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的论文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直接了解和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实践活动的论文范文一: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社会实践论文
一、提高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实践教学方法需要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件动画作品的创作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可根据动画制作的产业流程划分相对应的职业岗位,使学生直观、及时地了解动画项目创作和制作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与热爱。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虽然有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区别,但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某种意义上,选修课比基础课的应用性更强。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另外,在强调基础课程的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做到“术业有专攻”,以此推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紧跟动画企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学校应从根本上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首先,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教师队伍。聘请名校中的名师做兼职教师,或者聘请动画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给学生上一些以技术为主的实践课程。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进修,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交流或与兄弟院校实训教学交流活动等。另外,还可以分批把专业实训教师派到知名的动画产业园区或者公司挂职锻炼,也可以将动漫产业的优秀人才录用为高职院校的正式员工。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交流,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鼓励教师承担与动画产业相关的横向课题,加快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适时性。
3.建立“工作室式”教学模式
根据动画专业特点,学生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工作室式”教学模式以行业的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目的,是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工作室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与动画
企业的双赢校企合作是社会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建立优质人才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活动,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和选拔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培训基地参加实训,或者请企业动画专业制作人员来校。在合作过程中完成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校动画专业的就业率,同时为动画公司培养合格人才,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高职院校与动画企业的双赢。
二、结语
动画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运作,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校方的教学方式与社会需求融合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的论文范文二:长效机制构建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哲学论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可见,实践具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体素质的教育功能,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个人劳动能力的发展,也包括个人劳动技能的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是精神层面与道德层面的全面发展。为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依靠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实践教学来实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的方式不断获取知识、技能,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而使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增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哲学论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知识论基础
知识观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构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何谓知识,不同学者对此的理解不同。柏拉图认为知识是人心灵的产物,包括理性、理智、信念和表象四个方面。其中理性和理智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本质理性的认识,信息和表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派生意识的意见。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划分为三类,即理论、实用和创造之学。其中理论之学主要包括数学、逻辑、物理和形而上学,是一种纯粹理性的学问;实用之学主要包括伦理和政治学等,是一种有关人类行动的学问;创造之学则是一种有关创作、艺术、演讲等的学问。休漠认为知识只有两种,一种是观念关系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利奥塔认为知识不仅是一套定义指称性的陈述,而且还包括了“如何操作的技术”、“如何生存”、“如何理解”等观念。因此,知识是一种能力问题。伽达默尔从知识功用的角度明确区分了三种基本知识,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技术知识,从而在历史上真正提出了实践知识的概念。此外,诸多学者还从心理学角度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斯腾伯格对隐形知识的属性进行了阐释,指出隐性知识的基本导向是行动,具有很强的程序性特征,这里的行动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实践。克莱蒙特对隐性知识的类别进行了划分,认为隐性知识具体包括无意识的知识、能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以及能意识到且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三种。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源于经验和技能,只能通过演示来证明其存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加以解释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从知识的分类中可知,在知识系统中存在着一类很重要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这种知识蕴涵于个体经验与策略之中,具有个体性、难言性、情境性、独创性和内蕴性等特征。其中个体性是指隐性知识是直接指向个体本身,即它只有在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才会产生,它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和体验。从知识占有角度来看,它一旦产生便会根植于个体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难言性是指从知识表现形式看,这类知识具有高度意会性,难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书面形式加以阐述。情境性是指从知识传播角度来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依附性,它需要在掌握一定相关显性知识基础上,经由个体实践活动获得。正如R•卡尼格尔所言,答案往往不能从书本中获得,也不能被明确阐释,而是需要通过例子,通过慢慢增加的个人喃喃不清的自言自语和抱怨,通过师徒之间若干年密切合作中所发出的微笑、皱眉和感叹来获得。独创性是指由于隐性知识的情境性、难言性等特点,在隐性知识传播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传授者和接收者的个人能力,还取决于整个传播环境和氛围。传授者相同的暗示,不同接受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会和领悟,从而变得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而是经过自身“加工”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东西。内蕴性是指从知识载体角度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人本性,由于它的载体必须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必然会带有明显的个人习惯、信仰和文化色彩。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知识具有这些独特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需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学习论基础
人们对学习的探讨从未停止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说、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奥苏伯尔的课堂知识学习认知结构同化论以及格式塔的“顿悟学习论”。其中格式塔理论首次提出的人类学习顿悟说,是支撑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学习论依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考夫卡、韦特墨、苛勒等。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指为高校将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各要素按一定原理和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使各要素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的总称。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别从哲学论、知识论、学习论等多个视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格式塔“顿悟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可知,第一,学习即知觉和认知重组。在格式塔理论中,学习需要人们对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进行把握,对这些要素的联系方式及内在结构进行有效识别和认识。为此,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觉和认知的过程,学习就是直觉和认知的重组。第二,顿悟学习可减少试误次数并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根据格式塔理论的基本观点,顿悟学习的核心就是要排除事物表象的影响,把握问题的本质,采用顿悟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能有效减少随机盲目的试误行动,同时又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第三,顿悟学习不易遗忘。顿悟所获知识属于长时记忆内容,会长期保留在学习者头脑之中,不易遗忘。第四,顿语学习具有奖励性。在顿悟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通过顿悟把握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到一个事物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一个事物的内部真相之时,常常会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无疑是顿悟学习者通过顿悟学习而获得的精神奖励。第五,顿悟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问题解决前的困惑或沉静期、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期、问题解决期三个连续不间断的三个阶段构成。根据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可得知,高等教育中,应注重将问题或学习任务置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淀性,且存在大量无法靠传授解决的默会性知识,既不能一味地靠硬记知识点,也不可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它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靠学生在体验中顿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习得、积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问题解决的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彻底摆脱那些复制或重复的步骤,避免学生总是走进思维定势格局之中.
社会实践活动的论文相关文章:
1.2016年大学生实践活动论文2篇
2.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
3.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感受论文4篇
4.关于社会实践论文
5.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6.社区社会实践论文范文