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如何优选种鹅
在养鹅的时候,选择一个良种的鹅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去选择种鹅呢,有什么技术和方法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养鹅如何优选种鹅,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养鹅如何优选种鹅
对于育成鹅(后备种鹅),要选留体重、膘情适中,体形、外貌、毛色符合本品种要求、适时开产的母鹅。对于经产种鹅,要参考以往的产蛋记录,选留产蛋多、蛋重适中( 130克以上),蛋形、壳色正常的母鹅。公鹅则要求雄性强。
开产前30天左右对鹅群逐只进行小鹅瘟、副黏病毒病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等疫苗的注射,同时进行驱虫。要对鹅群合理组群,每群应在60-100只,并保持适当的公母比例:中型鹅1:4-1:5,小型鹅1:6-1:7。另外,留3%左右的后备公鹅。
种群选配是高效养鹅需要重视的
“种群”是一个类群、品系、品种或种属等种用群体的简称。种群选配是根据与配双方隶属于相同或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种群选配,分为纯种繁育与杂交繁育两大类,而杂交繁育又可进一步分为育种性杂交和经济杂交两类:
纯种繁育简称“纯繁”,是指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其基本任务是保持和发展一个种群的优良特性,增加种群内优良个体的比重,克服该种群的某些缺点,达到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整个种群质量的目的。纯繁有以下两个作用。
一是巩固遗传性,使种群固有的优良品质得以长期保持,并迅速增加同类型优良个体的数量。
二是提高现有品质,使种群水平不断稳步上升。
杂交繁育简称“杂交”,是选择不同种群的个体进行配种。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常叫做“杂交”;不同品系间的交配叫做“系间杂交”;不同种或不同属间的交配叫做“远缘杂交”。杂交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级进杂交
级进杂交(改良杂交、改造杂交、吸收杂交)指用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禽与低产品种母禽杂交,所得的杂种后代母禽再与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禽杂交。一般连续进行3代~4代,就能迅速而有效地改造低产品种。当需要彻底改造某个种群(品种、品系)的生产性能或者是改变生产性能方向时,常用级进杂交。在进行杂交时应注意:
根据提高生产性能或改变生产性能方面选择合适的改良品种。
对引进的改良公禽进行严格的遗传测定。
杂交代数不宜过多,以免外来血统比例过大,导致杂种对当地的适应性下降。
导入杂交
导入杂交就是在原有种群的局部范围内引入不高于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种群的基础上克服个别缺点。当原有种群生产性能基本上符合需要,局部缺点在纯繁下不易克服,此时宜采用导入杂交。在进行导入杂交时应注意:
针对原有种群的具体缺点,进行导入杂交试验,确定导入种公禽品种。
对导入种群的种公禽严格选择。
育成杂交
指用两个或更多的种群相互杂交,在杂种后代中选优固定,育成一个符合需要的品种。当原有品种不能满足需要,也没有任何外来品种能完全替代时,常采用育成杂交。进行育成杂交时应注意:
要求外来品种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
杂交亲本不宜太多,以防遗传基础过于混杂,导致固定困难。
当杂交出现理想型时应及时固定。
品系杂交的配套利用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及杂交配套系的生产是现代养鹅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建立品系的目的在于开展品系配套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提高鹅的生产性能,培育具有特色的商用套系。选出理想的配套系关键在于配合力测定,并经过品系一定模式或程序进行配套之后,即可选出配合力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的配套品系,生产出具有强大杂种优势的商品鹅供市场需要。品系配套模式主要有二系配套、三系配套和四系配套。
配合力测定:配合力可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种:
根据遗传学原理,实际上一般配合力所反映的是杂交亲本群体平均育种值的高低,其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所以一般配合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亲本品系纯繁选育来实现。遗传力高的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提高比较容易;而遗传力低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则不易提高。特殊配合力所反映的是杂种群体平均基因型值与亲本平均育种值之差,其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显性效应与上位效应。因此,提高特殊配合力主要应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不会有很大差异;反之,遗传力低的性状特殊配合力可以有很大差异。生产上可通过品系间特殊配合力的测定,选出杂交优势强的配套组合。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参与配套的品系多,其遗传基础就越广泛,杂交后代综合亲本的优良性状亦越多,生产出的商品鹅杂交优势亦更强。但参与配套的品系愈多,势必增加品系培育、纯繁保种和杂交制种的投资。随着现代家禽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国外一些育种公司,从经济效益出发,近年来已从四系配套转为三系或二系配套生产商品代。
养鹅舌下垂的防治
一、病因。
舌头垂入下颌骨之间的空隙内,多见于狮头鹅。其原因是狮头鹅下颌肉垂大又重,肉垂的肌肉、韧带松弛,下颌肉垂下坠,牵引的粘膜下凹形成袋状。采食后舌下残留饲料,发酵变酸,引发舌下粘膜炎症或溃疡,舌陷入袋中,无法动弹。
二、主要症状。
舌头坠入下颌骨间空隙中,不能伸缩,采食困难,无法吞咽,逐渐消瘦衰弱而死。
三、防治要点。
将舌提起,冲洗舌下饲料,用缝线将颌下粘膜中线袋口缝几针,涂以消炎软膏,饲喂易消化饲料或人工助食,数日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