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创业路

2017-06-09

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体系等不完善,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必须构建高效率的创业支持系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大学生的创业路,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的创业路篇一

高校大学生辞职返乡创业

出生于1984年的郭春河,2007年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一建筑集团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年薪待遇都很不错。2009年,他却毅然选择辞职。创业开公司是他高中时的梦想,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从此郭春河的事业干劲儿更加十足。

“共同的梦想,让我们走在一起,共同坚持下来,才拥有了今天的成绩。”要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必须要有志同道合的同伴。郭春河再次回到母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授业老师,老师为他推荐了几位专业相符的师弟师妹。

2009年9月,郭春河成立了华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定边分公司。在不足50平米的三间小房内,除了几台用来办公的电脑和几张桌子外,剩下的就是5名怀揣梦想,满怀激情的80后大学生。他们有的来自陕南,有的来自关中等地。公司的启动资金只有三万多,郭春河用自己在西安工作的积蓄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母亲投资了一万多元,帮他租了三间办公用房。

一家由毛头小伙成立的小公司能拿下项目吗?公司成立初,周围一片质疑声,“‘打仗还需自身硬’,公司要运转,就要一边练技术,一边跑项目。”郭春河告诉记者,在最初的困难面前,他们的心志没有动摇。2010年5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业务赢得了公司创办以来的“第一桶金”——两万元。这两万元的收入为这个团队实现大梦想打下了基础,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不忘初衷心系三农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郭春河,深刻感受到传统型农业和农民面临的窘境,农民种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没有销售渠道,卖不上好价格。将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有效结合,不仅适应市场化发展,还能帮助农民切实提高收益。

在萌生这些想法之后,2012年5月,以郭春河为带头人的创业团队在定边注册成立了春禾绿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农业项目策划、农业项目科研和农业电子商务。2015年8月,春禾绿科“我家农超”020电子商务启动,公司在县城成立了首家线下体验店。 “有想法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迈进,企业将不断拓展农业领域的业务。”在参观春禾绿科“我家农超”体验店时,郭春河笑着说。

企业的成长需要不断地探索,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随着“第二桶金”“第三桶金”接踵而至,公司逐步实行了人员薪酬改革,公司开始实行岗位晋级及股权激励制度。“让每人发挥最大热量,让多劳者多得,大家才会将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截止2015年,公司由定边发展到靖边、吴起、志丹、榆林、延安、西安,由创业初期的5人,发展到180多人。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省域内管理先进,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业型企业。全公司年营业产值达2000万元,创业五年累计产值达到6000万元。

共同创业致富是终极目标

“企业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创建平台,让更多的创业者参与进来,大家共享资源,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正是带着这样的初衷,2015年初,榆林青年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是以致力于服务定边青年创业为核心的社会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后积极打造“青年创业广场”项目。目前,青年创业广场已经有十五家企业入驻。

创业路上,他们不曾忘却那些正艰难求学和正待业在家的大学生们,在团县委“构筑未来”青年企业家助学活动中,公司资助了三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而且每年接纳县上待业的几十名大学生,公司被列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郭春河,这位身高一米八,思维敏锐超前,做事干脆利落的80后“领头羊”,浑身散发着开拓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2013年他荣获第八届陕西省“优秀青年创业奖”的殊荣。近年来,也多次被团县委评委“定边县青年文明号”“定边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榆林市先进团干部”和“榆林市青年文明号标兵”。 2015年12月27日,在陕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丝路青年志共筑中国梦”杰出青年企业家评选盛典上,郭春河获得“陕西省十大新锐青年企业家”的殊荣。

大学生的创业路篇二

如果没有踏上一条创办社会企业之路,9 0后黄骏杰现在也许在某家软件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9月中下旬的深圳,秋意渐浓,他和市场总监侯政力只能以冷水冲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旁边一间不足2 0平方米的出租屋,是两名年轻人近半年来的栖居之所。

选择回收塑料瓶这样一个“捡破烂”的行当,亲友们觉得“不靠谱”,黄骏杰却坚信,垃圾堆里乾坤大。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从深职院回收了浩浩荡荡的10万个废弃瓶子。

从小小的塑料瓶入手,去培养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这是小团队的美好愿景。可是,资金困难、运作模式不清晰、与回收公司雷同,这支创业团队的前行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

试水:以小礼品换塑料瓶

“我们是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环保创业团队。”黄骏杰习惯这样介绍自己的团队。今年7月10日,生源启动环保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生源启动”)获得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3万元,实收资本0元,这是深圳市鼓励应届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黄骏杰相当于免费注册了一个公司,3万元可于两年后开始偿还。

黄骏杰是“深二代”,父母来自潮州,在深圳经营一间茶叶铺,他原本住在家里,衣食无忧。“也许是潮汕人血液里流淌着做生意的基因,所以,我才会去开辟一个与自己专业完全不搭的事业。”黄骏杰说。

从去年9月开始至今,黄骏杰的团队回收了10万个塑料瓶,收集对象是深职院的师生,分布在东、西、北、旺棠四个校区。选择回收塑料瓶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创业之路,黄骏杰一直在努力去证明,这与传统“收破烂”是不一样的。

大二学生曾强的室友们预约过生源启动的上门回收服务,并用30个塑料瓶,换回一卷厕纸。大三的小夏办了积分卡,成为生源启动的忠实粉丝。“有十几个瓶子就通知他们来回收一次,记到卡里,攒够50个再换礼品。”

到现在,有着两万多学生的深职院,过半师生记住了这个名字有点小拗口的环保小团队。

“要与大家一起再生能源”,抱着这一理念,黄骏杰早在大三时就联合媒体学院4名同学组建团队,希望通过收塑料瓶的方式,让同学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他们采取“上门回收塑料瓶,定量塑料瓶换实用物品”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回收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我们希望把这些塑料瓶加工成环保产品,开设环保产品专卖店。”黄骏杰说,他的创业梦缘于2010年的一场环保创业讲座。当时“绿色珠江”的发起人王华礼给来自深大、深职院等高校的学生代表讲课。会后,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挤到台前,问了王华礼N个问题。这位男生,就是黄骏杰。一年后,当黄骏杰告诉王华礼,自己打算做垃圾回收时,王华礼建议先选择一种垃圾,比如塑料瓶。

去年,黄骏杰的团队针对深职院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将塑料瓶随手丢掉,仅有14%的学生选择交给学校的回收部门,另有3% 的学生选择卖给废品收购站。基于此,黄骏杰决定在校园塑料瓶回收上插一脚,“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比较好,如果能让大家养成回收塑料瓶的习惯,那我们的付出就值得了。”

瓶颈:资金困局

头一年的10万个塑料瓶,让小团队获得了很大满足感。然而,翻开公司的账目,市场总监侯政力发现,一年下来,不仅没有盈余,前期投入的近4万元也全部打了水漂。资金困难、运作模式不清晰、与回收公司雷同,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三座大山。

“资金支出当中,租用仓库占据了最大块头;其次是购买礼品、雇用兼职。”没有经验,一开始学生们租用的是一楼的仓库,租金高达1000元/月。后来,他们寻找到地理位置较差的仓库,租金只需要600元/月。每两周可回收7000个塑料瓶,然后花200元租用大卡车把塑料瓶拉到回收站,换回来的钱,抵扣完当月的租金,基本上所剩无几。此外,黄骏杰坚持礼品积分制,每个礼物成本2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今年大三的刘冬雪是团队的主创之一,一年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5人的创业团队,有两个选择了退出。今年6月份毕业的黄骏杰和侯政力不能再住学校宿舍,两人合租在月租金500元的城中村里,黄骏杰的生活费需要家长提供,侯政力选择周末兼职赚点生活费。不久前,来自福建的蔡汝维加入团队,未来3个人要一起挤在出租屋里。

黄骏杰不愿放弃。最初他想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加工成T恤、环保袋等产品,但工艺很复杂,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大企业能做。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向江苏一家环保企业购买布料,通过设计加工,改造成T恤等产品,再以会员积分的方式卖出。

“我们团队已经没有钱了。”新学期开始,他们想出一个新的营销策略,向500人每人借10元,用筹集到的5000元来支撑新学期的塑料瓶回收。

“我们打算在今年10月1日至明年2月1日,用4个月时间,让深职院7000个人养成收集塑料瓶的习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团队需要10795元。黄骏杰列出了资金用途明细单。“塑料瓶存放仓库2400元,实用礼品5834元,兼职服务人员2560元。”他计划在网站上筹款5000元,向学生们借款 5000元,团队自己出款794元,用以支持公司新学期的运营。

如果还是借不到钱怎么办?黄骏杰思索片刻说:“也许我们就要告别大家了,这半年来的心血以及一个热衷于环保的组织将随之消失。”

期盼:社会支持

垃圾分类回收,对于掌握诸多资源的政府来说,尚是棘手难题。对几名毫无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难度更是可想而知。王华礼却是非常赞赏这些大学生们的探索。他认为,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将倾向于往服务产业发展,环保市场潜力巨大的。“学生环保创业的这条路,其实可以走得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社会问题。”据他分析,人们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让这个事业变得非常艰难。

10年来,广深两地对垃圾分类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止,政府始终是主导力量。2000年6月,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因种种原因,试点多以失败而告终,过去10年,对包括深圳在内的8个试点城市来说,是失去的10年。”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曾表示。这10年里,以官方主导为主,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并未显著提高,同时,分类垃圾终端处理问题,也阻碍了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发展。

大学生的创业路篇三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大学生需正确认识“创业”的概念,中国大学生在创业路上,最缺的不是资金和政策,而是管理等实战经验。因此,大中小企业的推动作用举足轻重,鼓励女大学生“先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再去选择就业和创业”,转变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减轻社会、企业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唤起全社会对女大学生的关注,方能真正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在女大学生们的创业路上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

一、虽然选手素质高,但成熟的创业项目少之甚少。

选手社会经验的缺乏,不利于扶持其从创业起步。(1)选手缺乏实践意识。选手多半停留在创业计划书本身,更多的注重项目书理论上的撰写,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2)自我认识不够。选手不能正确清楚认识自身在创业项目上的角色和能力;(3)参赛项目异想天开,缺乏盈利性。2011创业季初期目标是希望能找到100个优秀项目进行导师一对一的培训孵化,同时寻找优秀项目,直接投资现金进入创业期。然而,在比赛中发现很多选手创业项目不够成熟,很难马上进入创业的实施阶段,直接投入现金让学生独立创业基本不可能;(4)经验的缺乏导致思维的局限,项目的目标人群多半还停留在大学校园。

目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不是创业启动资金,而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没有投资者愿意把资金放在一个不成熟的项目上,然而,成熟的项目和强能力的创业者,从来都不担心没有风险投资商青睐。

因此,参加创业大赛是让学生感受企业运营,体验创业过程的最佳方式。作为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否创业,都需要参加创业教育,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企业管理流程、各部门协作关系及决策模式,增长实践经验。作为院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体验,提升就业能力。

二、校企互动的缺乏,不利于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高校教材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高校教材,课堂以理论教学为,缺少实战案例分析;(2)教授队伍单一。各高校以理论专家为主,缺少“企业家型”或“实战型”教授;(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以听为主,很难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缺少讨论性氛围,害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畏惧置疑教授的观点,以致于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或动手能力;(4)实习机会较少。目前各高校的教育和企业或其它机构岗位的需求基本脱节,由于缺乏校企互动,缺乏“职业技术教育”、“实战演练”、“落地实习”、“经验交流”,由此,即使是高学历学生,在实战能力上亦成了“井底之蛙”。

IBM大中华区女性技术社团主席宋歌博士强调:大学生创业前期的准备,实践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我们这些国际型大企业,应该全面肩负起这个社会使命,同样,中小企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批成功的创业家。通过各类渠道,如“女大学生创业季”的创业大赛,就是大学生感知企业的社会实训活动的较好途径,可以让选手在比赛过程中,明白创业的艰辛,更加理性地面对自身的创业与就业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创业环境也是步步艰辛。大学生更应该理智创业,理性就业。IBM作为全国妇联的“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2011年至今,连续两年与“女大学生创业季”进行战略合作,为女大学生提供近500个实习实践职位,400多个工作岗位项目,目的也是为了全面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先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再去选择就业和创业”,也希望更多的大中小企业参与到“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能力”当中来,为“以创业带动就业”真正出一份力。

三、政府信息渠道建设的滞后,不利于大学生有效获得政策的指导与支持。

国家出台了不少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这些信息的获得渠道却比较单一,主要来源渠道是从网络上搜取,导致比较难全面地第一时间了解所有关于创业相关的政策;比如小额贷款,不仅知道的大学生少,好不容易得知了此信息的大学生,却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和程序去申请,政府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大学生有效获得政策的指导与支持。

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独立性,不利于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

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不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大多为独立的孵化园,很难形成统一可持续性的孵化机制,扶持行动多半为培训和咨询服务,较难达到最终孵化的作用,就目前而言,由于大学生实战能力的缺乏,独立创业,是一个艰苦的旅程,要冲破阻碍,还需更多社会力量,包括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等的大力支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