标,有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社会面貌大为改观, 坚持不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住房、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广大农民增添了不少获得感。“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江农业农村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党的强农惠农富农好政策,归功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广大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做好 2016 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认清我省农业发展形势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很多困难挑战,又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从困难挑战看, 一是国内外农产品供需格局变化对农业生产提出挑战 。这些年,随着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举措,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由长期供不应求到总量基本平衡、由丰年有余到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目前仓满库盈,全国玉米、水稻库存分别达到 ## 亿斤、 ## 亿斤,我省玉米、水稻库存也分别达到 ## 亿斤、 ##亿斤,这种高库存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陈化风险增加。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补贴“黄箱”政策接近上限、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已同时显现,这种拼资源环境、拼政策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我省农民销售粮食的渠道主要依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托底,自身闯市场的能力弱。在农产品供需格局变化前面,多数农民很迷惘,不知所措。 二是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人民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农产品供给没能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导致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国家 20xx 年实行玉米收购托底政策以来,我省玉米产量逐年大幅增加,全省玉米面积已连续 3 年超过 1 亿亩,去年产量达到 ## 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 ## % ,目前看玉米生产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价格高、库存大、销售难。玉米和大豆比价 1:2.5 是国内外通用的比值平衡点,比价低于 2.5 ,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就减少。 国家玉米收购拖底政策给我省大豆生产带来拐点,随着玉米面积大幅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却逐年下降,由高峰时的 7000 万亩,下降到去年的 ##万亩,产量由最高年份 ## 万吨下降到 ## 万吨。国内大豆需求不断增加,但总供给不断下降。 20xx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不到 1200 万吨,进口超过 8000 万吨。另外,我省乳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但牛奶供给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较高要求,特别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端产品上,还竞争不过进口奶粉。增加有效供给,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有需求的产品要增加产量,对没需求的产品要逐步调减。我省作为“镰刀弯”地区,国家已下达消减玉米生产的任务。 三是国内外市场相互影响加深对我省农业竞争力提出挑战。 这些年随着全球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国际进口粮食价格不断下降,而国内粮价却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倒挂。去年国际大豆、玉米、小麦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 1175 元、 923 元和 626 元,大包奶粉每吨低 5000 元以上,出现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产区价格高于销区价格的现象,对国内农业和粮食生产区造成冲击。我省玉米由于含水量高,距离市场运距长,在全国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对外卖玉米,从来都是先卖华北,后卖辽宁、吉林,最后卖黑龙江,这也是我省玉米库存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我省农业产业融合度低,全省农产品品种很多,但品牌杂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很多,但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更缺少王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是推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动力衰减对农民收入增长提出挑战。 受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国内库存积压严重的影响,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极易走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很难快速增长;考虑到农业劳动力剩余程度和下一步经济走势,农民工数量和工资水平增长都会放缓,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和各级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农民通过农业补贴和社会保障增收也会受到影响;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红利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民财产性收入短期内很难成为增收的主要力量。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形势相当严峻。从有利条件看,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推动力更加强大;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牵引力更加持久;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农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更加强劲;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源动力更加多元。特别是这次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给予粮食主产区特殊支持政策,有利于像我省这样的产粮大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国家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有利于培育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继续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利于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尤其是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省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为发展特色、绿色优势产业提供了空间。我省耕地多、产量大,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有船大掉头慢的劣势,但也有调整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大的优势,丰富的农产品能够为发展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我省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天蓝、山青、水绿、土净、田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拉动农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化、市场化、生态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正逐渐成为朝阳产业、高成长产业和具有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产业,成为社会富余资金寻求投资的重要渠道,农业发展进入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的机遇期。我省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做出了贡献,在今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口粮安全,增加肉蛋奶产量、增加绿色特色有机食品等有效供给,更是新的贡献。
农业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关乎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农业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三农”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历史经验告诫我们,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不能忽视农业,越要把农业基础夯实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大头、重头都在“三农”,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首先要补“三农”短板。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三农工作肩负的使命极其重大。我们 必须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继续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以开放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增加农民福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让龙江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确保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
二、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对黑龙江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潜力在农业、最大优势也在农业、最大亮点还在农业。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出任务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解决好这三大任务,既是为了解决眼前困难,也是为长远发展开辟路径。 去库存, 源头上重要的是从种植结构上动手,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这也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开了头; 降成本, 重要的是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把大水大肥和人力减下来,这实质是夯实农业生产经营基础; 补短板, 重要的是把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农业基础加强加厚,这就为今后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变革中,牢牢把握核心思想,通过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从而不断夯实全省现代农业基础,不断明晰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抢抓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率先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抓手,积极适应人们消费升级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低端讲安全、中端达绿色、高端奔欧标,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切实提高龙江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全省来讲,我们就是要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机遇,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坚持从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倒逼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向经济作物上调,向高效畜牧业上调,向绿色农产品上调,下大力气把优势作物调强、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经济效益调高。全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总的要求是:减玉米、稳水稻、增大豆、扩草蓿和果蔬,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龙江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农业。
为什么要减玉米?截至去年 12 月份,全国玉米库存超过了 4000 亿斤,我省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短时期内玉米的市场价格很难回归合理水平。去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 1 亿多亩,有些地方还是跨区种植,品质差、销路不畅,这次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我们再大面积种植玉米效益堪忧。关于增大豆,我省是传统东北大豆种植区,最高峰种植面积达到 7000多万亩,拐点出现在 20xx 年国家实行玉米保护价收购后,大豆种植面积开始逐年锐减。现在看,还是个效益问题在作怪,玉米和大豆产量比是 4:1 ,价格比是 1:3 ,显然种植玉米效益更高。为什么我们提出要增大豆呢?一方面是看到了市场需求在增长、国内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国家将实行鼓励支持政策,只要我们提高大豆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加工企业与豆农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并积极争取国家提高目标价补贴标准,我想我们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就一定会上去,大豆食品产业也一定会兴旺发展起来。我们提出扩草蓿,其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头来促进农民增收。当前,粮食作物每亩平均收益不到600 元,而饲料作物相当于粮食作物的 2 至 3 倍。要紧紧抓住我国畜产品特别是高品质产品需求增长较快、供给相对不足的市场机遇,继续推进“两牛一猪一禽”工程,并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原则,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加快建设一批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畜牧基地,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实现“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效。
我省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 比如松花江沿岸地区 ,这里交通非常便利,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也很好,本应该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富裕地带。要依托靠优势,抓好粮改果蔬、粮改菌、粮改经济作物等,大力发展高端绿色有机水稻,把松花江沿岸打造成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 比如东部丘陵地区 ,重点发展黑木耳、食用菌、中草药、大榛子、核桃等林下特色经济作物,使绿水青山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比如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以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沙土地块可以种植杂粮杂豆,探索推广粮草轮作,发展草食畜牧业。 比如北部低温地区 ,特别是第四、五积温带,不要再越区种植玉米了,要按照国家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要求,引导农民种植比较适宜的大豆和马铃薯。目前看,关键是要提高大豆和马铃薯质量和效益。 比如城市周边地区 ,要大力发展棚室经济、设施农业、果蔬生产,打造供求关系稳定的大城市菜篮子。 我们要把生产绿色农产品作为今后主攻方向 ,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挥寒地黑土优势,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三减”行动计划,真正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信得过的绿色农产品品牌。
调整农业结构归根到底是生产经营主体的事,必须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要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市场导航、农民把舵作用,让农民自主选择。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搞好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试点示范,把道理讲清楚,把效益算明白,把风险摆出来,帮助农民提高调结构的本领,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决不能搞强迫命令、一刀切和瞎指挥。
三、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
我经常讲,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方向,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推进农业产业化有三大有利条件。 一是有基础有潜力 。我省农业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粮食深加工率只有 33% ,牛奶、猪肉、禽蛋等农产品均以“原”字号或初级产品等形式销往省外,这既是个突出矛盾,也是个巨大潜力;我省主要农产品库存充裕,农业生产保数量的压力有所缓解,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留出了余地。 二是有需求有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和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不仅要吃饱而且更要吃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健康安全高品质的中高端产品,这对于我省来说是个难得机遇。 三是有国家政策支持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并且还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 、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当前,我省粮食库存居高不下,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比重过低,我们必须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破解这个现实难题。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关键作用。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可以兴起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几年,我们陆续引进的雀巢、双汇、象屿、雨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的北大荒、飞鹤、黑森等本土企业,新上的一批专业化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大力度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精心培育品牌,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比如,农垦北大荒肉业在没有引进双汇集团之前连年亏损,绥化市肉联厂在没有引进雨润集团之前根本不敢开工,引进后都发生质的飞跃,上缴税金都是几个亿。实践证明,在自身无力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快捷方式。要全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和专业化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尽可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附加值,把农产品高收益部分留在黑龙江。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突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黑龙江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其他任何省份都无法比拟。目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不仅是全省“十大重点产业”中成长性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和制高点。我们必须抓住这次供给侧改革的难得机遇,把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从绿色大粮仓走向绿色大厨房,这是龙江未来的希望所在。一方面,我们要发挥资源优势,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水稻、大豆、马铃薯、山特产品、乳品、肉类、水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比如,我们的五常绿色大米、鸭稻有机米、森林畜禽、高端婴幼儿奶粉、和牛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宝泉岭双汇、哈尔滨大众肉联等 4 户企业,已将我省生猪销往国际高标准的俄罗斯市场,虽然销量不多,但是我国唯一出口俄罗斯生猪的省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采取举办展会、设立产品旗舰店、开展品牌建设、销售渠道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龙江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升级。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监管,加大品牌整合力度,积极利用“互联网 + ”的乘数效应,不断创新网上众筹、“私人定制”等营销模式,用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来助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 。要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涉农服务业风生水起。我们要借势而上,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四、关于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问题
改革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件为契机,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牵动,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把改革举措一竿子插到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要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创新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比如,齐齐哈尔市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水稻面积实现了翻番,绿色有机作为种植面积达到三分之一。我省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也不应全篇一律、一种模式,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土地规模经营和消费升级需要,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适合搞多大规模就搞多大规模。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要进一步总结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方面经验,突出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深入开展省级农民合作社规范社创建活动 , 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尽快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探索多个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合作社,用利益联结机制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共同发展。对规模大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股份制公司模式进行管理,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流通贸易。对同类型合作社还可以组建联合社,注重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合作。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以为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保险改革创新 。 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农业自然风险的防范离不开农业保险。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依然存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主要是因为农村信贷规模小、期限短、利率高、手续繁、缺乏有效抵押物。因此,农村金融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推动金融资源持续向“三农倾斜”,更好地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村民需求。要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链条。探索创新农村抵押担保方式,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积极发展林权抵押、活畜抵押贷款、牧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试点,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范围,满足各类主体多元化融资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模式,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组建村镇商业银行,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同时,要看到农业保险的特殊重要地位,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点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创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调整农业保险品种,开发适应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整县投保。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发展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落实取消产粮大县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对贫困户农业保险实行省级财政全额补贴。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对暂时不能纳入农业保险的设立风险基金。
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 。 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发展中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必须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群众。要在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全面铺开、整省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哈尔滨市经过两年的努力, 1865 个行政村已经全面完成确权登记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任务,为全省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累了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要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形式,落实省内异地占补平衡政策,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要依法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要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林业和水利改革,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重点,深化配套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要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创新 。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我省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存在着服务能力弱、服务领域有欠缺、服务对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要围绕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强化农业产前服务,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购销、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信息指导等社会化综合服务。要创新农业产中服务,以强化农业科技指导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技创新推广体系,探索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要提升农业产后服务,抓好烘干仓储设施建设,扩大农产品批发大市场规模和数量,完善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发展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巩固我省农产品出口优势,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齐齐哈尔农民创立的星光蔬菜加工企业,不仅涉足冷链物流,还建设了电商平台, 20xx年企业实现利润 1200万元。绥化市借助“互联网 + ”,开设网商店铺 2400 个,实现交易额 23.1 亿元,全省要大力推广农产品销售新业态,推动龙江农业从“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
要加快推进垦区改革。 农垦经济总量相当于齐齐哈尔一个市的规模,而且又具有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的优势,发展潜力特别大。如何通过农垦改革把垦区存量激活,不仅关系到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而且事关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要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按照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发展方向,推动农垦管理局向管委会转变,建立母子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所属企业拆分、重组、复制和纵向产业链一体化,把优势发挥出来,把潜能释放出来。要改革农垦管局和农场办社会职能,坚持社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尽快启动农垦剥离企业办社会,将农垦系统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移交所在地方,让农垦轻装上阵,焕发生机。
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问题
去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部署,全省以“百村示范、千村达标”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里,我还要强调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就是想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搞搞环境治理、面上干净、建得漂亮,更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水利、住房、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间差距。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让他们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在规划方面, 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做到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乡镇一级的规划既要以人为核心、适度前瞻、兼顾长远,更要接地气、可操作、记得住乡愁。村级网点布局规划要从实际出发,通过政策引导和自然演进相结合,有序地吸引自然村屯居民逐步向中心村和乡镇转移。 在建设方面, 要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健全多元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各地要把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从群众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表面文章,努力打通入村入户入地最后一公里。比如,通村通屯和田间路、污水垃圾处理、危旧房改造、农民改水改厕、村庄绿化等问题,这些都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必须优先解决。还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统筹考虑,整合使用各类资金,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面貌有一个较大改观。 在管理方面, 切实做到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普遍建立村屯保洁制度,让面上干净成为常态。另外,要高度重视并着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扬正气,逐步实现乡风文明。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也应该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过去,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方行政化色彩比较浓,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了达标搞建设现象,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紧逼加压,引导农民不够,包办式建设过多,虽然在一些工程中政府拿大头,农民只出一小部分,但仍有个别群众不买账,基层也背上了很大包袱。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佳木斯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走在了全省前列,也积累了很好经验,他们就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让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唱主角、当主体。我们在今后美丽乡村建设中,决不能再搞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通过引导扶持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强烈愿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自己家乡的建设中来,形成政府与农民双向互动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
当前,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是摆正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主动适应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改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一要抓好队伍建设 。 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 ,必须解决好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三农”工作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和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适应“三农”工作需要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更广泛有效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配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要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带着深厚感情做好“三农”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 在加强农业劳动者队伍建设上 ,必须充分认识到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把培育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劳动者素质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入研究将新生代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和办法。要从我省农村实际出发,制定中长期新型农民培养规划,完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特别是要开展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使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骨干。 二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是“三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必须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和领导核心地位。要结合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把那些能力强、威信高、公道正派的致富带头人,充实进村 “ 两委 ” 班子。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让他们生活有保障、工作有条件、发展有希望。 三要抓好典型引领示范 。当前“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群众实践,注重从基层的创新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及时总结推广复制各地好做法好经验。从实践看,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不好办的事情,答案往往在基层,办法常常在民间,我们要加强调 查研究,善于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找到破解难题的真经实招,善于从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求加快发展的门道新路,善于把点上的成果做法变成推动面上工作的政策制度,靠典型引路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当前我省“三农”工作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大胆实践,奋发有为,不断开创龙江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